陈红柯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郑州450003)
造影剂在核磁检查中的应用和观察
陈红柯
(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郑州450003)
目的:本文主要目的是观察造影剂在核磁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主要收集了2012到2014年间,我院收治的128例颈部肿块患者,这128例患者都需要用核磁检查来进一步诊断病情,把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所有的观察组患者都配合钆喷酸葡胺造影剂来进行了核磁检查,而参照组则只采用一般的核磁检查方法进行检查,通过对比两组的检查效果,来观察造影剂在核磁检查中的应用情况。结果:参照组在采用核磁检查之后的发现率要比配合使用了钆喷酸葡胺造影剂进行核磁共振的观察组发现率要低。结论:在对患者进出核磁共振检查的过程中,会受到患者体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核磁检查的发现率不高,而配合使用造影剂之后,能增强检测信号,取得更好的检测效果。
造影剂;核磁检查;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医学设备和仪器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中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核磁检查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能够准确诊断患者的病因,为进一步的合理治疗打下基础,造影剂作为配合核磁检查的一种药剂,能增强核磁检查的信号强度,在当前的核磁检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一般资料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的成熟度高、操作性优、安全性好,钆喷酸葡胺是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MR造影剂之一,该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缩短T1、T2的驰豫时间,进而影响MRI的信号强度,最终增强影像观察效果。本次研究收集了2012年到2014年期间内。我院收治的128例颈部肿块患者,这128例患者都因为疾病的特征,需要对患者进行核磁检查,观察组和参照组各有64个病例。
1.2 造影剂与使用机器
在本次造影剂作用研究中,所有收集的观察组病例均使用的造影剂是由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钆喷酸葡胺注射液,规格分别为10ml:4.69g、12ml:5.63g、15ml:7.04g、20ml:9.38g,使用的机器为德国西门子3.0T核磁设备。
1.3 方法
目前,第一代MR造影剂钆喷酸葡胺主要是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辅助患者进行MR检测,正规的药物用量为:成人及2岁以上的儿童,必须严格按照体重一次0.2ml/kg(或者0.1mmol/kg),但是一般的最大钆喷酸葡胺注射量不能超过按体重一次0.4ml/kg的用药量(特殊情况时,为获得充分的强化作用,进一步增加MR诊断的可信度,在专业医生的确认下用药量也可达0.6mL/kg),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的颈部肿块患者均采取严格按体重注射用药。一般来说,在采取颅脑及脊髓磁共振成像的时候,在医生的确诊考虑下,可在30分钟内再次给药,但本次研究收集的是颈部肿块的患者,故不需要此用药步骤,并且对于以下情况病例进行了排除,即有严重肾损害、对钆喷酸葡胺有过敏倾向、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不适合使用MR造影剂或者不适合做MR检查的进行排除。
观察组的颈部肿块患者在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造影剂后,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反应情况,做到及时的观察不良反应、准确的记录临床表现、快速向医生反应病人状态三个步骤,在我国造影剂的使用安全规范中明确指出,注射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分为:轻度性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面部潮红,出现胸闷和心慌等症状,且伴有恶心和呕吐,味觉出现异常,注射部位出现荨麻疹等不良反应;重度性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支气管痉挛,剧烈头痛和极度寒颤,严重的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迟发性不良反应主要有注射皮肤周围硬化等状况出现;本次案例的收集中,观察组64人中注射钆喷酸葡胺造影剂后均表现良好,仅3位中年女性出现呕吐症状,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采集相关检测数据,可以得到其检测诊断结果。在收集的128例患有颈部肿块的患者中,通过采用MRI核磁检查之后,总共得到了多种不同的MRI的成像结果,通过MRI成像的结果分析判断,发现患者的病情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甲状旁腺腺瘤、坏死性淋巴结炎、颈部淋巴结核、腮裂囊肿、神经源性颈部肿块,其中良性的颈部肿瘤患者占54例,恶性的颈部肿瘤患者占41例,由发炎引起的生理性病变为33例。同时,我们从颈部肿块患者的检查诊断结果发现,两组的MR检测发现率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观察组配合了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得到的发现率是88.7%,而另外一组对照采取一般的平扫检测方法,在对这64例患者采用核磁检查之后,统计其诊断发现率是61.4%,具体可见表1。
表1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
MR检测是医学界继CT医学影像技术后又一次重大的医学进步,它彻底摆脱了长期以来医学影像检测中电离辐射对患者的二次检测损伤,且该检查的检测参数多,检测信息量较大,MR检查可多方位成像,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该检测对软组织有非常高的分辨力,目前MR检测技术在我国医学治疗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颈部肿块是颈部最容易出现的病症之一,其发病原因复杂,采用传统的摸、看、闻的检查方法,很难将患者体内的具体病情检查出来,且颈部肿块疾病往往涉及到内、外、口腔、耳鼻咽喉等科,因此在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鉴别,以免造成误诊,影响疾病的及时治疗。在MR检查出现之前,CT检查一直是颈部肿块的主要检测手段,但随着近年来MR检查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完善,MR检测在颈部肿块的病症检查中起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大量医疗事实表明,采用核磁检查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医生判断颈部肿块患者的病因。
但是,在近几年的医疗检查中发现,核磁检查中只采取平扫检查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令人满意,不能准确、及时、有效的发现病变的病因,由此配合造影剂后进行扫描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在医学上也称之为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的优点在于增加患者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在密度上的差别,从而更容易找到病灶,进而根据病灶的血供及周围血管分布情况进行进一步的鉴别诊断,这对患者病因的迅速发现和治疗手段的合理选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使用造影剂做MR增强扫描的具体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配合造影剂的增强扫描有利于提高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发现率,通俗的讲就是有利于发现某些疑难杂症的病因;第二,造影剂能明显增强MR的信号强度,由此出来的扫描成像能提高医生对患者病灶的定性分析的准确率,即判断患者的患病性质,具体运用到本次研究中,使用钆喷酸葡胺造影剂有利于医生判断颈部肿块患者的病症是良性肿瘤还是恶性肿瘤,抑或者是发炎所致;第三,如果已经确定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使用造影剂的增强扫描还有一个异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肿瘤分期的准确判断,或判断肿瘤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第四,临床上某些疾病仅采取MR平扫就可明确诊断病因,但有些病症则不能单靠平扫取得准确的检查效果,如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和显示,动态增强扫描更是必不可少,本次研究中的颈部肿块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加入造影剂增强扫描后,是可以准确鉴别颈部肿块患者病症究竟是发炎还是肿瘤,又或者是小的淋巴结。
诚然,在MR检查中造影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造影剂增强扫描对准确发现病因、准确定位发病阶段、准确寻找治疗办法均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造影剂对患者也有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均出现过不少造影剂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致死的病例,因此在造影剂的使用前要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做全方位细致的了解;在造影剂使用后,要对患者的临床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防止意外情况发生。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造影剂对核磁检查的确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但也必须考虑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选用对患者健康影响最小的一种造影剂。
[1]黄其流,许乙凯,刘国瑞等.临床磁共振成像[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08).
[2]朱华浩,余开湖等.MRI增强检查中钆喷酸葡胺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03).
R981+.1;R445.2
B
10.3969/j.issn.1001-0270.2014.06.04
201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