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30例*

2014-07-30 02:38:46李晓燕刘志丹龚秀萍庄裴华余安胜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腧穴头皮肝肾

李晓燕,梁 薇,刘志丹,郑 英,龚秀萍,庄裴华,余安胜

(1.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1900;2.上海市松江区方松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00;3.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00;4.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201203)

雄激素源性脱发(AGA)属于中医学“发蛀脱发”、“蛀发癣”的范畴,临床表现为秃发区从头顶部或额部两侧开始,重者额部和头顶部头发可完全脱光,常伴皮脂溢出;脱发区头发稀疏,新发纤细,头皮光滑无炎症;病程缓慢发展,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瘙痒;女性患者症状较轻,多在顶部脱发。笔者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肝肾不足型雄激素源性脱发3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来自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为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间诊断为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患者。按首诊顺序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1]有关内容:①秃发区从头顶部或额部两侧开始,重者额部和头顶部头发可完全脱光,常伴皮脂溢出;②脱发区头发稀疏,新发纤细,头皮光滑无炎症;③病程缓慢发展,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瘙痒;④女性患者症状较轻,多在顶部脱发。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2]及《中医皮肤病性病学》[3]有关内容,肝肾不足证:头发焦黄或花白,弥漫性秃落,伴有面色 白,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淡,苔少,脉沉细。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能配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斑秃、季节性脱发、头皮感染、SLE、梅毒等其它疾病和药物、理化因素等引起的脱发者;②曾行毛发移植术患者;③合并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异常、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采用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

热敏腧穴的查找:在百会、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中点)、阿是穴(脱发局部)、中脘、关元、带脉、血海、足三里、肾俞、肝俞等穴区及其附近,通过艾条悬灸,只要出现以下1种以上(含1种)灸感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如: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麻、痛等非热感等,确定并标记该热敏腧穴。在用以上方法找到的热敏穴区,每次取2个热敏腧穴,分别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先进行回旋灸2 min以温通局部气血,继之以雀啄灸1 min加强穴位敏化,再循经往返灸2 min以激发经气,最后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以上4个步骤为每个穴位行热敏灸的必要过程。施灸的最佳剂量以每个穴完成饱和消敏灸量为准。

针刺患者取仰卧体位,选穴:百会、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中点)、阿是穴(脱发局部)及中脘、关元、带脉、血海、足三里、肾俞、肝俞。操作:针刺穴位常规消毒后,取1.5寸毫针以单手进针法持针刺入穴位,躯干及四肢穴位直刺或斜刺1~1.3寸,行提插捻转补法,以出现局部酸麻胀感为度,头部穴位针刺时,针身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尖刺到帽状腱膜下层,指下感到阻力减小时,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进针,以患者感觉头皮有麻胀感为度,得气后留针30 min。

上述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2 对照组 采用温和灸结合针刺治疗。

温和灸取穴:百会、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中点)、阿是穴(脱发局部)、中脘、关元、带脉、血海、足三里、肾俞、肝俞。操作:每次在上述腧穴中选取2个腧穴,每穴温和灸30 min,以患者耐受及施灸处皮肤红晕为度。

针刺治疗同治疗组。

上述治疗每周2次,治疗1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6 观察内容与方法

1.6.1 观察内容 包括患者脱发程度、头发油腻、瘙痒和头屑情况及新发生长情况,以及肢冷畏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伴随症状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予以记录打分,以积分多少作为衡量疗效的指标。

1.6.2 评分标准 笔者在患者每4次治疗结束后,观察头发生长情况,记录固定部位每平方厘米内的头发根数(包括毳毛),评估头部及伴随症状的改善,予以评分。局部症状评分标准包括头皮油腻:非常多量记9分,中等量记6分,少量记3分,不明显记0分;头皮瘙痒:痒不可忍9分,瘙痒明显记6分,偶有瘙痒3分,不明显记0分;头屑程度:非常多量记9分,中等量记6分,少量记3分,不明显记0分;新发生长情况:无新发生长记9分,有毳毛及白发长出记6分,粗细、色泽接近健发区记3分,粗细、色泽同健发区记0分。全身伴随症状评分标准根据肝肾不足型患者的常见症状,若有乏力、肢冷畏寒、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心烦口干、口舌溃疡、失眠多梦、双目干涩等症状,记1分,无则记0分。

1.6.3 疗效标准 疗效指数采用尼莫地平法:(治疗前计分-治疗后计分)/治疗前计分×100%。临床基本痊愈:头皮无油腻、瘙痒及头屑,新生毛发粗细、色泽同健发区,疗效指数为100%;显效:头皮油腻、瘙痒及头屑均不明显,新生毛发粗细、色泽接近健发区,疗效指数≥70%;有效:头皮油腻、瘙痒及头屑均有所改善,有毳毛及白发长出,疗效指数≥30%;无效:头皮油腻、瘙痒及头屑均无改善,无新发生长,疗效指数<30%。

1.7 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采用SPSS15.0软件包,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等级资料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局部症状疗效比较

经治疗1个疗程后,按主要症状的积分计算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卡方检验,P=0.024<0.05,说明两组患者疗效分布有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全身伴随症状疗效比较

两组经治疗1个疗程后,按中医症候的积分计算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经卡方检验,P=0.182>0.05,说明两组患者疗效分布无差异,不能认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1 局部症状疗效比较 例(%)

表2 全身伴随症状疗效比较 例(%)

2.3 脱发区头发生长情况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1、2个月后,脱发区头发生长根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疗效在治疗的前两个月内无差别。但治疗3个月后,脱发区头发生长根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在1个疗程后优于对照组。见表3。

2.4 热敏点出现频率情况

在30例治疗组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热敏穴探寻中,其最高发部位为中脘穴(24例),其次是关元穴(20例)、肾俞穴(20例)、肝俞穴(20例),再次为生发穴(19例)及带脉穴(19例),然后为足三里穴(18例)、百会穴(12例),最后为血海穴(5例)。其中,出现例数超过半数人次的穴位为中脘穴、关元穴、肾俞穴、肝肾穴、生发穴、带脉穴及足三里穴,说明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的热敏穴可能为以上穴位,中脘穴为最明显存在的一个热敏点。

表3 脱发区分别治疗1、2、3个月后头发生长情况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选取肝肾不足型AGA患者为研究对象。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其华在发。肾精不足,毛发无以滋养则脱落。肝阴耗伤,阴虚阳亢,虚阳上浮与外风相搏,两阳相煽则发落。因此,肝肾不足型脱发的患者应从补益肝肾、滋养精血入手,精血旺盛,发才得养。针法与灸法相互结合治疗疾病,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产生治疗上的倍数效应。

根据补益肝肾、滋养精血的治疗原则,本研究的治疗取穴为百会、生发穴(风池与风府连线中点),阿是穴(脱发局部)、中脘、关元、带脉、血海、足三里、肾俞、肝俞。头部穴位以腧穴的近治作用为依据,近部取穴能激发经气直达病所,从而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调和阴阳,使毛发变黑或再生。体针穴位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即“病在上,取之下”的原则,对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以上穴位合用,旨在补益肝肾之气血,以促头发生长。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腧穴,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4-8]。艾灸的热力和药力主要通过特定腧穴作用于经络激发感传,腧穴选择错误,患者徒受艾灼之苦,腧穴选择准确,沉疴立起。《灵枢·四时气》强调“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太平圣惠方》也认为:“灸穴不中即火气不能远达至病,未能痊愈矣”。艾灸热敏穴易于激发感传,使病情得到缓解,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陈日新等[8]通过大量的临床实验表明,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发动循经感传,发生率在95%以上。说明艾灸热敏化腧穴能高效率发动感传,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灸之要,仍然遵循“气至而有效”的针刺疗法古训。近年来,临床医者们在各自不同的临床疾病研究中,均发现热敏灸的疗效优于普通灸法[9-11]。本临床研究亦表明,热敏灸组在改善肝肾不足型AGA患者的局部症状(头皮瘙痒、油腻、头屑、脱发)及新发生长情况方面,总有效率均优于温和灸组(P <0.05)。

存在的问题:①只做了临床疗效观察,没有结合理化指标做进一步的相关性研究;②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没有进行长期随访,不能掌握到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此病的远期疗效;③在统计头发生长情况时,只是肉眼观察,存在一定误差。

展望:①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增加理化指标的测定,研究其与本病的关系;②要进行远期随访,观察患者病情的演变过程;③在指标的统计中,要采用精密的仪器,以确保误差在最低限度内。

目前,关于热敏灸治疗AGA的临床研究少见,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继续在临床开展热敏灸治疗AGA的病例收集,以便更全面地分析热敏灸治疗AGA的疗效及机理研究,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热敏灸在治疗AGA方面的作用,深层次地归纳研究热敏点的出现规律,提高临床疗效。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57-1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7:94-95

[3]喻文球,黄泰康.中医皮肤病性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477

[4]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5]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27(3):19

[6]陈日新,康明非.一种新类型的疾病反应点-热敏点及其临床意义[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29-30

[7]陈日新,康明非.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中国针灸,2008,28(1):44-46

[8]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12):905-906

[9]谢洪武,陈日新,徐放明,等.热敏化灸治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2,32(3):229-232

[10]邓贤琼,胡林萍.腧穴热敏灸在结直肠癌术后腹胀中的应用[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5):44 -45

[11]梅丽俊,曾玲,付勇,等.热敏化灸治痰浊阻遏型原发性高血脂20例[J].江西中医药,2013,44(5):41-43

猜你喜欢
腧穴头皮肝肾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停不下的酒局饭局最伤肝肾
基层中医药(2021年2期)2021-07-23 01:41:54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基层中医药(2020年4期)2020-02-13 11:54:49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天津中医药(2016年6期)2016-08-11 08:57:11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让头皮爱上做SPA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9:50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
现代针灸教材关于肩周炎的“同功穴”分析
吉林中医药(2015年9期)2015-07-10 03:30:12
李顺保教授奇经八脉腧穴考证研究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