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国际视野下的汉字规范标准及意义

2014-07-29 02:25隽娅玮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繁体字规范化学习者

隽娅玮+

摘要:在“汉语走向世界”的同时,制定相对应的汉语汉字规范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谈汉字规范化,应该具有国际视野,了解汉字在国际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汉字自身特点以及汉字使用者特点等,来谈此规范标准的意义。

关键词:国际视野汉字规范化意义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得汉语走向了国际。据国家留学基金委统计,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递增。仅拿2011年来说,来华留学人员总数首次了突破29万人,共计292611人,分别来自世界194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分布在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的660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中学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生源国家和地区数以及我国接收留学生单位数等几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1]。空前的“汉语热”使得“汉语走向世界”到“汉语走遍世界”已经指日可待。在此形势下,致力于研究和探讨汉语国际推广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成了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者的要务,同时也是国际汉语教学工作者的要务。汉字规范化作为汉语规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汉字在国际上的具体使用状况

语言文字工作是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是促进语言文字及其应用的规范化[2]。为此,国家及语言文字工作各部门先后制定、颁布了一系列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如《汉字简化方案》《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以及刚刚颁布不久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等,有了这些标准规范作依据,汉字在应用上应该越来越统一。可是在“汉语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却发现汉字在使用和学习上总会遇到一些困难、甚至阻力。这些主要体现在繁简字的分歧上。众所周知,中国大陆从50年代起开始使用简体字,而台湾地区一直都在使用繁体字。从报刊杂志到教材书籍,两地的版本都不一样,从母语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人为的差异可能对学习者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对从未接触过方块字的外国学习者,尤其是非汉字圈的学习者来说,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学习障碍,直接影响到学习和沟通的效果。我们也看到,即使是同样使用繁体字的香港,在一些字的使用上也和台湾有差别,如“香烟”,香港写作“香煙”,而台湾写作“香菸”等;另外,分歧还反映在汉字编码上,目前电脑上使用的汉字编码系统主要为1980年中国大陆公布的国标码[GB2312]和台湾地区使用的大五码[BIG5](最新版本为Big5-2003),但长久以来,两者一直都不兼容,我们曾经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经历,在进入繁体字网页或阅读繁字体邮件时经常出现“乱码”现象,这就是两种汉字编码不兼容所带来的不便。虽然近年来,我们对[GB2312]进行扩展和升级,开发出了国标码[GB18030](最新版本为GB18030-2005),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近些年来繁简字的识别、转换问题,但这套系统并没有完全被台湾地区所接受[3](P90)。此外,在汉语国际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分歧。曾经在泰国当过志愿者的老师回国后反映,尽管汉办外派的老师教授的都是简化字,可无论是当地的中文报纸,还是电视节目用字,基本上都是繁体字占主导地位,简化字使用比例相对较少。类似这样的现象,在许多国家都有出现;与此同时,海外华人圈里绝大部分人在使用繁体字,各处的唐人街都看到“繁体”店名、“繁体”广告牌等。对待这样的分歧以及这些现象,如果我们还一味强调简体字有多么重要,口口声声念叨只有简体字才是规范汉字等条条框框,似乎有点不切实际。这些现象表明,要想保证汉语顺利走遍世界,那么制定汉字规范标准时,就不能忽略汉字在国际上的具体使用情况。

二、确定汉字规范化标准的依据

根据上面的现象,可以了解到汉字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同,那么在制定汉字规范标准时,也应该考虑不同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适当采用费锦昌先生关于汉字规范化分层考虑的意见。即按照汉字的应用层面,把汉字规范工作分为通用层面和特用层面[4](P85)。结合刚才谈的汉字在国际上的具体情况,可以把汉字在国内的流通和使用看成是通用层面,把汉字在国际上的具体使用情况,尤其是特殊情况,看成是特用层面。通用层面相对好理解,这里不多强调了,重点是要关注汉字在特用层面的应用,相信只有把特用层面的汉字规范问题解决好了,才能有效地推进整体汉字规范化工作的进行。当然,也要综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一)充分尊重汉字自身的特点

作为古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并使用至今的汉字,一方面有其自身结构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看成是打开汉文化的一把金钥匙,它记载着汉民族前进的步伐,即使从其偏旁部首的形成过程中,也可透视出文化进步的足迹。比如,在古代社会,因为畜牧业的发展,产生了牛、马、羊、豕等部的文字;又因为青铜器时代的到来,产生了玉、石、金等部的文字。可以说,汉字的形成,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积累沉淀的结果[5]。汉字形体演变主要经历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可无论是哪种形体的汉字,方块字的特征没有消失,表意体系文字的特点依然存在。而这些正是汉字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我们制定汉字规范标准的基础和前提。所以无论是简体字还是繁体字,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有责任传承下去。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应当尊重繁体字,给它一定的地位,不要在努力推广简体字时,给广大使用汉字的民众造成一种错觉:认为简体字是规范的,而繁体字是不规范的。应该通过一定的媒介,让多数人了解,我们为什么选择简体字,简体字的使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等等;同时也要说明白为什么不主张用繁体字,比如书写使用不方便等等,但繁体字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在某些领域的作用可能是简体字所代替不了的,比如书法欣赏(繁体字书写出来的美感和韵味是简体字很难具有的)。这是值得我们尊重和传承的。去汉字之短,扬汉字之长,让汉字在世界的舞台中最大可能地发挥其作用,当是中华民族所共同期盼的。因此,只有在充分尊重汉字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才能谈其规范的标准和意义。

(二)充分尊重和了解各地区汉字使用者的特点

海外的汉字教学不能一刀切地以中国大陆的简化字方针来统一教学,应当因地制宜。从汉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很多时候单一的简化字或繁体字满足不了汉语学习者的自身需求[6]。所以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给”他们什么,而是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和熟知他们的需求的基础之上。汉语之所以受到世界的瞩目,那是依托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市场和国际贸易,以及中华的传统文化。说到底,是因为中国与日俱增的国力给世界带来了机遇,同时也让更多的人有了想了解中国的兴趣。所以不同地区的不同人,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不一样,有的是出于工作生活的需要,经常要与中国人交流沟通,实用、易学是他们所钟意的,当然简体字的“易学”给他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有些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而作为承载文化的汉字,本身就是文化,在这点上,繁体字是他们更感兴趣的。曾经有一位波兰朋友告诉笔者,他更喜欢台湾的汉字,因为好多汉字直接就能呈现文化,他认为汉字很神奇。因此“汉字规范化的研究要考虑各种需要。除了中国大陆广大群众之外,还有大陆以外的中国人以及外国人。”[4](P58)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意识去左右学习者的兴趣,如果一味坚持只有简化字是规范汉字,应该学习简化字等等,让本来就对汉字带有畏难情绪的学习者,在没有兴趣和自己不能选择的条件下学习,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对汉字的国际流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海外华语也是当今汉语国际传播的一支重要的语言力量,不可忽视。我们在其传播和使用上应给予一定的尊重,这有利于增强海外华人在他国使用汉语汉字的信心。从这个层面上讲,在制定汉字规范化标准时,我们应该尊重和了解学习者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习者学习汉字和汉语,才有利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endprint

三、国际视野下的汉字规范化意义

(一)有利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早日实现“书同文”

现如今,海内外使用的汉字主要分化为三种系统:简体字系统、繁体字系统和日韩汉字系统[7]。汉字系统内部一致性的欠缺,极大地影响了汉语汉字的国际化进程。2008年,当联合国宣布不再同时发行简体字和繁体字两种文本,而一律只使用简体字时,在海内外华人社区引发了一场关于汉字文化简繁的大争论,甚至网上出现了为繁体字请命的签名活动,尤其是长期使用繁体字的台湾地区,反应更为强烈,时任国民党主席的马英九曾表态说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止”,但结果却不尽人意。这场争论使得这两种汉字系统在一段时间里处于一定程度上的对立局面。还有,日本已故中国语学者伊地智善继曾认为汉字是日本人学习中国语的最大障碍。因为日本人对日式汉字的形体有根深蒂固的印象,不大愿意接受中国汉字的形体[8](P7)。对于这些分歧,我们应该立足国际视野,分层进行汉字规范,这样可以缓解不同系统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简体系统和繁体系统之间。考虑不同系统里的汉字使用者的心理接受度,考虑不同地区汉字学习者的学习目的,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汉字需求,只有这样,彼此之间才不致极端地互相排斥,才有可能坐到一起共同关注和研讨关于汉字统一的问题,尽早研制出符合各方利益的汉字规范标准,早日实现“书同文”。

(二)有利于增加中国话语权,使汉语成为真正的国际语言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但汉语汉字的国际化程度还不高,只是名义上的国际语言。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很少。即便汉语是联合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名义上的正式语言,但也只有中国用汉语言,起草文件用语极少是中文。联合国文件起草用语里中文、俄文、阿拉伯文合起来才占1%[9]。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复杂的,我们在此暂且不论。但仅从语言文化层面来看,建立具有国际视野的汉字规范标准,有利于改善这种境况,因为充分的尊重和包容,会同时赢得使用者和学习者对汉语汉字的好感,使用的人群会越来越多,使用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汉语汉字的地位也会随之提高,进而有利于增加中国的话语权。

(三)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国际化标准的汉字信息技术

“现在的语言文字工作,如果不考虑信息化的问题,一定不会有先进的工作态势。”[2]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对汉字进行规范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人和人之间交际的需要,还要考虑人和计算机交际的需要[10]。“从国内外汉字流通范围来看,现在汉字的形体还缺乏一致性,别说日本、韩国同中国的不同,就是中国内部,港澳台和大陆也不一致。这种情形不仅影响互相学习语文,而且影响各方面的交流,特别是给计算机信息交流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浪费。”[4](P59)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国际交流中繁简字自动转化的问题。我们在文章开头已经提到了台湾和大陆在计算机编码上的分歧,也指出这并不一定是信息技术达不到,而是有人为因素在里面的。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而良好的沟通则需要建立在双方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上。当然也要明确,繁体字和简体字不是两种字体,只是一种字体的两种体式,所以没有哪个一定是最好的,也没有哪个一定是最不好的,文字的职能就是工具,最终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因此没必要一定要采用哪一方的体式,而一定要放弃哪一方的体式。只要不产生混乱,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这不挺好吗?在此基础上,集合力量,建立国际通用的汉字编码体系,使得全世界的计算机都能够认识汉字而不至于出现乱码,从而达到国际间畅通无阻的交流,相信这才是我们所共同期盼的。而这样的期盼也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12]的确立,正是汉字标准国际化的具体体现。

四、小结

从汉字的历史发展以及现今的使用情况来看,作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文字之一的汉字不仅仅是中国的汉字,更可以看成是超越国境、超越民族、超越整个东亚文化圈的全世界共同的财富[11]。我们应该去掉狭隘的汉字观,改变过去只将汉字与汉语相联系的看法。汉字规范标准的确立,直接关系到港、澳、台及全球华人的汉字使用,关系到国际信息技术的交流以及海外汉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还关系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7]。因此,在考虑和制定汉字规范化标准时,应该有一定的国际观,应该充分尊重和了解汉字使用者和学习者的特点与需求,只有这样,研制出来的汉字规范标准才可能被多数人接受,进而有利于实现全球汉字的“书同文”,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话语权,有利于建立具有国际标准的汉字信息体系。一定程度上,与我们国家倡导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一国两制”的思想内涵是相一致的。

(基金项目:西安市社科基金专项课题“汉字规范化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项目编号:XF111。)

注释:

[1]教育部:2011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数据统计http://www.csc.edu.cn/laihua/newsdetail.aspx?cid=47&id=1256,2012-02-29。

[2]李宇明:《信息时代的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第02期。

[3]吴英成:《汉语国际传播:新加坡视角》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90页。

[4]李宇明,费锦昌:《汉字规范百家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58-85页。

[5]常延廷:《汉字规范化与民族意识》,求是学刊,1997年,第01期。

[6]缪星星:《对外汉字教学中繁简字对应转换规律及教学问题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7]刘传清:《汉语国际推广与汉字规范化》,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6期。

[8]史有为:《寻路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

[9]马庆株:《汉语汉字国际化的思考》,汉字文化,2013年,第03期。

[10]何占涛,张艳超:《对确定汉字规范标准的新思考》,渤海大学学报,2012年,第04期。

[11]李华:《汉字在韩日两国的传播和使用》,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2年,第12期。

[12]CJK 是中文(Chinese)、日文(Japanese)、韩文(Korean)三国文字的缩写。

endprint

猜你喜欢
繁体字规范化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哈哈镜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汉字繁简再引热议
台网友鼓动“繁体字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