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源方言“起”字比较句

2014-07-29 02:20包汉娇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基准方言普通话

包汉娇+

摘要:本文研究沂源方言比较句,以较为详实的第一手语料为基础,从比较词的读音入手归纳了沂源方言几种常见比较结构类型,重点分析典型的“起”字比较句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关键词:沂源方言比较句比较词“跟”“起”字比较句

一、引言

沂源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冀鲁官话区,与普通话大体一致,但由于社会、历史及地理等因素的影响[1],也有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典型代表之一是比较结构“主体+比较结果+标记(起)+基准”,我们称为“起”字比较句,它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对于沂源方言比较句研究并不多,罗福腾(1992)、钱曾怡(2003,2010)、范晓坤(2003)曾有涉及。罗文总结了山东方言比较句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文中曾论及“起”字比较结构。钱主编的《山东方言志》丛书描写临沂方言比较句的部分,也适用于沂源方言[2]。范晓坤归纳山东方言的比较句,沂源方言有共性。这些研究给我们很多启发,但他们对沂源方言的比较句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本文将梳理沂源方言比较句的几种常见类型,并对其中最有代表性地“起”字比较句进行具体分析。

二、沂源方言中比较句主要类型

沂源方言中常用的比较句主要有四种:主体+比较词(被)+基准+比较结果、主体+比较词(跟)+不上+基准+比较结果、主体+没+比较结果+起+基准……了、主体+比较结果+比较词(起)+基准。这一部分我们讨论前三类,“起”字比较句另作论述。

(一)主体+比较词(被)+基准+比较结果

我们认为比较词“被[pei/pi55]”是普通话中的“比”在沂源方言中的音变,多用于肯定句,在否定句和疑问句也有使用。比较词“跟”的变体有“赶、给、掩、撵”等。否定句中常用“跟”字系列的比较词代替“被”。有疑问词出现时用“跟”。

(1)a.我被他高。

b.我不跟(或“不赶、不掩、不撵”)他高。

(2)a.我去被你来好。

b.你来不跟(不给、不掩)我去。

(3)a.你被小王大多少?

b.你跟小王谁大?

(4)*a.这个哪[na21]被那个好啊?

b.这个哪[na21]跟那个好啊?

(二)主体+比较词(赶、撵)+不上+基准+比较结果

这一表达中的常用比较词是“赶、撵”,“赶不上、撵不上”与“不跟、不赶、不撵、不掩”意思相通。如:

(5)a.你十个撵不上她一个听话。

b.你十个不赶她一个听话。

(6)a.今年的天儿赶不上上年凉快。

b.今年的天儿不跟上年凉快。

“跟[kən31]”“给[kəi31]”“赶[kən31]”读音相近,只是韵尾不同,三者应该是同一个词,是“跟”发生音变后有了不同写法,以前沂源人文化水平较低,人们在使用时并不清楚确切的字音与字形,口耳相传中容易用近似的音来代替。沂源方言多鼻化音,如[ã][ẽ]等,“给”的韵尾[i]和跟的韵尾[n]同属于前高音,发音部分较为接近,“给”也就读成了“跟”。同样,“掩”的本字实际上是“撵”,沂源方言“撵上”意思是“赶上”,例如:“这孩子长得真快,就撵上她妈妈了”。意思是“这小孩子的身高快赶上他妈妈了”。

(三)主体+没+比较结果+起+基准……了

这种句式是“起”字比较句否定式的一种,独特之处是表述基准是所有比较项目中的最高级,沂源话中“没”读[mu24],在句中可用双音节词语“没价[mu24ʨiɛ]”替换。如:

(7)a.这个班里的学生没聪明起张强的。

b.张强最聪明。

(8)a.这些人没能起老张的了。

b.老张最能。

(9)a.全庄里的小闺女没有俊起她的了。

b.她最俊。

这一格式能通过对比起强调作用。同时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表达说话人对基准项主观褒贬态度,如羡慕、称赞或不满等,但不论是哪种情感说话人立场都是非常鲜明的。

三、沂源方言中的“起”字比较句

(一)“起”字比较句的特点

沂源方言典型的比较结构是“主体+比较结果+标记(起)+基准”,与普通话中的“主体+比较词+基准+比较结果”相比有两大特点。

其一,沂源方言的结果项在前。如:

(10)小孩子见长,一天能起一天。(沂源方言)

(11)小孩子长得快,一天比一天棒。(普通话)

相同意义时,沂源方言跟普通话表述形式有差别。比较结果主要由形容词来充当,上例中沂源方言的比较结果“能”位于比较词“起”和基准的前面,而普通话的结果项“棒”在比较词和基准的后面。沂源方言的这种用法与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比较形式类似,可以说二者有承继关系。如:

(12)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论语·第十九篇》

(13)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其二,两者否定焦点不同,沂源方言的否定词直接成为比较结果的一部分,结构是“主体+否定词+比较结果+标记(起)+基准”,而普通话的否定是“主体+否定词+比较词+基准+比较结果”,否定词的独立性更强。如:

(16)他那日子过的,不强起要饭的。(沂源方言)

(17)他的生活不比乞丐好。(普通话)

上例中“不”和“强”联合成比较结果,在把“他”和“要饭的”的生活比较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不强”。普通话则在整体上否定了“比乞丐好”这一认定。

其三,沂源方言“起”字比较句中,比较结果和标记联系密切,与基准项疏远。如:

(18)讲学习的话,小二不强起她姐姐。

(19)老大还不高起他弟弟。

从当地人的语音停顿中,“强起”与“我”之间有比较明显的间隔,“强起她姐姐”“高起他弟弟”的划分组合是“强起+她姐姐”“高起+他弟弟”,而不是“强+起她姐姐”“高+起他弟弟”。

(二)沂源方言“起”字比较句的适用范围

沂源方言的“起”字比较句大多用在否定句中,高频使用推动了否定词参与构成比较结果。如:

(20)米饭不好吃起煎饼,还是吃得惯煎饼。

(21)今年夏天不热起上年,上年热得人受不了。

(22)闺女不孬起儿子,越孝顺。

(23)这个老头儿走起路来不慢起小青年。

(24)还年轻什么,我不小起你了。

反问句以强调形式表达否定含义,这一结构也常出现在反问表达形式中。如:

(25)我的字差起你吗?

(26)她长得赖起你吗?

(27)一些城里人混钱也不多,还强起咱乡下人?

在肯定句中的使用条件是主体和基准有动态关系,如:

(28)上年纪了,一年老起一年,干不动了,只能靠儿女了。

(29)春天来了,一天暖和起一天。

(30)这玉米苗长得好,下晌高起头晌。

(31)老李的身子好多了,这个月壮实起上个月了。

(32)人啊,一辈精起一辈。

(33)他家的闺女,一个俊起一个。

一般说来比较主体和基准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内在性状。但这里的几个例子都是同一整体内部两个具体单位的比较,这隶属于同一整体的两个部分,内部具有极强的一致性,本质相同。“一年老起一年”,这个“老”是一直在进行着的,在统一的时间轴上任意截取两个时间点或时间段,只要两者有先后之分,这一比对就可以不断重复,形成人的“年纪”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状态“老”的变化,一般是越到后来“老”的程度更重,隐含一种倚变关系,与“越来越……”相近。并且“老”“暖和”在“高”“壮实”“精”“俊”的动态变化是规律使然,人无法控制。“一个俊起一个”看似与上述不符,但实际上是合理的,他家的女儿也是长幼有序的,而且都是属于“他家”这个整体的。

总之,沂源方言“起”字比较句的主要适用范围有二:一是否定形式的句子,含反问句;二是在肯定句中比较的是整体内部的两个部分,两者具有高度一致性,但程度上后者甚于前者,且多有一种动态延续关系。

四、结语

沂源方言的比较句结构,以“主体+比较结果+标记(起)+基准”最有代表性,比较结果放在比较词前面。表达方式上的不同反映出人们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差异,这说明在沂源人的意识中,比较的结果更重要,人们表达的焦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事物的特性,而和谁比较,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比较,不是人们的关注焦点。

方言是地方特色的重要体现,在广泛使用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要关注方言的生存状态,维护语言的多样性。通过研究沂源方言中比较句,可以深入认识当地语言系统,对比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异,也有利于当地人学习普通话。

注释:

[1][2]沂源县地处山东中部沂蒙山区,淄博市最南端。1944年建县,由原沂水、临朐、蒙阴(原属蒙阴的地区于1945年划入)三县部分地域组成。原属临沂地区,1990年划归淄博市管辖。包括“跟、赶、给、掩、撵”。

参考文献:

[1]范晓坤.山东方言的比较句[D].北京语言大学,2003.

[2]李蓝.现代汉语方言差比句的语序类型[J].方言,2003,(3).

[3]罗福腾.山东方言比较句的类型及其分布[J].中国语文,1992,(03).

[4]钱曾怡主编,邵燕梅,刘长锋,邵明武著.沂南方言志[M].济南:齐鲁书社,2010.

[5]钱曾怡主编,马静,吴永焕著.临沂方言志[M].济南:齐鲁书社,2003.

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准方言普通话
浅谈机械制造加工中的基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偃师方言里的合音词
滑落还是攀爬
17
家具用材干燥基准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