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经典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2014-07-29 23:07黄华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学文本高职

黄华+

从语文独立分科以来,许多文学家、语文教育家都一再强调文学阅读对于人,尤其是对于青年思想培育的重要性。李广田《论中学国文应以文艺性的语体文为主要教材》中提到,“文艺可以启发青年的想象,丰富并平衡青年的感情,增强其生活意志……一言以蔽之,文艺不仅促使学生欣赏,仿作,而且可以造就高贵的人格,而这又是教条式的教训,或任何空论,以及实用教材所不能办到的。”[1]“我们为赏鉴文艺而注重文艺,为稳固白话文的基础而注重文艺,为调剂生活而注重文艺。”[2]庞翔勋《我的中学读文教学经验》中举鲁迅、胡适、郭沫若为例,说明一般名家的优良国文程度之形成,几乎全部是由自己“偷看闲书”而得。梁启超、鲁迅先生也都为青年开列过读书书目。

在现今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语文教育尤其是阅读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挑战。语文教育要勇敢地面对这一挑战,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文学经典之中,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完成语文教育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一、高职院校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在社会传播媒体多样化的当今,阅读在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世界和自我、发展情感和思维、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等方面的功能是无法替代的。笔者在对高职学生的调查中发现,高职学生并不是不读书。被调查的学生中90%以上有课外阅读的经历。但他们所读的书籍既杂且散,往往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不强,读书的时间也相对较少,阅读的书目受外界影响较大。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欠缺,对社会上流行的阅读热点非常关注,读书的随意性也较强。“大多数人的阅读是一种‘快餐式的阅读,为了获得特定的信息或者是为了获得感官的一时轻松和享乐。这样的阅读,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大众阅读活动的主流,并且已经在学校广泛地散播着。”[3]

阅读平庸化的危机严重,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者对此开出的药方就是加强文学经典的阅读和指导。阅读教学“立人”的功能在当下平庸化阅读活动中退化甚至消解,过度追求立体多感官的浅层阅读,因其追求轻松与享乐性,阅读对象的信息传达性必然钝化学生文学表达的锋芒,失去富有个性的、精确而多样化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的表达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大量的、有质量的阅读,这个阅读的特殊功能只有也只能由阅读经典名著来承担。

二、构建经典文本阅读教学理念

从中西方文化对经典的具体解释来看,经典是具有典范性、原则性和历史穿透力,能够产生震撼力的权威性作品,并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正如卡尔维诺认为的,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无意识地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文学经典,是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经典作品。其内涵也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演变而演变的。黄曼君先生认为:文学经典是“诗”“思”“史”的融合和结晶。它在精神意蕴上闪耀着“思”的光芒,有着深广的内涵;在艺术审美上具有不可重复的“诗性”特征,即艺术原创性;在民族特色上具有“史”的价值,可以翻开民族新的一页,对世界文学作出新的贡献。文学经典就是按照历史和文化已建立的优秀标准衡量,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与文化语境中处于中心地位,并且具有超越内在时空和文化局限的作品。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渗透经典文学阅读,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表达能力。在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同时,要拓展高职学生的精神领域,提升人生境界,接受人文精神的滋养,使其内化成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创设个性化阅读情境

语文课本本来应该是有助于养成阅读兴趣的,人文的、感性的、审美的内容都会在个性化的阅读中唤起灵性和兴趣,但由于应试教育的指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只是瞄准中高考,甚至连课外阅读也全都纳入考试的目标,这容易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高职语文课堂相较与中学语文课堂,摆脱了纯粹的应试技能的培训,不再是“为高考而读书”,对于学生而言,多了自由阅读的空间,可以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同时这也更有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具体了解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尤其是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使学生能体会到阅读经典所带来的愉悦。

《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学生、文本、教师的多边互动、融合,切忌用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和体验。”以往的阅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师生之间往往表现为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平等的关系,缺乏真正的对话。学生在教师牵引之下,进行言不由衷的答问,抽去了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

相对于指令型阅读教学而言,个性化阅读教学使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无预设、非指令的过程性教学。指令型阅读教学其实是一种指向群体的公共阅读,是一种偏重认知、整齐划一的接受性阅读。在这种全预设和全封闭的教学中,教学参考的指导固定了学生的阅读方向,教师的结论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心得,这样势必导致文本个性、学生阅读个性的丧失。

现在,个性化阅读教学要追求失后之归。文本个性是基础,学生阅读个性是核心。学生阅读个性的实现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任何经典文本都有或显或隐的个性,包括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两个方面。作为封闭自足体系的文本,一旦进入阅读个体的视野,它固有的“召唤结构”便向阅读个体呈现出开放性,而个体之间因知识背景的特定性、情感和知识类型的差异性,自然会出现不同的阅读反应和偏向。这种现象表现在语文课堂上,就形成了学生的阅读个性,进而催生出阅读教学中的共鸣、争鸣、交融、存异等状态,而这正是阅读教学中令人向往的理想境界。

(二)构建导读基础下的自主阅读模式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因其专业偏向技术服务,没有更多的人文学科导读体系,所以在原来基础上拓展经典文本视野的途径非常狭窄。在经典文本阅读课上,应该自觉为学生搭建平台。

教师在文学史知识的导引下,提供文学史版本和文学选本。古典文学,如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是较好的文学史版本。现当代文学,如谢冕、钱理群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是较好的文学史版本,《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现代文学100篇》《20世纪中国文学精品·当代文学100篇》是较好的文学选本。此外,提供经典文学优秀评点作品并介绍一定数量的杂志期刊、随感、笔谈。

在经典文学的阅读教学引导中,教师可按照自身经验挑选一定数量的经典作品,并先进行简短的文本导读,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做好铺垫,最终在教师开列的书目中,学生依据兴趣选择适合的经典文本,开始自主阅读过程。

教师和学生同为读者,由于作者完成创作之后,就退出了文本,读者在空白点、疑惑处希望求得回馈信息时,不能及时从文本中得到,所以阅读的时候形成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经典的文本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身份的读者那里都会获得生成意义,因而师生在阅读完文本之后,有和文本意义不确定性更多交流的话题。

在共同获得对文本的阅读初感以及生成交流的期待之后,经典文本的阅读鉴赏就到了师生对话的环节,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往往会遇到障碍,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清除障碍。网络上有书评、读书笔记。学生借助他人阅读体验帮助自己理解阅读的内容。同时在完整阅读全书以后可进行一定的摘抄和笔记,有助于学生沉淀阅读体悟,形成自我的阅读观点。

endprint

在自主阅读基础上,可组织开展经典名著专题研究性阅读。学生以文学名著为研究对象,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专题研究性阅读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亲自实践,获取多种直接经验,把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积累的经验、知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进行整合和运用,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合作研究中,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启智开悟,可以化解独立思考碰到的疑难和障碍。《课程标准》积极提倡把教师和学生组成一个合作性的群体,一起讨论交流,让师生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中接受新知,提升能力,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为学生构建合作对话的平台。

(三)动态阅读欣赏

“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对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促进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4]影视艺术,是一种以活动的画面所组成的影像符号体系,有着与小说不同的表意功能。

根据高职学生阅读经典数量有限、理解及欣赏水平有欠、阅读积极性不高的特点,将观看影视作品与阅读经典文本结合,组织学生先观看影视作品,激发阅读兴趣,然后再阅读原著文本,感受文字魅力。这有利于极大地激发阅读兴趣,促进阅读对话交流质量的提高。

影像世界的高度逼真性将原本被割裂的生活真实与艺术作品真实之间的距离成功消解,在观看影视作品的同时,观者意识中的影像成为了真实。观众的眼睛和摄影机的镜头达成了一致,观众与剧中人物合二为一的心理效果使得影视作品最大限度地走近了观众。当审视观者的地位和基本素养时会发现,当“距离”不复存在时,影像世界相较于文字世界对于接受者无疑降低了要求,无需什么学养上的准备,便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如临其境的快乐。

毋庸置疑,观看经典改编的影视作品对于文学素养相对较低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种愉快阅读的方式,它将晦深的文字艺术直观化呈现于语文素养欠缺的学生眼前,超越了文字世界的局限性,带给对经典文学心存抗拒的学生以新鲜乐趣,必然成为文本阅读的最佳辅助,有效推进经典阅读教学。

阅读文学经典作品,是高职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育须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经典文学之中,通过阅读文学经典使学生在墨韵书香的浸染中汲取美善,在正确思想的导向下不断完善自我,提升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注释:

[1][2]顾黄初,李杏保:《二十世纪前期中国语文教育论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753页,第207页。

[3]郑国民:《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页。

[4]姜敏:《影视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页。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学文本高职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文学小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