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的误区

2014-07-29 01:18陆丰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老师课堂

陆丰

小组成员团团坐,学生主持学生说;小组讨论乐陶陶,教师悄然退出堂。课堂改革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学生合座,学生讨论,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全部还给学生。

那么,“合座”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吗?讨论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吗?老师还要讲吗?这样的学习有效吗?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合作”还是“合座”

合作形成的是一个团体,它指目的和志趣相同的人们以一定的组织形式所组成的集体。团队则是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团队学习方式,它合理利用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学习问题,达成学习目标。

如果不建立起团队的学习体系,那么就是“伪团队学习”。如果是“伪团队学习”,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效率,还会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不良影响。这样的学习就是“搅”学,而不是有效“教”学。这样的课堂也不是还给学生,而是推给学生。

只有一个高效的团队,才会有高效的学习。一个高效的团队需要有共同的愿景,需要组员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依存、坦诚交流,需要有领导力,需要组员主动承担责任,还需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要形成小组团队,首先要进行小组团队组建。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推选行政小组长管理小组日常事务。各科推选学科组长一人具体负责小组内该学科的学习。

要形成小组团队,就要有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制度由班长起草,由各小组讨论通过。由各小组推选记录员每天进行记录核查。每周进行反馈,每月进行表扬,每学期进行表彰。

要形成小组团队,就要进行小组团队培训。要对小组长和学科组长进行管理培训,要对各组组员进行学习方法的培训。

要形成小组团队,就要进行团队会教育。通过团队会以及其他活动进行团队教育,努力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互相依存、坦诚交流、主动担当的合作精神。

只有通过系统构建,才能建立起有小组凝聚力、有合作机制保障、有监督评价的优秀团队。他们能朝着既定目标,各自定位准确,相互帮助协作,按照商定计划努力前行。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轻“合座”重合作、轻形式而重实质的小组团队合作学习。这样的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才是真正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学习方式。

二、“讨论”还是“套论”

有不少教师认为,小组讨论就是小组合作团队学习。为了小组讨论,他们不分主次轻重,每节课都让学生讨论,并且认为一节课内用得越多越好。又或者随意将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反复地讨论。这样的合作讨论,课堂内声音嘈杂,秩序混乱,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样的讨论,变成了套用公式,成了“套”论,毫无价值。

小组合作团队学习要有序。可以讨论,但讨论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讨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倡导的讨论需要注意以下七个方面。

(1)选择好讨论的主题。主题要注意“三度”,难度、效度和热度。难度,就是小组讨论的题目难度要适中;效度,就是讨论的问题应该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热度,则是讨论的主题应该是社会热点或者是学生普遍关注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乐于讨论。

(2)把握好讨论的时机。何时进行讨论比较恰当?有四种情况,一是当学生有了必要的知识积累与铺垫时才可以讨论;二是当小组讨论比教师讲解更加能让学生体悟深刻时才可以讨论;三是当学生问题趋异时才可以讨论;四是当该问题的讨论可以使学生思考更加全面时才可以讨论。

(3)分配好讨论的角色。小组讨论参与面是全体,拒绝让学困生“旁观”。“旁观者效应”告诉我们,如果小组成员都把自己当作旁观者,那么小组成员就会分散了每个人应该负有的责任,最后谁都不负责任,于是合作不成功。所以,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化分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等因素,实行小组角色分工。如分小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领头雁”。发言展讲也可以进行轮换。

(4)安排好讨论的程序。先自主学习,再深度讨论。先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和参与讨论的时间,然后才能进行深入的讨论。讨论时首先进行交流,然后进行补充,之后进行总结,最后为观点展示作准备。

(5)使用好讨论的结果。讨论成果要及时分享和运用。运用讨论结果使之成为下一步学习活动的资源要素,通过讨论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深度探究。

(6)训练好讨论的技能。要训练的技能主要有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际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进行好小组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小组合作评价机制进行评价,也可以引导各小组进行组际竞争,还要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及时总结、评价和反馈。

三、 “讲”还是“不讲”

现在的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老师一言堂,另一种是老师退出课堂。那么到底哪种情况是有效教学呢?哪种情况学生会受益呢?

(1)第一种情况,老师一言堂。老师总认为“不讲不放心,少讲没良心”。这种教学方式之所以生命力强大,主要因为它有它自身的优势。教师讲比较直接、简单,教师易操作,对教师的要求也不高。况且,在师范院校中,导师们告诉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就是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评优课、比赛课考验的就是教师的讲授水平。所以,“讲、讲、讲”考高分的法宝,“讲、讲、讲”成了评判教师水平的标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2)第二种情况,老师退出课堂。在课堂改革大潮的冲击下,许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大胆实践,课堂不讲了。既然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那么就全由学生去讲吧。以为这样就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3)那么,到底讲不讲?笔者认为,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不排除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讲授是必要的,关键是看教师不讲什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怎么讲。

不讲什么?有三种情况建议大家不要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能自主学习探索得知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不会的不讲。

什么要讲?一要讲重点。讲重点不是讲知识,教师要讲知识的外延,点拨重点知识的运用。二要讲难点。教师不讲学生就不明白的要讲、要点拨。三要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学生模糊不清、甚至错误的东西,教师不引导、不点拨、不讲解就不行。

什么时候讲?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并经过小组探究,经过展示发现有不清晰、不到位、不明白、有缺漏的地方时,老师才进行点拨。

怎么讲?这里指的讲不是指“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而是师生平等沟通、互动交流的“对话式”课堂。“讲”,是教师的提示、点拨、引导、指导。

学生代替老师讲行吗?课改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勤学、乐学。学生展讲是课堂的一个部分,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通过“兵教兵”的方式解决一部分学习问题。但学生讲不是课堂的全部,教师与学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强调、拓展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反思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队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它的真正运作需要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热爱,需要教师对教与学关系的真正领悟,需要教师智慧地进行操作实践。如果不能领悟其本质,那么它不仅仅是一场闹剧,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老师课堂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写字大课堂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