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兰珍
【关键词】思想品德 学习兴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113-01
思想品德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必修课。它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四个方面的学习内容,能引导学生全面地认识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然而,不少学生反映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自己不喜欢思想品德课。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多向、多维的相互过程。师生在课堂上应该是平等的。在课堂上,学生尊重教师,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创新,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推动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如用心倾听学生,避免过度说教,尊重和接纳不同成绩水平的学生,注意发掘学生的优点等。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所起到的是指导、引领的作用。教师必须意识到这一点,改变过去“一手包办”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实践中,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歌曲、故事(典故)、时事新闻、身边事例进行导入等。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导入方法。例如,教授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七年级上册《创建新集体》时,笔者用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导入新课:“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悠扬的歌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歌词与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到:独木不成林,一个人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样导入新课,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运用问题教学法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法,这样教学,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从于教师的“教”。学生变成了傀儡,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了,其学习兴趣也随之丧失。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精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例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上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时,笔者设问:“当前,人们过‘洋节日时热热闹闹,过民族节日时却显得冷冷清清,你对此有何看法?”这样的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性,学生容易理解,并且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又如,教学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学会合理消费》时,笔者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花自己的零花钱的,然后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谁的零花钱支出方案比较合理?谁的零花钱支出方案不合理?为什么?如何学会合理消费?学生们兴趣高涨,他们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并自己总结了如何才能做到合理消费。
四、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学习背景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和宝贵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分析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社会实际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内容时,笔者在课堂中引入了不法商家长期贩卖、使用地沟油的案件。通过分析实例,学生深受启发,认识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实例去证明理论,不仅通俗易懂,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等特点。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印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兴趣,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的内容时,笔者播放了公益广告《妈妈,洗脚》,生动地说明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内容时,笔者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了中国功夫、玉器、石雕、木雕、中国民族服饰、中国画、中国饮食、中国建筑等,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
(责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