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琴
【关键词】幽默语言 数学课堂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110-01
幽默是指一种用语言表达的动作和行为,能够引发喜悦,带来欢乐,或以愉快的方式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将幽默引入数学课堂,运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讲解分析,巧妙穿插幽默故事、顺口溜、口诀等,课堂气氛会更愉悦,学生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一、用幽默营造氛围,愉悦情绪,激发热情
从现代心理学上看,轻松愉快、积极乐观的情绪,更能够激活创造性思维,让人释放出隐藏的潜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巧设幽默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愉悦的情绪,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首先,运用谜语、故事等幽默手段灵活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知识相对来说是较为抽象、复杂、枯燥的,若想要调动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学生喜欢的故事、谜语等巧妙引入新知的教学中。
其次,运用幽默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在知识教学中,幽默既是“兴奋剂”,可以让学生情绪高涨,更积极地展开探究;也是“激发剂”,可以启发学思维,让学生迸发出灿烂的智慧火花。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运用幽默,让学生开心一笑的同时,也引发他们的积极思考,提升他们的创造力,运用思维的钥匙开启智慧大门,提高解题能力。如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笔者布置了“鸡兔同笼”的应用题:鸡与兔同笼,有45个头和116只脚,请问兔子与鸡各有多少只?有些学生开始抓头挠耳,陷入思维障碍中。此时,笔者幽默说道:所有兔子起立,抬起前面两只脚。于是,课堂一片笑声。此时,笔者继续诱导:看,现在鸡与兔子的脚的数量相同了,头45个,那么有多少只脚呢?于是学生快速说出答案:90只。师:少了几只脚呢?可以得出多少只兔子?致此,学生豁然开朗,愉快而兴奋地说出答案。
二、用幽默辅助教学,启迪思维,深化理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幽默的方式讲出抽象复杂的概念等知识比直截了当地分析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其感悟知识的真谛。
数学概念教学,教师可运用幽默、新奇的教学语言,如风趣的比喻,幽默的反诘等;或借助夸张、丰富多样的动作或形象,将抽象、复杂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化、形象化、直观化。浅显易懂的教学方式,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如“解方程”与“方程的解”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上述概念,笔者先布置习题,让学生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再代入原方程检验,引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而称为“解方程”。而后笔者通过打比方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天平一端放一块石子(重5g),若要知道石子的重量,则需打开砝码盒,在天平的另外一端放上和石子等量的砝码,左右平衡才行。那5g砝码就是“方程的解”。
三、用幽默调节课堂,巧纠错误,加深印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知识本身的复杂、抽象性,学生能力、思维的不完善,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在指导学生纠错的时候,教师需要讲透解题的方法。如果直接指出,或者反复强调某一错误,学生此时明白了,过后或许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但如果教师能够来点幽默,借助幽默风趣的语言,既能营造轻松氛围,也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深化记忆,有效克服或减少错误。
如学习“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有些学生容易将试商的数直接当作除数展开计算,不管教师怎样反复强调,他们还是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因此,再次分析这一知识点时,笔者布置习题192÷39让学生计算。在小结环节,笔者灵机一动,运用了小幽默:同学们,将39看作40,此处的40有什么作用呢?(试商)试商后,它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那是不是该“退休”回家了呢?听笔者如此一说,学生咧嘴大笑。此时笔者则因势利导,擦掉写在除数39边的40,引导学生注意“39”才是题中真正的除数,“40”只是帮忙试商的,可不要弄错主角哦。这样,通过幽默语言,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把握知识,减少计算错误。
幽默是一种眼光,是一种角度。我们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中寻求教学契机,恰当运用好幽默艺术,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