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多元化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两大挑战

2014-07-28 10:01宛钧
观察与思考 2014年6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利益群众

□宛钧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它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就是依靠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才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新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利益主体更加多元、利益诉求更加多样的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方面,作为执政党,一部分党员干部有了权力,同时也有了被腐蚀的危险,如何对权力实行有效的监督,使党真正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另一方面,随着利益结构的变动和利益意识的觉醒,如何整合异质的社会利益,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两大挑战。全党“只有扎根人民,造福人民”①《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51页。,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②《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0、51页。,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才能有效应对这两大挑战,从而更好地团结最广大人民一道实现党的三大历史任务。

一、“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

我们党历来重视民众的力量,关注民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在尚未成长为共产主义者之前,就已经认识到“联合民众”的重要性。面对清末民初国家衰败,人们困苦的境况,提出了联合民众共同奋斗的口号,“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③《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312页。“国家坏到了极处,人类苦到了极处,社会黑暗到了极处。补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④《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312页。党成立后,虽然没有立即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但在实践中,在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一条密切联系群众的正确革命道路,形成群众路线的理论。它的含义概括地讲,就是党章中所说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简单地说来,它包含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它认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正确地给人民群众指出斗争的方向,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因此,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而不能脱离群众,不能站在群众之上;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在另一方面,它认为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7页。

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农民关心的土地问题,我们党领导农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减轻根据地人民的经济负担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领导农民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挖掉了二千多年封建地主所有制的总根子,使得广大农民在经济上彻底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在党的八大上,党中央审时度势,从人民利益出发,提出全党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又果断作出改革开放和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战略部署;在党的十八大上又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确保到二○二○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人民民主始终是我们党高扬的光辉旗帜。对人民利益的关心,首先体现在给人民以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局部地区先后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以及人民民主政权,为广大人民争取到了最大限度的民主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138页。在民主革命时期,文学艺术服务的对象就是“人民大众”,也就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比如在民主革命时期陕甘宁边区开展的“改造二流子”运动,③关于对“二流子”的改造,当时的延安《解放日报》有较多的报道:《改造二流子》,《解放日报》1943年2月14日;《边区高等法院释放二流子使其转入生产》,《解放日报》1944年4月23日;王丕年:《谈农村二流子》,《解放日报》1943年6月4日。新中国成立前后开展的禁烟禁毒斗争,④参见《华北区禁烟禁毒暂行办法(1949年7月16日)》,《党的文献》,2006年第4期;参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人民日报》1950年2月25日。一九五六十年代开展的发动群众保持水土、造林、育林、护林运动。⑤参见《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发动群众继续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52年12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造林育林护林工作的指示》,《人民日报》1953年10月4日;《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人民日报》1957年10月26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提出建设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的目标,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建设一个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关注人民利益,还体现在对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日常生活的关心。“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138页。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二、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给党的群众工作带来的现实挑战

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6页。不论何种政治制度,调控、整合人们的各种利益都是其最基本的价值追求目标,从而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不同的是,“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政治组织,依然有其政党利益,主要体现在对政权控制的政治利益,对经济社会文化控制和管理,从而实现党的政治理想。人民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追求和向往与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奋斗目标和最终奋斗目标是统一的,因此,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但是,我们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任何特殊利益,这并不否认,党内的每个个体——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等都有的正当的个体利益。作为生物学上的人,党员正常的生活需要也应该得到满足;作为社会公民,党员和其他公民一样,也有发展的需要。认识到这一点,是唯物主义者的态度。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5页。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依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人的需求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强调利益驱动。因此,应当承认党员在共同利益之下的合法利益,允许党员通过正当的手段去追求个人利益。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执政党,一部分党员干部手中掌握了权力,他们为党和人民服务有了更好的条件,同时也有了被权力腐蚀的危险,使个别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对群众的利益与疾苦漠不关心,特别是计划经济的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合理、不科学的体制和机制,不但把官僚主义等不良现象带入了党内,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些既得利益者。极少数党员干部把自己的私人利益凌驾于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之上,把自己放在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如何切实做到密切联系群众,真正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利益(包括党员个体的正当利益),对权力实施有效的监督,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遇到的一个挑战,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利益结构的多元化,从而使社会利益主体处于不断的变动调整之中,不断形成新的利益阶层。执政党在调控、整合利益时,必须从原先的资源直接分配者角色走向利益整合者角色,使异质的社会利益在保持各自性质特点的前提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这样一个利益共同体,不仅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目标相吻合,也与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政治制度相吻合。执政党不但要对已经反映出的利益诉求及时、准确地予以把握,而且必须深入研究各种利益得到反映的程度,尤其对那些由于信息渠道、职业特点、自身素质等因素而利益诉求能力较弱的群众,给予更多的关注,维护社会公正、公平。“我们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④《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5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⑤《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页。利益结构的变动,利益意识的觉醒,给党的群众工作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需要解决的另一个时代课题。

三、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做好利益多元条件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凸显,“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⑥《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在一定范围内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党的权力配置的科学性,确保权力的运行符合人民的期盼,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不断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第一,牢记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这个宗旨,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群体性事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某些地方的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不大具备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太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多样的利益诉求。当然对这些群体性事件要做具体的分析,不能以偏概全,恶意给党和政府抹黑。①这些群体性事件一般来说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内也出现一些工人学生罢工罢课,合作社社员闹退社的事件,毛泽东认为其原因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和对于群众缺乏教育”,“人民内部矛盾可以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必须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恰当地处理各种矛盾。”如果我们工作做得不好,已经闹事了,“就应当把闹事的群众引向正确的道路,……解决平日所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不能草率收兵。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351-352页。但是这些群体性事件的指向目标是个别党员干部进而影响党和政府,这是确定不移的。我们的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好的,但也确有少数党员干部因为宗旨意识不强、科学发展理念欠缺,在实际工作中有缺点,甚至是错误,从而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将人民群众对个别党员干部的矛盾转化为对党和政府的不满,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因此,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的形势下,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取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包括党员个人合法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真正做到“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809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这是群众路线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

第二,确保党员干部的权力运行科学规范,确保人民利益不受权力的侵害,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基于此,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这更带有长期性、稳定性,以确保人民的根本利益。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已有制度进行梳理,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群众认可的,要长期坚持,抓好落实;对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要抓紧修订完善。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无视制度的问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还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的代表大会任期制,乡镇党代会年会制,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党内选举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生活制度等一系列以党章为中心的制度体系。它还应该包括目前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中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和落实的整改方案;对一些突出问题,制定的整改任务书、时间表,领导干部的承诺书等,并让这些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示,让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真正了解规章制度、评价体系、工作目标,从而使这些制度成为沟通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权力的监督力度,形成权力监督的社会合力。“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④《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81页。“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它的党员应该站在民众之中,而决不应该站在民众之上。”⑤《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809页。

要确立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同志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

作为执政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当然要接受人民的监督。因此,必须把党内监督同国家专门机关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形式结合起来。“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1页。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才能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同时,加强党外监督也可以促进党内监督,提高党内监督的水平,从而对党内监督起着支持和强化的作用。

第三,在微观政策和执行政策领域,在具体的群众工作方法上,既要注重对革命战争年代优良传统的继承,又要注重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列宁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②《列宁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9页。毛泽东也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③《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9-1320页。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只有经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要重视党的历史上形成的群众工作经验,在党的历史上,群众运动的运用,不失为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党也有惨痛的教训。当前,极端“左”倾思想指导下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绝不能再搞。但是不论现在还是将来,在某些部门某些领域开展一定范围的群众活动也是可行的,比如有些生产部门的劳动竞赛,比如全民学雷锋活动。再以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若没有一个较大范围的动员报告会,若没有一个发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环节,若没有一个全体党员参加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生活会,若没有一个较大范围的深入基层的调查研究,都是各自关起门来学习,未免就缺少那么一种浓郁的教育学习氛围,总有些冷冷清清,脱离群众,其教育学习实践活动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群众活动,只要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只要是在党的领导下科学、健康、有序地进行,只要不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而庸俗化,它就可以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进而成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一种有效形式。

现代社会是个媒介社会,在宣传、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方法上,还要重视信息技术的运用,要在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但是“鼠标”“电脑”等等并不能代替党员干部同群众的面对面交流沟通,它至多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便捷的工具。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当前,有些地方政府将某些政府服务职能承包给社会组织,这个方法可以借鉴。但是也有少数党组织将本该自己去做的工作,转包给一些社会组织去完成,这就不符合现代政党存在的基本价值了,更是根本背离共产党人必须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实际上是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④《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页。。党员干部必须不辞劳苦,注重深入基层,摸清情况、摸清底数,克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必须同人民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广泛、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⑤《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6月19日。

结语

掀动人心干革命,安定人心搞建设,只有人心安定,国家才能治理好,这是古今中外政治家都懂的道理,只是各自所属的阶级不同,因而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维护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从而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达到这个目的。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利益群众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多让群众咧嘴笑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I Love You, Dear China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