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宇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之教育篇义务教育资源如何均衡配置
佘 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以较大篇幅阐述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足见中央对教育改革的重视。《决定》强调“统筹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事关教育公平大义,切中时弊。
近年来,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基本实现了普及义务教育。目前,义务教育正从保障适龄儿童“有学上”向“上好学”的较高层次迈进,教育资源配置不均日益成为制约义务教育继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一是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日趋集中,体现为三个“不一”。硬件配置情况不一。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级别之间的学校硬件设施配置差异大,发达地区学校、城市学校、“名校”占据大量优质硬件资源且更新换代频率高。办学经费不一。生均公用经费的校际差距较为突出,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没有达到国家基准定额。师资水平不一。农村教师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失衡,同级别教师收入、待遇在学校间差别较大,农村学校师资队伍不稳定。各地择校之风愈演愈烈,城市“大班额”和农村“空巢学校”矛盾并存,城乡义务教育“一头过大一头过小”畸形发展。
二是农村学校基础薄弱,学生辍学问题重现。农村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仍然落后,教学仪器设备、师资力量等硬软件配置仍不达标,课程单一,文体类课程难以按教学要求开课。此外,虽然国家出台了“两免一补”政策,但由于农村学校的撤并、新的“读书无用论”在一些西部地区抬头,部分地区初中辍学率不降反升。落后地区义务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三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不容乐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规模、比例不断增加,但他们无法享受与当地学生同等就学待遇,难以进入当地普通学校,不得不入读一些办学条件极差的“农民工子弟学校”。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散居在广大农村地区,一般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学生父母难以直接掌握孩子学习情况。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受教育实际效果令人担忧。
现阶段,义务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工作。
现阶段,义务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是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工作。国家出台了《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促进教育均衡。未来继续推动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关键是要形成明晰的制度设计,各级政府明确责任。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将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混同于投入体制,使本应由各级政府分担的投入问题变为由管理者主要负担,造成事权和财权严重不对称,县级财政难堪重负。按照《决定》提出的“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要求,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中责任将得到进一步明确合理的确认、划分,既定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也将更加严格地执行。在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义务教育投入标准和学校标准化建设体系后,各级地方财政按照标准进行统一投入、中央财政对欠发达地区进行补贴的义务教育均衡投入体系也将基本成型,保障投入到位。财力相对雄厚的山东省潍坊市自2012年全面实施普通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以来,共投入资金55.1亿元,1000余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本达标;相对欠发达的甘肃省兰州市也将在今年完成100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硬件配置实现基本均衡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基础,教育部今年3月对学校桌椅等配备情况展开专门督导,以督促地方政府落实义务教育投入。
第二,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核心在于教师资源的均衡,这取决于教师能否实现真正流动。“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被明确纳入新一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际上,近些年各地也不乏积极探索。但要注意到,目前的交流轮岗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不具备强制性,又难以保证教师在各岗位上的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参与度不高。如何推动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规范化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工作。未来,一方面要让交流轮岗成为教师工作业绩考评、职称晋升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还要保障轮岗后教师待遇,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日前,湖南省长沙市就在全面实施教师津补贴制度的基础上,规定校长、教师在一个学校连续服务期满6年,由本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定期在本区域范围内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之间交流。
第三,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还要进一步严格执行既有的就近入学政策。学生资源与硬件、师资等资源一样影响着教育质量,积极主动调整学生资源的均衡配置,能促进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良性循环。可以说,免试就近入学既是义务教育体现公益性、公平性的法定要求,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应有之义。成都市近年来强力推行按户籍划片就近入学制度,有力扼杀了“择校风”。这一实践说明,推进学生资源的均衡配置需要各级政府主动作为。教育部近日下发通知,点名要求19个重点大城市制定完善免试就近入学方案,明确小学和初中划片入学的目标比例和实行的时间表,进而将“破解择校难题”落实,促进教育公平。
四川省甘孜县积极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帮扶民族地区学校,让民族地区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校教育资源。乡村、牧区学校与城区学校的差距不断缩小,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图为甘孜县城关第二完全小学的学生课间打乒乓球。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