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014-07-27 06:27张宇燕
时事报告 2014年3期
关键词:经济体经济

张宇燕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张宇燕

报告人小传

张宇燕,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兼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制度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代表作有《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国际经济政治学》等。200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被人事部等部委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想从这些变化中总结出一些特点和规律,就需要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势作深入的分析。经济分析分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短期分析主要涉及投资、物价水平、经济增长、贸易等;长期分析涉及人口、技术进步、资源的变化等。我就把短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结合起来谈谈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特点和变化,并对2014年甚至未来更长一段时间的世界经济形势进行展望。

一、2013年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回顾

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0%。

在谈及世界经济问题时,一般都要分析以下几个基本概念:一是增长,主要指增长速度;二是就业,一般用失业率来衡量;三是物价水平,主要看消费者物价水平(CPI)和生产者物价水平(PPI)两个指标;四是贸易和投资,包括贸易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总量变化等;五是公共指标,一般讲就是公共债务问题。从这几方面来看,2013年的世界经济仍旧行进在坎坷复苏的道路上。

(一)增长:增速放缓但复苏基本巩固

2013年的世界经济延续了上一年的下行趋势,多数国际经济机构一年来数次下调了预期。2014 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为3.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为1.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为4.7%,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过去3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在金融危机之前是4.5%左右,3%相对来讲就是比较慢的了,从全球来讲,就是处在衰退的边缘。

我们还要注意这个信息,发达经济体1.3%的增速,加上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4.7%的增速,除以2,正好是全球3%的增速。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出总量和发达国家的产出总量持平了,两家平分秋色,这在历史上是第一次,表明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也讲,世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其中之一就是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方向发展,最根本的还是实力对比的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2013年要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一笔。

我们再分别看下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经济总体低速运行,复苏仍在巩固,但各主要经济体之间仍存在差异。具体来说,美日经济复苏继续巩固,进入低速增长通道,欧元区仍难走出衰退。2013年11月,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美国GDP同比增长分别为1.3%、1.6% 和1.6%,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仍主要源于相对稳定的个人消费。IMF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1.9%,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受日元贬值和股市大幅上涨的影响,个人消费和出口成为拉动日本经济的主引擎。IMF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7%,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由于居民消费出现反弹,欧元区表现强于预期。2013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0.4%,较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总体持续放缓,但表现不尽相同。目前,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仍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外需下降,以及发达经济体退出预期提升等因素也导致了经济的进一步放缓。IMF数据显示,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和印度增长势头好于上年,2013年增长2.3%和4.4%,较上年提高1.3个和1.2个百分点;而俄罗斯和南非经济下滑幅度较大, 2013年增长1.5%和1.8%,分别下降1.9个和0.7个百分点;中国经济维持在7.7%的增长水平。

法国劳工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法国本土登记的完全失业人数再创新高,升至330.3万。图为求职者在招聘会上。

(二)就业:有所改善但程度有限

随着经济复苏的进一步巩固,美国就业市场不断改善。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失业率维持了上年度的下降趋势,为7.4%。其中,12月失业率为6.7%,比1月下降1.2个百分点,而与此次金融危机后的最高点相比,则下降高达3.4个百分点。欧洲就业形势总体上仍十分严峻,青年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各国失业率差距亦呈扩大趋势。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欧元区失业率为12.1%,创历史新高。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仍是困扰欧洲各国的头等大事。8月,欧元区25岁以下年轻人失业率为23.2%。其中,希腊年轻人失业率高达61.5%,表现最好的德国也达到了7.7%。日本就业市场总体表现较好,失业率比上年进一步回落。日本总务省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平均失业率为4.0%,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失业率连续3年下降;2013年平均有效求人倍率为0.93,连续4年出现改善。

在新兴市场国家,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部分国家仍维持较高的失业水平。中国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上年持平。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俄罗斯失业率为5.5%,较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巴西失业率为4.6%,打破之前4.7%的失业率纪录低位。南非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南非失业率为24.1%,较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三)物价:保持低稳

总体来看,2013年全球通货膨胀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这与经济增长速度放慢、需求不振有直接关系。其中,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明显回落,而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水平略有回升,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水平总体上高于发达经济体,并且两者之间的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

发达经济体物价水平显著下降。如美国、德国、法国CPI同比分别上涨1.5%、1.5%、0.9%,分别较上年平均水平下降0.6个、0.5个、1.1个百分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固然对消费者有利,但如果物价下跌的影响蔓延开来,则可能很快引发通货紧缩,从而会造成经济进一步放缓。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物价水平温和回升,但总体可控。IMF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通胀率为6.2%,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分国别看, 2013年中国通胀水平保持稳定,而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四)贸易与投资:增长几近停滞经济状况不好,贸易增长肯定也不好,它们是互相影响的。2013年,全球贸易几近停滞的状态仍未得到改善。2013年9月WTO预测,2013年全球货物贸易额增长约2.5%,低于4月预测的3.3%。预测数据收窄表明贸易增长缺乏稳定的支持因素。欧洲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对全球贸易造成了较大冲击。除此之外,贸易保护主义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变得更加隐蔽。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8年11月至2013年9月,全球共有贸易保护措施3784项,其中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措施891项;仅2012 年6月至2013年9月全球新增贸易保护措施就达1354项,其中不公平的贸易保护措施254项。

2013年国际投资形势较上年有所好转,但增长明显乏力。2012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活动大幅萎缩。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FDI流入1.35万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8.2%。该机构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FDI将与2012年持平,其上限为1.45万亿美元。全球FDI的增长停滞,既受全球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也与投资政策中保护主义倾向加大有关。一些国家加强了对外国投资的监管,通过产业政策收紧对外资的审查和监督程序。此外,在跨国并购的准入方面,一些国家的要求更加严格,并限制战略性产业的外资介入。

(五)公共债务:改善有限且风险犹存

由于复苏持续巩固,2013年发达经济体的财政平衡状况总体上继续改善,财政赤字占GDP比例进一步下降。IMF估计2013年发达经济体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将由上年的5.9%降至4.5%,但政府债务水平改善缓慢,部分国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持续上升,政府的偿债能力经受严峻考验。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近年来急剧飙升,2007年仅为66.5%,预计2013年为106%。2013年,欧元区政府债务占GDP比例预计达到95.7%,较上年上升2.7个百分点。日本政府债务占GDP比例预计高达243.5%,较上年上升5.5个百分点。公共债务居高不下使发达经济体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极大地侵蚀了财政政策的调整空间,也无疑为其未来经济持续复苏埋下了重大隐患。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财政状况显著好于发达经济体,公共债务水平进一步下降。为了刺激经济,一些新兴市场国家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水平总体有所上升。2013年10月IMF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为2.3%,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2013年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财政赤字占GDP比例分别为3.0%、8.5%、0.7% 和4.9%。政府债务方面,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负债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水平,并得到进一步改善。2013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政府债务占GDP比例预计为34.7%,其中巴西、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预计分别为68.3%、22.9%、67.2%、14.1 %和43.0%。除中国外,其他金砖国家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这表明,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存在较大的债务压力。

二、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与变化

2013年世界经济运行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如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继续前行,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资异动的脆弱性凸显,技术突破使能源革命面临新的选择,等等。

回顾2013年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可以看出2013年世界经济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货币政策调整蓄势待发

金融危机后,美国推出了一系列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为市场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2013年1月起,美联储实施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政策(QE4),每月购买450亿美元资产,替代上年底到期的“扭曲操作”工具,加上QE3每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美联储每月资产购买额达到850亿美元。除了数量宽松之外,美联储继续将利率保持在0~0.25%的极低水平。美国采取的这些货币政策在客观上为其经济注入了动力。一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缓慢提速,失业率稳步下降,资产价格不断上涨,家庭和企业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美联储将实施“削减数量宽松规模”政策列入议事日程,具体做法是从2014年1月起逐步缩减每月85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直至停止购买。实际上,美国货币政策退出是分步骤的。第一步是减少购买。原来货币是怎么发出去的呢?就是买债。买国库券,财政部就有钱了;买企业债,企业就有钱了。它是这样把钱推到经济体系里面去的。现在减少购买,就是追加的量减少了。第二步是禁止购买,我不买了,不让你输出了。第三步才是提高利率。鉴于美国在全球中的地位,它的货币政策调整不可避免地会给市场带来冲击。2013年6月,美联储时任主席伯南克关于考虑调整美国货币政策的发言,就引发了全球股市、债市、汇市的大幅波动和国际资本异动。

(二)欧洲一体化在曲折中继续前行

“安倍经济学”给低迷的日本经济注入了强力“兴奋剂”。

欧盟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说2013年负增长几成定局,但其经济收缩幅度在收窄,最后走出衰退也完全有可能。除了人口老龄化和不统一的社会经济政策外,掣肘欧洲经济增长的因素还包括银行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各国间因国内政治矛盾而出现的政策协调问题。但值得关注的是,在应对债务危机过程中,欧盟和欧元区内部机制体制的一体化进展非常显著,尤其是财政和金融监管一体化进程得到了大力推进。2013年1月1日,《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稳定、协调与治理公约》(即“财政契约”)正式生效,欧洲财政联盟由此迈出重要一步。2013年10月,欧洲央行公布对欧元区银行业进行全面审查评估的标准,将启动银行业全面审查,以便为建立欧洲银行业联盟打下基础。

(三)“安倍经济学”效果初现,未来难料

2012年年底以来,日本安倍政府推出了以非传统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鼓励私人投资增长战略为标志的“安倍经济学”。2012年10月以来,日元对美元累计贬值约25%。尽管多数人认为2%的通胀目标未来一年多难以实现,但经济增长率确实表现不俗,股价虽有起伏却总体上扬,得到美国容忍的日元大幅贬值推动了出口。从2013年的情况看,“安倍经济学”给低迷的日本经济注入了强力“兴奋剂”,使经济增长达到1.7%,出口显著增加,股价上扬,并结束物价持续15年的负增长。

(四)发达经济体央行合作日趋密切且职能发生变化

传统上,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包括维持物价稳定、维护金融稳定和危机时融资(在常规期内禁止为财政融资)。然而,金融危机以后,传统货币政策实施的空间日趋缩小,财政政策的作用也十分有限,这使得主要发达国家中央银行职能发生了明显变化。2013年10月,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和瑞士央行6家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决定将其“临时双边流动性互换协议”转至长期协议,实现货币互换协议常态化,继续作为“审慎流动性支持”,以防止全球金融紧缩。除了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间合作更加紧密外,金融危机爆发后央行职能发生的另外两大变化亦常态化,即货币政策主要由确定利率转向通过管理资产负债表来提供流动性,货币政策尤其是非常规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的财政和收入分配的政策含义。

(五)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外资异动的脆弱性凸显

2013年下半年,由于预期美国货币政策将发生变化,投资者纷纷退出那些经常账户赤字大、短期外债占比高、内部资产负债表失衡和对外开放度高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其直接和显著的后果是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汇率和股市受到冲击。1月至11月,印度、巴西、印尼和土耳其月平均汇率对美元分别贬值12.3%、12.8%、23.8%和26.8%,其月平均股价波动幅度分别为13.7%、20.6%、17.2%和22.8%。这亦表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市场表现与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之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有人说,几个金砖国家现在就剩一块了,就是中国这一块还有点儿含金量,其他的都不行了。

(六)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滑但能源价格基本稳定

大宗商品主要有三类:一是能源;二是矿产品,如铁矿石、铜、铝等;三是农产品,如谷物、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从2000年开始迅速上涨,到金融危机时一下子掉下来了,此后又往上涨,现在是稳中有降。2013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受经济放缓、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相比上年再度出现下降。联合国贸发会议数据显示,从截至2013年9月的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发展情况来看,大宗商品整体价格从2月起连续8个月出现同比下降。2013年9月,按现价美元计算的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0.3%,比上年12月下降13.0个百分点。其中,9月所有食品价格下降14.5%,比上年12月下降19.8个百分点。尽管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下滑,但2013年能源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数据显示,2013年1月至9月原油平均价格为103.9美元/桶,较上年仅下降1.1美元/桶。大宗商品价格稳中有降,对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影响显著,比如俄罗斯、巴西等。

(七)技术突破使能源革命面临新的选择

页岩气革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的新亮点。近年来,一方面,随着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成本下降的空间变得非常有限;而另一方面,页岩气开发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带来了天然气产量的迅速提升。美国借助页岩气改变了能源结构,降低了其对国际能源市场的依赖。据此,一些分析家认为,美国和加拿大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尽管法国禁止使用水力压裂技术开采页岩气,但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潮流不可逆转,绿色、替代能源发展受到巨大挑战,全球能源发展模式重新回到依靠技术创新开发不可再生能源的轨道上来。

(八)区域自由贸易区谈判方兴未艾

根据WTO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10月,全球有260项区域贸易协定正式生效执行,其中2013年新增9项;另外有4项已签署待执行,有33项正在谈判。全球主要经济体均已启动新一轮的自由贸易区谈判。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已举行19轮磋商,谈判议题包含商品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主要有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标准、环境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金融监管、竞争政策和经济立法等。美国与欧盟已正式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将讨论农业、服务业、航空等领域的开放问题,并提出两年内完成谈判。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已经启动。尽管多边贸易体系分裂的风险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但WTO 在2013年岁末达成多哈回合“早期收获”协议仍值得欣慰。

(九)世界经济统计方法发生改变

2013年以来,一些关于调整世界经济统计方法的讨论与实践,打破了人们对一些经济指标的传统认识。这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等发达经济体GDP核算的改变以及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的初步运用。很多事情,我们通常不是在好和坏之间进行选择,而是在坏和更坏之间进行选择。GDP就是这样,它有毛病,不完善,但相对来讲还是一个坏的程度比较低的指标,大家还在用。2013年7月,美国开始调整GDP统计方式,怎么调整呢?就是把企业研发、娱乐文化支出、退休金等原来没有统计到GDP里去的东西,现在把它加入统计了。比如15年前拍了一部电影,当年的票房收入算入GDP了,这部电影后来又上映了,还继续卖光碟、收广告费,原来不统计,现在就把它统计进来了。这样一弄,美国GDP规模将增加3%,这将导致重新评估各项经济政策,并对经济增长动因进行新的认识。2013年1月,OECD(经合组织)和WTO在巴黎首次发布了附加值贸易数据库,它以单个商品在全球生产链上不同经济体产生的附加值为基础进行贸易统计。根据OECD的测算,按照这一统计方法,2009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将减少25%。

三、2014年世界经济走势及其影响因素

受多种因素影响,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仍将十分曲折,经济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但增速很可能会小幅上扬。

就目前来看,人们普遍对2014年全球经济持审慎乐观的看法,比如2013年11月OECD预测按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增长率为3.6%,2014年1月IMF预测值为3.6%,而2013年12月联合国的预测则较为保守,为3.0%。尽管完全准确地预测几乎不可能,但通过对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变量及其之间的关系而大致地作出判断,还是可能的。总体来看,影响2014年世界经济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发达国家消费需求仍将维持低速增长

美国家庭债务与GDP之比在1985年至2007年间大幅上升,但这期间美国经济整体看表现平平。鉴于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正处于修复期因而不大可能再度大幅升高,也鉴于美国收入增长缓慢且两极分化严重,美国面临的很可能是消费需求长期疲软的局面,其结果便是温和萧条成为常态。即便在某一较短时期内出现较快增长,那大多也主要是由于信贷扩张或泡沫加大。美国房地产2013年从上半年量价齐升到下半年双降,就多少说明些问题。对美国、欧洲和日本而言,消费需求疲软的根本原因之一都在于人口增速缓慢,所不同的是欧洲失业率常年处于高位,日本老龄人口消费意愿下降,而美国则一直存在贸易赤字。比如日本的老龄化就比较严重,2012年日本成人用的尿布的销售量首次大幅超过婴儿用的尿布的销售量,这个数据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非常高,那这个国家的后劲儿在哪儿?

(二)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时间、力度与速度

2014年美联储已开始减少资产购买,从每月850亿美元减少到650亿美元。虽然减少购买是一个渐进过程且数额不大,但这意味着持续和大量的流动性扩张期结束,市场正在形成流动性开始收紧的预期,美国长期利率已开始上升。流动性减增会直接影响全球资本流动、汇率波动以及风险资产的重新估价,从而加剧部分国家或地区增长前景的复杂性。自2007年以来,亚洲国家的信贷与GDP之比、整体杠杆率以及外汇借款均有较大幅度上升,部分亚洲国家债务期限错配风险亦升高。决定于国内经济状况的美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调整的力度和速度,溢出效应值得特别关注。

(三)欧洲仍未彻底摆脱通缩陷阱

尽管欧元区债务危机总体上得到了一定缓解,但不排除个别国家债务问题暴露或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如果某些尤其是个别重要国家主权债务风险上升,欧洲的复苏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并会拖累全球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美欧日三大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不同步。美国已经开始“退出”,而欧日仍要努力防范通缩风险。2013年12月欧元区CPI为0.8%,为最近3年来最低点。

(四)“安倍经济学”最终效果仍存悬念

日本现政府的经济政策并未触及深层次的结构改革。难以化解沉重的老龄化问题和经济停滞,使得家庭金融资产增长率明显低于国债余额增速,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延长了那些早该倒闭的所谓“僵尸企业”的寿命。降低全球最高企业所得税率和提高消费税都将是双刃剑,在稳定债务、鼓励投资和避免抑制消费之间很难面面俱到。当日元贬值带来的红利递减或消失时,出口部门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产业空心化导致的企业竞争力下降,加剧了日本货物和服务贸易的逆差。

随着美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持续十几年以极低利率为标志的信贷周期结束。图为2月11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作证。

(五)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进入中速增长通道

随着美国开始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持续十几年以极低利率为标志的信贷周期结束了。与信贷周期相吻合的资本流入和投资周期也将进入一个下滑期,尤其是投资回报率步入递减期时。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了持续攀升后正渐入平稳下降期,从而对依赖大宗商品出口的国家产生负面影响。加之不断积累起来的内外债务、财政赤字、贸易逆差等问题逐步接近或达到不可持续的程度,如不进行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增速放缓将会持续下去。2014年不排除它们中间的个别脆弱国家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

(六)区域贸易安排的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目前正在进行的重要自贸区谈判有5个,双边投资协定谈判有2个,它们各自所涉及的经济规模都超过10万亿美元,其中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谈判有望在2014年结束。虽然自贸区的建立有一定的排他性,但只要规模足够大,全球来自贸易的收入就会提高。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国家参与的自贸区或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对新兴市场国家将产生深远影响。

(七)一些地区政治、安全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亦可能对全球经济业绩产生影响

政治方面,巴西、南非、土耳其、印度、印尼等国都将在2014年进行大选,其社会政治稳定已引起关注;地区安全方面,伊核问题的缓和或解决,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便是其中需要注意的两件大事。此外,如果运气不好,自然灾害将可能终止2013年世界谷物产量增长8%的势头。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道路仍将十分曲折,经济大幅回暖的可能性不大,但相比2013年,经济增速很可能会出现小幅上扬。总之,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整体上是稳定下来了,但还没有从深刻的结构性危机中走出来,仍将维持中低速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徐秀军博士参与本报告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写作,在此表示感谢)

本栏责编:赵鸿文

E-mail: zhao_hongwen@126.com

猜你喜欢
经济体经济
中国石材业的多个第一正在被其它新兴经济体国家所替代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应对空间有多大
工作图什么?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拥抱新经济
论中国的社会福利建设:在转型经济体中提供退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