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水柜” 管窥美国“重型舰岸连接器”

2014-07-26 02:07陈培琦
现代兵器 2014年6期
关键词:载具滩头履带

陈培琦

在爆发于一百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钢铁“水柜”初试啼声,新的战争模式由此出现,经过数十年演化,终于使陆战进入了机械化时代。而如今,一种长相神似当年的“‘大游民水柜”、但个头要大了许多的新型运载工具再次粉墨登场,而它要面对的是更具挑战性的两栖作战……

为替代EFV和ACC-R而生

当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在“前沿—由海向陆”的豪言壮语中,时刻准备杀向他国海岸与内水的年代里,也就是不久之前,包括大多数美国军人在内的许多人都认为,新型两栖远征车(EFV)和轮式多任务两栖车(ACC-R)会是未来美军实施两栖登陆作战的主要地面车辆。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期而至,上述两型车均被放弃发展(ACC-R甚至在图纸阶段就放弃了)。于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依旧使用着老式的AAV7两栖装甲输送车,而LCAC气垫船目前是美军将重型陆战装备输送到滩头的唯一载具。在一些美军高级将领看来,海军陆战队的情况“比想象的还要糟”,因为这支原本用于实施高强度两栖攻击作战的“第四军种”,在21世纪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开着新型“装甲汽车”去和反美武装游击队进行无休止的“治安战”。

可是,“前沿—由海向陆”军事理论并没有被放弃,至少五角大楼没有也难以公开表示将其放弃。于是,相关的新型舰船依旧在不断地建造、下水、服役。诸如“自由”级和“独立”级濒海战斗舰(LCS)、“先锋”级双体穿浪船型高速运输舰(JHSV)、“蒙特福特角”级半潜船型机动登陆平台舰(MLP)等新概念舰船越来越多,可是将重型陆战装备如M1A2主战坦克、M109A6自行榴弹炮和M270自行火箭炮从舰上送到滩头的运载工具却不是很多。LCAC气垫船虽然性能出色,但造价昂贵,而且船坞登陆舰能够携带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全世界绝大多数的船坞登陆舰最多可携带两艘大型气垫船),就是说“击沉一艘大型气垫船,就等于消灭了半艘船坞登陆舰”。“前沿—由海向陆”军事学说提出至今已经有15年以上的时间,却没有能获得一次实践的机会,也使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军方对其开始感到疑惑。

而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需要在没有新型两栖战车的情况下,寻找到一种替代手段将尽可能多的人员和没有泛水能力的重型装备送上海岸。山不转水转,既然不能有新的战车,那么就找一种比LCAC更大、运载能力更强且可以在“蒙特福特角”级半潜船型“机动登陆平台舰”上大量部署和使用的两栖载具。美国军方为其起了一个很具“概念性”的名字——“重型舰岸连接器”,它可以亦车亦船,不仅具有很强的航行能力和运载能力,并且可以突破滩头障碍物,从而完成大规模的两栖投送任务。

“复古”的外表与超前的性能指标

2014年年初,“重型舰岸连接器”项目的二分之一比例样品被公之于众,相信看到过它“尊容”的人,只要具有一些武器历史知识,就一定会想起两种早已消失的东西:采用过顶履带的早期坦克(如“小游民”和“大游民”)与更早期的明轮动力船舶。这种奇怪载具的设计思路还就是如此:既能像明轮船只那样在水中航行自如,又能像早期坦克一样在滩头突破敌方阵地。然而和所有当今美国研制的新型装备一样,这种载具的性能被设定得十分“高端”,如果将其理解成履带式车辆,那么150~195吨的载重或许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出的最重的履带车辆,比纳粹德国的“鼠”式超重型坦克还要大且重;如果理解成船只,那么它就是史上速度最快的“明轮登陆艇”。

由于目前测试的是二分之一比例样品,所以推测这种载具的尺寸倒也不难,目前的样品高度约为3米,长度约10米;那么若是最终定型,其高度应在6米左右,长度大约为20米。150~195吨的载重能力使其可以在携带2辆M1A2主战坦克或2门M109A6自行榴弹炮再或是2门M270自行火箭炮时,依然有余力运载其他轻型车辆和人员。目前测试的样品为敞开式结构,但从效果图上看,尺寸和吨位翻番后的正式原型产品将会是封闭结构,那就更像一只从过去穿越到未来的钢铁“水柜”了。

按照设想,“重型舰岸连接器”在水中航行时,依靠履带俘获空气腔技术提供浮力和推进动力。也就是说,这是一种静止时不能浮在水面上的载具,之所以能长时间涉水航行(研制目标是可以在水中航行320千米以上的距离),是依靠履带快速划水,将空气带入载具底部的方式,使载具底部形成一个无形的“气垫”从而使其长时间在水上航行。此时履带不仅起到明轮的作用划水前进,同时还是制造“气垫”的工具。于是,这种专门研制的履带显得很大也很奇特:明轮状的“叶片”每一节都可以展开,不仅增强划水推进的效率,还有利于将更多的空气带入载具底部,从而形成稳定的“气垫”。要实现这个目标不仅要有庞大的履带,还要有超强的动力。所幸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世界一流,为该型载具提供动力的很可能是燃气轮机,这显然是古老的明轮船艇和早期坦克所望尘莫及的。

由于“重型舰岸连接器”亦车亦船,因此部署在“蒙特福特角”级半潜船型机动登陆平台舰上可谓是相得益彰的:它可以在距离敌方大多数岸舰导弹的射程之外驶离“机动登陆平台舰”,将坦克和自行火炮等重型装备突击送上岸滩甚至突破水际滩头的障碍。由于“蒙特福特角”级机动登陆平台舰要比“圣安东尼奥”级船坞登陆舰大很多,“重型舰岸连接器”的运载能力也比LCAC气垫船大两倍左右,更大的吨位也就意味着更高的输送效率。因此,这或许是“前沿—由海向陆”作战行动的一种高效率和高性价比装备组合。

但也有一些不看好这种“怪异”载具的意见,主要就是认为这种履带式的结构死重太大,整个水面以上部分都是死重。而且从目前结构来看,仅载具的首尾两段有划水推进的能力,大部分水中部分就只能在航行中提供浮力。而一旦航速较高时,履带划水会产生大量气泡,那么能否可靠地形成“气垫”提供浮力就有些不好说了。于是有军事爱好者评价道,“这玩意怎么看都是个儿童玩具式的设计,十分不靠谱……”不过不知道算不算某种巧合,目前市面上已经有类似原理的玩具,还有爱好者买来测试过,据说静止不动时在水缸里都浮不起来,可是马达一开却能在水池或浴缸里开得好快,还能爬上斜靠在浴缸边上的搓衣板……

科幻的明日濒海战场

虽然美军从未明说,但明眼人能看出“前沿—由海向陆”是针对中等地区强国量身定做的:设想中的敌方拥有较强的近海突击能力,人数众多的军队和准军事武装能够在宗教精神的鼓动下对美军发动不计伤亡的“决死突击”,并且研制了新型近海潜艇、类似“甲标的”的袖珍潜艇、可以短时间潜入水中的高速鱼雷艇、小型导弹舰、具有隐身特点的小型导弹摩托艇、气垫导弹艇等近海防御武器,还有反舰炮兵战术导弹、察打一体无人机等新概念兵器。面对这样的对手,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就像是“21世纪的‘奥林匹斯作战(美军二战时期设想的登陆日本本土的进攻作战)和‘决号作战(日军计划的本土保卫作战)之间的较量”。考虑到中等国家有限的反击作战能力,美军要在尽量减少伤亡和损失的前提下,采用多种手段将旅级以上的兵力投送上岸。

于是,各种具有未来感的科幻装备被寄予厚望:当F-35B和F-35C掌握制空权后,“自由”级和“独立”级濒海战斗舰率先开辟安全的海上通道,消灭敌方小型潜艇和水面快艇并且扫清水雷;“朱姆沃尔特”级对陆攻击驱逐舰用巡航导弹和新型舰炮实施对岸火力突击;“鱼鹰”倾转翼机将特种部队等轻装步兵部队投送到敌方纵深;“重型舰岸连接器”载着重型主战装备和轻型车辆,与LCAC气垫船一起从母船中驶向海滩;两栖装甲输送车则从“先锋”级双体穿浪船型高速运输舰上驶向滩头阵地……这样的情景看上去或许是很美好也很强大,但至于是否能在未来的某一天得以实现,大约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编辑/栀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载具滩头履带
凭海临风
唐启辉
移动排涝抢险用水陆两栖履带车设计
机器人在载具生产的应用研究
垂钓
技术垄断视野下碎片化表征的扩张
科幻题材载具设计思路解析
工程车
履带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