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合舫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被排斥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所谓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是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在市场体系中,每一样东西都有价格,即物品的货币价值。价格代表了消费者与厂商愿意交换各自商品的条件。除此之外,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价格还是一种信号。如果消费者需要更多数量的某种物品,该物品的价格就会上升,从而向生产者传递出供给不足的信号。为什么会存在公司这样的组织以及公司利润的来源,根据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的发展成果,公司利润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效率。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在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论文,该文独辟蹊径地讨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扩展规模的界限问题,科斯创造了“交易成本”(TransactionCosts)这一重要的范畴来予以解释。所谓交易成本,即“利用价格机制的费用”或“利用市场的交换手段进行交易的费用”,包括提供价格的费用、讨价还价的费用、订立和执行合同的费用等。科斯认为,当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时,企业便产生了,企业的存在正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即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代替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比如我们以互联网时代的经济运行现象来看,理论上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易是最合算的,但为什么消费者要去淘宝以及京东这样的交易平台上购买而不直接从厂家购买呢?交易费用的存在可以解释部分原因,正因为这些平台交易有着更高的效率而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赢家。
二是不确定性。把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到经济学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1921年由奈特所著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在该书中,奈特阐述了不确定性的思想,奈特从事件结果是否可预见的角度区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人们缺乏对事件的基本知识,对事件的结果知之甚少。因而,不可能通过现有理论或经验进行预见或定量分析。奈特认为,在不确定性的假设下,决定生产什么与如何生产优于实际生产本身。这样,生产的内部组织就不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了。生产的内部组织首先是要找到一些最具有管理才能的人,让他们负责生产和经营活动。而这些人往往是风险偏好者,其中绝大多数人则是风险规避者,后者愿意交出自己对不确定性的控制权,但条件是风险偏好者即企业家要保证他们的工资。于是,企业也就产生。也就是说,在企业制度下,管理者通过承担风险获得剩余,而工人通过转嫁风险获得工资。
三是创新。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包括采用一种新产品或一种产品的新特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等。因此“创新”不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一个经济概念:它严格区别于技术发明,而是把现成的技术革新引入经济组织,形成新的经济能力。熊彼特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以实现新组合为基本职能的人们称为企业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打破了“循环流转”的均衡状态,从而形成了“创造性破坏”,而率先创新的企业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作者为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研究员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