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韵
手中的摇钱树已经老化,而新栽种的距离成熟还遥遥无期,青黄不接的辉瑞迫切地需要寻找一颗新的现成摇钱树。
辉瑞意图收购阿斯利康的举动与业内不断拆分的大趋势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4月28日,辉瑞公司曾提出以989亿美元收购英国药业巨头阿斯利康,遭对方拒绝。但显然辉瑞的欲望并没有因后者的拒绝而消除。近日,辉瑞已将收购报价提高至1060亿美元,希望以此成为双方讨论合并的基础。
毫无疑问,心存迫切的辉瑞打的算盘是希望实现强强联合。而当下,各大药企却在忙着玩拆分。随着专利悬崖的逼近、新药研发的失利,以及葛兰素史克事件带来的新兴市场合规调整,近两年来,各大药企组织架构大调整进入了集中爆发期——雅培拆分艾伯维AbbVie、强生分拆旗下非处方药业务。
从结果来看,各大药企母集团通过拆分后重新上市募资和细分营销,似乎都得到了不错的市场回馈。其中,雅培所拆出的艾伯维AbbVie的市值目前几乎已与此前雅培水平相当。
辉瑞收购阿斯利康的意图从年初就已经开始酝酿,2014年1月3日辉瑞提出的收购议案曾让阿斯利康收盘价溢价30%,但阿斯利康并不买账。按照辉瑞公司总部的期望,若能合并,新的公司将会注册在英国,并在英国设立全球管理中心。
如果辉瑞和阿斯利康最终达成并购协议,合并后公司出售的药物种类将覆盖包括癌症、糖尿病和心脏病在内的大部分疾病,辉瑞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
青黄不接
自2011年起,全球各大医药企业都面临一个很大的窘境,即旗下多款全球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专利药保护到期。
拥有诸多专利产品的辉瑞损失最为惨烈,旗下降胆固醇用药立普妥Lipitor、男性ED用药万艾可Viagra、胃病用药Protonix(辉瑞分拆惠氏后,归属惠氏)、抗精神病药Geodon等均面临仿制药大军的冲击。
一旦这些专利药被大面积仿制,辉瑞的专利药销量将大幅跳水。而更加糟糕的是,辉瑞在新药研发的巨额投入接连遭遇重创,市值也一再缩水。辉瑞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2012~2013年期间在全球不同市场到期的7款专利药,去年一年的收入就下滑了8.57亿美元。
除新药研发之外,辉瑞也通过并购保障企业发展后劲。2000年辉瑞就以90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华纳·兰伯特并获得了立普妥,后来又以680亿美元收购惠氏希望重整其疫苗业务。然而2011年后专利到期,该品种为辉瑞带来的收入也从2011年的95.77亿美元下滑到2013年的23.15亿美元。
青黄不接的产品组合是如今辉瑞需要面临的一大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关乎生死。就好像辉瑞手中的摇钱树已经老化,而栽种的新摇钱树一再受挫,辉瑞迫切地需要找到一颗新的现成的摇钱树,这就是阿斯利康。
辉瑞管理层希望通过收购整合,对全新产品线进行优化和互补,联合抵抗和分担公司内外的各种挑战。如果能够成功收购阿斯利康,辉瑞的抗癌药品组合将得到增强,并且可以大量降低成本和税负。辉瑞将获得实验性抗癌疗法,这种疗法也被称为免疫疗法,可以通过提高身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抗击肿瘤。在制药行业看来,这将是利润丰厚的癌症治疗市场的下一波主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收购本身也可以用掉大量辉瑞美国之外子公司所积累的现金。按照规定,这些资金如果汇回美国将被课以重税。通过收购将其消费掉,则完全避免了这种不利局面。有资料显示,辉瑞海外现金量已达到690亿美元。
新摇钱树
阿斯利康已经不是首次传出被收购的消息了。辉瑞选择在这个时间点洽购阿斯利康如同逢低抄底,仅从并购成本方面来考量,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作为英国第二大制药集团,阿斯利康在消化、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肿瘤、麻醉和抗感染等几大重要的疾病领域拥有多个重量级处方药。但近两年来的人事动荡以及专利药到期对收入和净利润下滑影响巨大,仅2014年阿斯利康就有7项专利药到期,其未来增长前景充满变数。过去3年中,阿斯利康销售额从336亿美元下降至257亿美元。
阿斯利康之前在风湿性关节炎、癌症和抑郁症方面的新药研发均遭受严重挫折,最终都未能上市,损失达到数十亿美元。而2007年花156亿美元收购的生物制药公司Medim mune则到现在一种新药都没上市。同时阿斯利康是纯粹的制药企业,没有其他的营收来源,因此更容易受到关键处方药专利到期的影响。
然而,两次收购提案均遭到阿斯利康拒绝。在业内看来,这可能是因为阿斯利康已经渡过了最难的关口,辉瑞的收购计划并不处在最好时机。
如果阿斯利康的收入及净利润继续下滑,辉瑞再不时地提高报价,投资者或许就会倾向于出售阿斯利康,毕竟阿斯利康并非第一次被当做收购对象。2012年5月3日,英国最大的制药商葛兰素史克公司就曾有股东提出收购规模稍小的竞争对手阿斯利康公司。
如今要发现一个新的化合物越来越困难,一个新药的研发成本通常在十几亿美元,并朝着20亿美元大关迈进。全新的专利药固然能成为企业的摇钱树,然而一旦失败,则意味着大量时间与金钱的损失。
当时阿斯利康药物开发项目连续遭受挫折,长期前景愈加堪忧,其最畅销药物也已失去专利保护,又鲜有后继药物。
仅2010年至2011年的两年间,阿斯利康便先后中止了3种重要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累计研发损失超过10亿美元。新药研发失败,尤其是到第三期才发现药物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让阿斯利康一度发生混乱,企业也进行了包括裁员、出售业务等多项调整。
低迷的股价表现并没让外界意外,其重要“营收机器”的接连刹车已让阿斯利康步履迟缓。2010年,阿斯利康宣布不再涉足血栓形成等10个具体疾病领域的自主研发,计划削减的疾病领域占到了阿斯利康所涉足的所有领域的25%。去年,新CEO上任后,阿斯利康还计划对其研发业务进行重组,合并三个大型研发中心的药物开发工作,并裁员约1600人。endprint
根据福布斯对全球前16大医药集团2013年资本市场表现的排名来看,阿斯利康已被列为“吊车尾”的倒数第二,本身股票市值就不足辉瑞、强生、罗氏这些巨头一半的水平。其在过去一年整体股票升值的水平也只有24.5%,而市值接近的另几家企业如艾伯维AbbVie、Biogen Idec等都有着60%~92%的高增幅水平。
糟糕的数字表现也让阿斯利康美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相当不满意。尽管阿斯利康经过了动荡的人事、业务重组过程,期望扭转困境,但并未选择过被收购的计划,而是指望打一场翻身仗,毕竟其主营业务癌症药物及生物制药正处于上升期。
一方面,近年来生物制药成为药企关注的重点,不少药企研究方向都转向生物药,寻求药品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预计抗癌药物未来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增长速度超过其他所有药物,并将在2018年前成为医药行业最畅销的药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阿斯利康的长处正是辉瑞的短板。另外,辉瑞同时还看上了阿斯利康的肿瘤产品线,肿瘤药物市场一直在高速增长,但辉瑞现有的肿瘤产品线却很少。虽然阿斯利康面临着专利到期的现状,但是辉瑞仍有信心将这些成熟药物市场做得更好。
且行且不易
阿斯利康作为英国第二大药厂,在英国的渠道相当发达。如果收购成功,辉瑞的市场影响力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在英国市场。辉瑞是美国制药巨头,而阿斯利康是英国制药巨头,两家药企占据的全球市场份额较大。此轮收购之后全球制药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辉瑞公司可以称得上是药企中最擅长并购的公司,此次如此高调地将收购意向对外披露,说明不会轻易放弃这个交易。但此项收购在英国引发了政治争议。有消息称,有英国议员在本周早些时候对辉瑞的收购提议表达了反对,责成政府部门必须获得辉瑞对就业以及研究投资的保证。
为减轻英国政府的顾虑,辉瑞制药现任CEO伊恩·里德甚至致信英国首相卡梅伦,承诺将完成阿斯利康计划在英国剑桥新建的大型研发中心,并保留在Macclesfield的一个制造工厂。
伊恩·里德还称,合并后公司将有20%的研发人员部署在英国。而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发言人表示,英国与辉瑞和阿斯利康这两家公司都保持联系,并称辉瑞收购阿斯利康的决定是出于商业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辉瑞此次收购计划,在中国可能面临反垄断审查。因为,辉瑞和阿斯利康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处方药市场,分别是第一大和第二大国际供应商。
这项并购案必须通过中国的审批,可能会因此耽搁时日。特别是在去年曾发生药企葛兰素史克涉及贿赂的丑闻后。但目前对辉瑞来说,获得阿斯利康的“点头”,是此次收购关键的第一步。
阿斯利康还在积极参与仿制药的竞争,目前中国市场是阿斯利康最具潜力的市场。阿斯利康已经在中国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试图通过地产化的方式在中国医药市场获得最大的机会和利益,以期降低由于研发业绩较差带来的经营风险。endprint
中国工业评论2014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