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容 胡国宏 李忠强
(1 长春市水产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33)(2 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 吉林 长春 130033)
健康养殖,就是通过采取综合技术措施,使鱼在整个饲养期不发病;而且使养出的鱼品质高,让消费者食用安全。节水,就是在浅水(1.5m左右)、且不换水的条件下,用无公害药物调节水质、改善底质,保持池水环境稳定,从而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取得高产高效。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属于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然而,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鱼病越来越严重。有的养殖者,在防治鱼病的过程中滥用药物,导致产出的鱼品质下降,危害消费者健康。为了探索池塘健康节水养殖黄颡鱼技术模式,我们于2013年5~10月在德惠市夏家店渔场进行了本试验。
池塘面积1ha,2口池塘,池深2.5m,水深保持在1.5m左右,底泥厚度20~25cm,水源充足,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每口池塘配备2.2kw的叶轮式增氧机3台,投饵机1台。
放鱼前12d,每ha用生石灰1500kg进行清塘(水深10cm),3d后注水0.8m左右,以后逐渐加深到1.5m。
本实验采用主养黄颡鱼,搭配鲢、鳙鱼夏花的放养模式。5月10日,每池放养平均尾重为25g的黄颡鱼45000尾。放养密度为45000尾/ha。6月26日,每池又放入白鲢夏花4500尾、花鲢夏花750尾。2口池塘的放养模式相同。
1.4.1 饲料投喂:
实验期间分别在05:00和19:00投喂2次,投饲率为体重的3.0%~5.0%,傍晚投饲量为日投饲量的2/3。每15d称重一次,调整投喂量。所用饲料为海龙牌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用投饵机投喂。详细记录各池的发病情况、死鱼数、饲料用量等。
1.4.2 底质和水质调节:
养殖中后期,7~10d注水5cm,以补充蒸发量。7~8月每日中午、午夜开动增氧机,提高水体的溶解氧。10~15d,全池泼洒季胺盐碘复合剂,改善水质,同时抛撒溴氯海因制剂,改良底质。
1.4.3 病害防治:
为预防鱼病和保证鱼产品质量安全,本实验使用由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胡国宏研究员配成的中药方剂。刚入池的鱼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使用加速恢复创伤方剂(下文简称“伤快好”)做成的药饵,连喂10d。伤好后,使用提升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力方剂(下文简称“抗病灵”)做成的药饵,连喂20d。定期对鱼体进行镜检,发现有寄生虫,使用驱虫方剂(下文简称“抗虫灵”)做成的药饵,连喂7d。
共饲养120d,9月8日开始出塘销售。黄颡鱼与鲢、鳙鱼的收获情况见表2。经济效益情况见表3。
表2.本实验收获情况 单位:kg/ha、g/尾、%、kg
表3.本实验经济效益情况
实验表明,黄颡鱼喜欢高溶氧的清新水质。因此,调节水质、改良底质和保持充足的溶氧,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预防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
养殖过程中发现,黄颡鱼抢食能力很差。因此主养时只能搭配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而不宜搭配吃食性鱼类,尤其是鲤、淡水白鲳等抢食能力很强的鱼类。
以前本地区养殖黄颡鱼的放养密度为30000尾/ha,驯化时间较长(10~15d),浪费饲料。笔者分析认为,可能是密度较低所致。因此,本实验将黄颡鱼的放养密度增加了15000尾/ha。本实验的放养密度均为45000尾/ha,只用了4~5d就全部上来摄食;而且没有影响出池规格,这可能是投喂全价营养配合颗粒饲料和加大增氧力度的结果。
出池时,我们对雌、雄鱼分别抽取100尾,测得出池规格分别为127.2g和156.2g。即雄鱼的出池规格比雌鱼大22.80%。因此,建议今后应研究黄颡鱼的雄性化技术,以实现全雄养殖,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
本研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①定期施用光合细菌;②定期泼洒季胺盐碘复合剂;③定期抛撒溴氯海因制剂;④鱼种入塘时对鱼体进行严格消毒;⑤适时投伤快好、抗病灵、抗虫灵等中药药饵;⑥增设增氧机并延长开机时间。通过采取上述综合防病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发病率控制在5%以内,而且养出的鱼符合输韩水产品标准,实现了健康养殖。
以前本地区养殖黄颡鱼的水深都在2m以上,高温季节还要换水2次以上。本实验将水深始终保持在1.5m左右,而且整个饲养期间没有进行换水,只是少量注水补充蒸发量。这样每ha水面可节约水资源10000m3。
本实验总面积2ha,平均每ha利润高达139429元,是主养鲤鱼利润(7500元左右)的18倍以上。可见池塘主养黄颡鱼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而且,能够出口创汇,因此,该鱼是值得大力推广的优良养殖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