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规模近七百万,被称为“最难就业年”。如何提高校园招聘的质量,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之一。文章采用访谈法收集Y大学2013届毕业生参加校园招聘的经历,从学校、招聘企业、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校园招聘的影响因素,并提出模拟招聘、建立校园招聘信息管理系统、开通“大学生就业服务直通车”以及加强科学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提高校园招聘成功率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校园招聘;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72-02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比2012年的680万增加19万人。2014年毕业生数量还要继续增加,将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1]。校园招聘作为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求职的主要途径,日益受到高校、大学生、招聘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就业问题,作了“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和“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的论述。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资料来源于针对Y大学应届毕业生和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的访谈。为了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情况均能涉及,我们选取了Y大学农学、公共管理、会计学、园艺、英语、食品科学与工程、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化、葡萄与葡酒工程、电气工程等10个不同专业的10名学生。其中理工科7名,文科3名;男生6名,女生4名。以往针对校园招聘的研究多是从单一主体视角下的分析,本文将从高校、企业和学生三个方面系统的分析校园招聘。
二、校园招聘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校
1.大型双选会的效果不理想。一直以来,校园招聘的组织形式主要以综合性的大型双选会为主。大规模的就业双选会参会人数众多,毕业生和招聘企业往往都是匆匆一面或者几句简短的交流。Y大学就业指导中心陈老师说:“一场大型双选会的时间不超过4个小时。企业与应聘人员相互交流的时间仅仅是2-5分钟。雇佣双方不能充分沟通,影响了最后的签约率。”而相较于与人潮拥挤的大型双选会,校园专场宣讲会由于针对性强、签约率高,成为近年来校园招聘发展趋势。专场招聘中企业招聘方具体详细的宣讲,能够使学生更加翔实地了解企业及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况。在Y大学的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应届毕业生是通过专场招聘会找到工作的。
2.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脱节。Y大学的就业指导由校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公共选修课;二是就业大学堂、就业报告;三是创业培训班;四是由各学院灵活安排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相关活动①。而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工作处负责,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规划。两个部门各行其是造成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相脱节,无法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择业时的指导作用。此外,就业指导仍以短期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在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强调学生个体终身、全人的“发展”,注重就业指导的“服务”,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
“有时觉得对于个人规划还是挺迷茫,希望获得专业的职业规划的辅导。”(王同学,男,23岁,农学专业)“在参加校园招聘前有接受过就业指导,觉得也没有什么作用。大都类似于课程学习的模式,还不如学习网上的信息资料,自己慢慢摸索。”(屈同学,女,22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二)招聘企业
1.提前开始校园招聘。教育部规定用人单位到高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的11月20日以后进行。然而为了能够尽早招揽到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企业都会提前进入高校开展招聘。在访问的10名毕业生中,有8人是在11月份之前就开始参加校园招聘会,其中有6人的课程学习还没有结束。
2.企业校园招聘人员缺乏专业性。在校园招聘过程中招聘人员就是企业的形象代表,他们的言行举止会被应聘者(大学生)赋予特殊的含义。招聘人员是否专业以及招聘人员对此次校园招聘会的重视程度,都会影响到应聘者的选择。访谈中有3位学生反映遇到“招聘人员态度傲慢”的情况。一些企业招聘人员存在不诚信的招聘行为,例如夸大自己公司的优势条件,或者是工作待遇和发展空间表述模糊。学生们都表示在招聘的整个流程当中,如果招聘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他们会更积极地回答招聘方的问题。
(三)应届毕业生
1.简历不能完全体现个人特质及与工作的相关
性。应届毕业生们制作个人简历都是照搬照抄网络上的模板,千篇一律的简历无法体现出自身的优势和专业特长。例如,调查中发现下面这句话几乎出现在每位毕业生的简历之中“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其实这句话根本不能体现出个体到底具备何种程度的英语水平,更有甚者一些英语并不好的学生其简历中也有这句话。企业对不同岗位的素质需求各不一样,并不是每一份工作都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简历需要体现的是个人的特质,以及与所应聘工作的匹配度。
2.注重大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在校四年期间除了要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和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相关数据显示,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敬业精神、道德品质、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尤为重视。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也不仅仅是高学历,还会考察大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拜尔公司在Y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专场招聘会为例,招聘方提出的其中一个问题是:“苹果树上的蚜虫怎么防治?”该专业的数名应届毕业生半天答不上来。因此,拜尔公司放弃了通过本次校园招聘选拔该专业学生的计划。事后,该公司招聘人员的解释是:“蚜虫防治是植物保护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应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回答不出来说明专业基础不扎实,且实践性较差。”
三、提高校园招聘有效性的途径
(一)开展假定情景演练——模拟招聘
“情景模拟是一种使心智保持开放状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思维上的独特的修炼”(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访谈中好多学生都提到了模拟招聘这种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招聘场景让应届毕业生体会面试环节,并结合专业人员的点评使毕业生掌握在招聘中应注意的事项。最大限度地避免实际应聘中因突然面临意外而陷入慌乱的概率,增加把握住就业机会的概率。模拟招聘可以加深毕业生对应聘流程的了解、总结经验教训,使其在亲临校园招聘时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同时,在情景模拟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软件,开展网络形式的模拟招聘演练。
(二)构建基于“人职匹配”功能的校园招聘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IT技术,开发具备“人职匹配”功能的高校校园招聘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此项功能的实现需提前收集两个方面的信息:其一,大学生在该系统中注册并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基本情况、个性特质和职业诉求等能够全面评估个人能力的信息;其二,由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提供校园招聘会中企业的职位信息。校园招聘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在校园招聘会开始之前,将企业的职位信息与学生的个人资料和性格特质进行循环匹配,然后获取匹配度[3]。以此为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工作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提高校园招聘的成功率。同时还能缩短招聘周期,降低大学生的求职成本。
endprint
(三)从18岁开始职业生涯规划
美国著名就业指导专家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认为,17岁之后的青年年龄阶段,个体开始关注自身的主观条件和能力,寻求自己的职业角色。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自我定位”和“职业定位”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为加强实践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和企业拜访活动。甚至可以像欧洲国家的高等院校把就业向招生延伸,为学生提供入学前的咨询服务,主要是为广大学生提供学校专业设置情况的介绍、专业就业前景的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及综合素质选学相应的专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4]。
(四)开通“大学生就业服务直通车”
针对学校与省会城市的校园招聘现场距离较远的情况,Y大学某学院根据毕业生的需求,连续两年开通“就业服务直通车”——派出专车直接将应届毕业生送至省会城市的招聘会现场。参加招聘会之前将参会单位概况、招聘岗位等信息向毕业生发布,帮助毕业生提前掌握与其就业意愿相符的职位信息。并有带队教师全程参与,及时解决学生在招聘现场遇到的问题。就业服务直通车使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了高校为促进就业所作的努力,鼓励毕业生更加主动参加校园招聘。
注释:
①根据对Y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访谈整理而得。
参考文献:
[1]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政策解读[EB/OL].http://www.mohrss.gov.cn/gkml/xxgk/201305/t20130521_103444.htm,2013-0521.
[2]陈禹,谷峪,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及特征分析——以爱荷华州立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11,(2).
[3]Xianpei Hu.SMS-based Mobile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Campus Recruitment in China[J].Mobile Business (ICMB),2011,(30).
[4]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考察团.欧洲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与服务体系建设[J].世界教育信息,2012,(7).
收稿日期:2013-12-10
作者简介:王倩(1982—),女,河北保定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