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景国
〔关键词〕 语文教学;经典诵读;阅读方式;评价方式;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1—0063—01
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教学中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品位的方法和途径,就成为我们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
据此,我对各年段学生进行谈话了解,发现许多学生课外阅读的量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水平。老师一直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却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在父母的要求下阅读一些作文书,只有少部分高年级的孩子阅读面广一些。结合这一现象,为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就在本校如何开展经典诵读,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尝试阅读方式的转变
以往的阅读方式都是由教师或家长向学生提出建议,学生自主阅读, 但是对读书方法的指导、阅读的量、阅读效果都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价模式。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将阅读的方式转变为学校规定的国学诵读、经典阅读和课外的自主阅读、课本当中美文、古诗词的学习积累相结合的形式。经典阅读以学校推荐的读书目录为主,课外自主阅读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些科普、军事等读物,课本中所要求会背的课文、古诗词都会成为我们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学习内容。由只是为本册教学服务、为提高成绩服务,变为为孩子终身学习服务;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为他们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尝试评价方式的转变
以前老师、家长评价孩子的读书情况无非是问一问读完了吗?好看吗?要不就是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出读后感来,要求多少字数等。这样,原本使快乐无比、增长知识的一件好事变成了学生头疼的事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远离读书,远离经典读物,也就谈不上什么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了。
为了培养学生诵读国学的持久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学校组织考级小组,每学期初对学生进行检查评定,学生根据自身的诵读水平自愿申报参加等级评价。同时,评价方式多样化。由学生、教师、家长考级小组参与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确定申报的级别。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极大地调动全体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到读书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由原来的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
三、保障措施
1.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只有调动起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而得到阅读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2.树立榜样,引导自己成功。从古至今,凡对人类有贡献者,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人。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也可以从身边的实际出发,寻找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鼓励他们热爱书籍,和书籍做最好的朋友,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营养。
3.竞赛引趣,树立学生自信。学校开学初定级活动,学期中的组织朗诵比赛,学期末的评比颁奖活动以及班级开展各种读书竞赛活动,以竞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树立自信。通过各种与阅读有关的活动的开展,让经典名著成为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药,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4.营造氛围,达到育人目的。教师要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环境和氛围,使经典名著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成为学生个体的无意识行为,使其自然进入经典阅读的实践之中,从而达到学生爱读书、爱学习的育人目的。
5.科学合理指导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除了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外,还表现在阅读质量上,要读得有所得,心有所悟,这才是最重要的。要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经典阅读不仅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而且促进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学观念更应具有前瞻性,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强阅读指导,让经典阅读点亮孩子们的人生。
编辑:郭裕嘉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