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问尹+周荣华+陈顺平+尹锋
摘要:高校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高效、准确地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出发,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以真正落实“教、学、做”一体化,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应用能力;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已应用于社会各行各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不可或缺的本领,特别是21世纪的大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之后,更应该具备利用计算机技术高效、准确地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应着眼于国家和个人全面发展需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的要求,本文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出发,努力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争取在教学中真正落实“教、学、做”一体化,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一、教学材料综合化与自主化“因材施教”一直是高校教学的要求与目的。如何在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节课后都能有成就感,是需要教师深思的问题。计算机知识结构的特点是网络状而非线性状,因此教师应当全方位参考多本相关教材,根据学生特点与教学要求,取其精华并将不同的知识点融合为开放、真实、可行的教学案例。针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可自编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的实验指导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例如,在讲授“SQL server 2005应用”课程时,我们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师共同开发教学案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真实项目零距离对接。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即Case Teaching,是指由老师将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其特点是不以知识点为主线而是以任务为主线,由多个精心设计的任务来组合成教学内容[2]。我们在“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分析数据库与管理系统概念、数据结构等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任务驱动法在设计任务时是根据课程特点与课时量,设计大任务和小任务,小任务由个人完成,大任务由小组配合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很好地让学生融入到项目中来,而且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或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困难解决那一刹那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2)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体现层次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存在差异,因此在任务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这点。教师在小任务中可以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模块,基础差的可以选择容易的模块,基础好的可以选择难的模块,每位学生都可以在任务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依据不同课程的需求,可以进行课堂案例分析。如“操作系统原理”课程,在讲授同步与互斥原理时(这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不太好理解,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入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技术中的重要性。
当然,对于教学方法还有讲授法等一些常用的方法,教师应该本着“授之以渔”的原则来设计教学方式。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应充分考虑教学软、硬件条件,学生基础及所教授的课程特点,因地因人采用最适合的方式。
三、考核模式全面化对于所学知识的评价,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最终成绩的方式,已不再适合计算机这种操作性强、知识更新快的学科。为更好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用阶段性考核方式,在不同时间段对所学知识进行测试,并将平时的作业完成情况与到课情况融入考核体系中,对于每阶段考核的知识点的重要性引入权值进行计算,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考查,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马竹青.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6):127—130.
蒋红星.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82—83.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