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
〔关键词〕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
析;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1—0018—01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教育不当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会引起学生的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等。当然,中职学生也不例外。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要过早地面临择业、就业的巨大压力,情绪上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困惑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笔者试图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教育方法两方面展开讨论,以求找出全面提高他们整体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精神状态、增强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最好方法。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是指具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且能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然而,初中阶段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又经历中考失败打击的中职学生,他们总认为自己“学不如人、低人一等”,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困扰,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笔者的调查和长期观察,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自尊心过强,自控意识薄弱,缺少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独立意识强,但看问题较偏激,易激怒,常有妒忌心理;再次,好奇心强,易盲从,做事不计后果。
二、教育方法
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育夯实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保证和促进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处于一定的心理激发水平或情绪状态,而情绪激发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有一定的规律,温和的情绪能使人的学习增加兴趣和提高注意稳定性。因此,只要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动机,就会确定奋斗目标。当学生确定了目标,就会制订计划,就会为实现计划而付诸行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心理状态才会慢慢平缓,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我们的技能教育、道德教育才会变得真实、有效。
第二,教师要做学生的贴心人,为教育创造条件。教师要想消除中职学生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一方面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们的真实思想,以诚相待,和学生交心;另一方面还要根据他们不同的心理特点,细心观察,充分了解学生,以他们乐于接受的方式对他们“对症下药”;进行个别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使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有很多,而且由于环境、性格、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对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对于这一切,教师除了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行为举止窥测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外,另一方面还要通过谈心活动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使学生无所顾忌,愿意向教师倾诉真情。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要坚信,只要有爱,就没有感化不了的心。当我们走进了学生的心,我们的各种教育便水到渠成。
第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学生找回自信。造成中职学生“失败心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自身的原因,二是由于教育观念存在偏见,特别是教学评价手段的单一,无形中给中职学生以“失败角色”定位。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发现中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哪怕是很小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并提出合理的期望,这样就会坚定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是能干的、是有所作为的、是能够成功的。当学生心里的阴霾逐渐散尽时,我们的教育就步入了正轨,学生的发展也就走向了正道。
第四,帮助学生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走向社会。中职学生成绩不够优秀,意志也不够坚强,经不起风霜,耐不住挫折,希望得到重视,但又容易骄傲自满。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中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此外,还要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的保证。
编辑:王金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