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成长成才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2014-07-25 16:22陈迎春
成才之路 2014年19期
关键词:大提琴音乐同学

陈迎春

我从2001年毕业就职到现在,一直在同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音乐课,历经了几轮课堂教学改革。在这些年的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成长成才,我不断摸索、实践和反思,改变了旧有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立足学情,抓住学生兴趣方向,巧妙导入

音乐是美的艺术。从最直接的含义上来讲,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所谓审美,是一种从个体角度出发的感性实践活动。音乐的审美活动是渗透在音乐创造活动、表现活动、感受与鉴赏等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的。但是,有的农村学生在音乐感受、表达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狭窄面。同时,有的学生比较适应具体的形式来感受音乐,如果单纯用一些诸如“优美的、激烈的、轻快的”形容词语来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起到的作用比较微小。基于这些实际学情,我按照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了一些实用、学生感兴趣的导入方式。这也逐渐形成了我上音乐课的模式。

例1:《青春舞曲》。上《青春舞曲》这节课时,我的导入方式是让学生先观看一分钟的中国新疆地区手鼓打击表演,对新疆音乐的节奏有一个直观了解。接着,再打击具有新疆特色的节奏型。操作性强的导入方式,学生能马上喜欢上新疆的民歌,能对新疆音乐的特点有具体了解。于是,我提问:请同学们说说,这是中国哪个地区的音乐,为什么?

第一个学生的回答是:老师,我觉得这个是新疆地区的音乐,因为音乐给我的感觉很热情、速度也快,像是在跳舞。这个演员打击的是新疆的特色乐器——手鼓。所以,我认为是新疆地区的音乐。

第二个学生的答案是:老师,我也觉得是新疆音乐,因为打击鼓的演员看上去与卖羊肉串的新疆人相像。

说到这里,班上其他学生哈哈大笑。虽然答案有点勉强,但是我还是表扬了他。因为通过音乐课堂,培养了他乐于观察,细心、大胆的品格。这就是一种进步。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知识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环环递进的教学过程。

例2:卧虎藏龙——穿越竹林。我截取了电影片尾曲《月光爱人》中的大提琴片段,让学生聆听。学生没有听出是大提琴的声音,以为这是大号。我接着又让学生聆听了马友友和帕尔曼的合奏《幽默曲》视频。先听声音,让学生在此聆听大提琴音色。这时,因为有帕尔曼的小提琴作比较,耳朵灵敏点的学生已经猜测出是大提琴。紧接着,我打开了视频,揭晓了答案。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正确听出的同学,情绪就很high,觉得非常有成就感。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趁热分析大提琴的音色与电影情节的关系了。

导入需要多样化的情景设置,更需要老师在情绪上的引导。环环相扣的情节设计,可以为后来的自主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科学引导,合理安排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音乐课堂的统治者,学生的音乐知识是教师传授的。而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教师单一、枯燥地讲解着乐理知识,学生却未必能接受。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该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该汇聚所有审美因素,并且最终是以获得美感为此次活动的终点。而音乐老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发现美感、获得美感、创造美感。

(1)注重情感铺垫,切忌教师主观予以强加。在聆听音乐前,教师应做好情绪上的铺垫与交流。但又不能讲得繁杂,使学生失了兴致。故事先必亲自聆听多遍,总结、概括出最合适的语句,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静下心去聆听。上课前,我就把《梁祝》协奏曲中的“楼台会”片段截取出来,滚动播放,以酝酿情绪。上课开始,我就在这幽怨、缠绵的乐曲声中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聆听的是一部悲剧性的作品。请同学们来想象下,音乐是通过哪些方式来讲述这个悲剧故事的?学生的情绪马上就被抓住了。不能一上来就说:小提琴表达的是祝英台悲伤的心情。这样,就失去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空间。

(2)自己动手,自圆其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音乐艺术是一种内在的情绪体验。因此,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是获得美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学生亲自融入音乐活动体验当中,才能对音乐有所理解,并且把内心对音乐的感受外化成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创造。

①音乐是一门具有想象性和不确定性的学科。音乐教师的职责就是引导、鼓励,绝对不是替学生做主,或是事前框定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主题(注意小提琴的音色和情绪)轻快

变奏1(钢琴的速度和节奏)悠闲

变奏2(中提琴和小提琴两者的速度区别是什么?)嬉戏

变奏3(越来越快的速度对聆听者情绪有什么感染?)紧张

变奏4(小调的色彩让音乐有什么变化?)哀伤,忧郁

变奏5(此时的大提琴让你联想到什么?)喃喃自语的老头,凄凉,无奈

结束段(主题的再现,作者想表现的是什么主题?)

这些问题的设置,需经过老师的事先考虑,既要引导学生一直不离开音乐本身,又不能剥夺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可谓五花八门,但只要学生展开想象了,无论是搭边还是不搭边,教师都需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力,對一些实在搭不上边的回答,老师也不能生气、责骂,而应该让其再考虑,不能打击他的思考、发言的积极性。

②音乐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一个音、同一段旋律,由不同乐器、不同人来演奏,马上就会幻化出一个全新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亲自演唱、演奏,可以精确感受到音乐的变化,既让学生对音乐有深层体验,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二度创造力。

例1:《欢乐歌》。请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打击乐器来配置。教师提供乐器,有板鼓、木鱼、响板,小军鼓、碰铃等。让学生在对音乐自我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选择,配置后进行演奏。按不同的节奏、速度进行演奏,并且在演奏过程中进行合理地修改,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不断创新出不同的音乐片段,培养学生二度创作能力。

例2:京剧创作表演《白毛女》。人教版初二《国粹京剧》中讲到京剧的“唱、念、作、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京剧的“做功”和“念功”,在学会一些动作、身段的基础后,我让学生自行创作一幕有关京剧“作”“念”的短剧。短剧的内容、动作、念白,都由学生自行创作和排练,给学生一个创作、表演的平台。教师放手给学生一个空间、舞台,让学生自由、尽情展示,教师只需做一个欣赏者、鼓励者。

三、合作交流,评价探讨

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一个音乐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我目前比较欠缺的。目前,只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节目作为期末成绩。合作的机会比较少,使得学生很少有合作协调能力。但以少数的几次活动来看,学生很喜欢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尊重、融洽,并且提高了协作能力。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共同组成了学生的成绩。

例1:《青春舞曲》。让学生演唱,并且让周围的学生仔细聆听。演唱完毕后,对学生的演唱作出相应评价。有学生说:“某同学唱得一般,新疆地区风格唱得不明显。”有同学说:“某同学唱得很好,速度很快,有舞蹈的感觉。”有同学说:“某同学唱得不好,连基本的音准都不够。”有同学说:“我觉得我自己唱得还可以,除了因为害怕而使几個音不准,其他都不错。”从开始的忸怩、不敢大方评价他人,到后来能正确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在不断提高。正确、无私的评价,也让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度快速增加。

例2:《日本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给学生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课后去研究,培养学生课余探究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比如,教学“日本传统音乐”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留几个问题给学生作为思考题。①日本传统音乐“都节”调式中忧郁色彩和日本民族的性格有什么必然联系?②日本民族个性对日本传统音乐的影响有哪些?这些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第二节课时,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总结:“教无定法”是教学模式的最高境界。随着时代不断变迁,教育不断发展,教师一定要按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对各种模式进行灵活运用和搭配,进一步充实和改进,使课堂模式越来越适合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

作为一直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我知道,没有最好的课堂模式,只有不断充实、完善音乐课堂的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潜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渴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锡麟中学)

猜你喜欢
大提琴音乐同学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音乐
音乐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秋夜的音乐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