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菜花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专业的成长,从教师的角度讲,其关键在于: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扬教师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见解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1-0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是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现阶段, 我所在学校教师年龄趋向于年轻化,这对学校本身来说,有着莫大的潜在力量。年轻教师有着一股非凡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但现在的青年教师缺乏实践操作经验缺少教育理论的指导,往往忙于教学工作,很少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要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经过调查研究,我校年轻英语教师存在如下问题:
一、重教学技巧,轻专业知识
教师的发展既包括教学技巧的提高,又包括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完善,二者合一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大都将重心放在教学的组织技能甚至是某些具体的技巧上面,而忽略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多教师还认为既然是教书,教学技巧就是全部,专业知识是大学时代就已经学过的,把教师的工作看作是一门简单的工匠学。听课是教师有效探讨教学和提高教学能力的途径之一。但很多教师听课仅仅注重的是经验的积累与传递。听课不仅要向上课的教师学习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能,还要学习他们深厚的专业知识。教师仅仅具有娴熟的教学技巧远远不够,还必须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否则,即使教师的教学设计再精巧,手段再灵活,教学效果也不会尽如人意。
二、重课程改革,轻心态调整
课程改革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式学习、自主合作学习。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教师的知识状况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自身的发展。然而教师在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领导者、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诸多角色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自己心态的调整。
三、学历和能力不一致,相关教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匮乏
尽管大多数都是本科生,缺乏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不管是课堂组织能力,还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都极差。学历达标和能力达标之间仍存在较大落差。部分教师有意愿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但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过程的安排、资料的查阅搜集、研究方法的采用以及论文或报告的撰写等,不甚了解。
在此,根据实际情况,为促进年轻英语老师上课更精彩,学生更喜欢英语,打造出更雄厚的英语教师队伍,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注重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扬教师的人格魅力。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注重提升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
教师所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化的标志。专业主体知识的根基越扎实、深厚,就越能促使专业主体知识的发挥。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就好比“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身要一桶水”中的水。教师要提升学科本体性知识离不开学习,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圣吉认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够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对营造学习氛围,建立新课程改革的共同愿景,发挥教师的创造能力,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理想有效的举措。
二、注重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知识中的一种。人们总把教育与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呼吁教育要“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要学做智慧型的教师。因此,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吸取新信息,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做学习型的教师。智慧不是与生俱来的,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并反思。
三、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
教师的学识水平面、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吸引学生的源泉,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基础。
总之,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给当代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对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陆启威.教师发展的几个误区.
[2]杨庆余.教师专业化发展凸显“三大误区”.中国教育先锋网.
[3]余文森.教师的专业素养——你要成为一位怎样的教师.
[4]英语专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