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心
【摘要】情感因素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语言学习效果。本文基于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初步探讨了该理论通过情感因素等方面对当代中学新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情感过滤假说情感因素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6-01
1.“情感过滤”假说概述
情感过滤假说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来的。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过情感过滤(filter),再借助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才有可能获得‘习得的语言能力(acquired competence)”。[1]它从情感的角度去解释为什么学习者学习语言的速度和效率不同,以及最终所达到的不同的语言水平。
2.影响学习者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
2.1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又被分为很多类,有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我们常常发现那些有强烈英语学习动机的学生,由于他们渴求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求知欲,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内驱力,这是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自觉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心理状态,正因为如此,他们更积极地参与、融入相关英语活动中,在不断地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英语学习成绩。
2.2自信心
自信心强的人总是能充分肯定自己的语言学习能力,抱着积极和肯定的心态,能大胆地用外语进行交流。而自信心弱的人总觉得自己能力不够,还达不到应有的标准,怕丢面子,这样就失去了许多语言实践的机会。[2]因此,学习者对自己越有信心,越相信自己的能力,则学习效率就越高,英语习得的过程就越快。
2.3焦虑度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者克服障碍的威胁,能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3]研究证明:多数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十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焦虑感过强,为了获得心理安全感,他们会尽量避开可能引起心理不安的场所,处处显得被动,不敢参加各种英语活动,担心老师提问等。由此,这些学生逐渐避开学习英语,英语成绩逐渐下降。
3.对当代中学新型英语教学理念的启示
3.1 构建活泼有趣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兴趣学习
或许会有许多家长和孩子会这样觉得,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大部分是通过游戏、竞赛、表演等一系列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来给孩子们上课。然而,上了中学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取代了之前在小学校园中那些有趣的教学,让那些刚从小学升到初中的孩子感到陌生与无趣,也伴随着知识难度的加深,初中生开始对学习英语减少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像、声音、文字于一体,增加直观性与趣味性,加大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识。电教设备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模拟和想象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这样情景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运用知识。在实践与综合运用中,教师充分利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做到学练结合,即学即练,体现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教学策略。[4]并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的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有了学习英语的良好动机。
3.2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英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友谊关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产生安全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激发学习的兴趣,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启发积极思维。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在学生的学习中做他们的引导者,更从学生的生活中心理成长中做他们的“引路人”。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想办法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并使周围的学生和家长认同学生的提高,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5]
3.3 构建轻松、愉悦、鼓励式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自信,降低焦虑度
首先,教师上课要精力充沛,饱含热情,对待学生亲切开朗,让学生带着一种愉悦的精神状态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其次,教师上课时要自信大方,并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不怕犯错误,且适当的风趣幽默,可以感染学生,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愉悦,让学生体验到乐趣并克服学生心理障碍、降低焦虑。最后,教师上课要灵活多样,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中学会合作,体验学习过程,深入思考和交流。建立一套奖励学习制度,使学生再接再厉,不断进步。但也应允许学生沉默不语,一旦强迫他们回答问题,表达观点,会使他们增加心理负担,焦虑上升。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耐心也是尤为重要的。[6]
4.结语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对当代中学新型英语课堂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中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和抑制作用,外语学习的目的是学会用外语进行交流。所以,教师在外语课堂中除了重视学生的应用智力水平和交际技巧水平外,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水平,调整好学生心理和情绪,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消除焦虑,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Stephen D.Krashen.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2:59.
[2]文秋芳.英语学习行为研究[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
[3]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K].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37.
[4]崔晓红.情景构建——精讲多练的初中英语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61,162.
[5]钟祖荣,李晶.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
[6]黄云飞.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说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7]高翠英,毛永泉.克拉申“情感过滤”假设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