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研究

2014-07-25 06:46:42刘华政
大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广西民族

[摘要]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其存在和表现的形式既有文字、语言、文献资料、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民俗活动、体育竞技、工艺、技艺、建筑、设施、标识、服饰、器物、自然场所等客观存在物,也有蕴含其中的民族心理、人格、精神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存史、资政、教化和休闲等四方面价值,认为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可通过“融入教案,展于课堂”、“独辟课程,专门讲授”、“建立基地,课外体验”、“文化之旅,寓教于游”等四个基本途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关键词]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23-0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必须发挥文化的“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用。報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要“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1]广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研究,探讨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价值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3]

文化,来自人类的活动,是人类的记忆和活动的印记。人以民族为单位而存在,民族是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的共同体。[2]因此,大凡文化,无不具有民族的烙印。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均以民族、民族社会为根基,没有民族社会生活的沃土,文化便无由生根。文化总是表现为各不相同的乃至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锤炼,为前人所普遍认同,曾对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长期地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相当程度上为今人认同和践行。现代文化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须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合理的、进步的、有益的营养成分。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其一,存史。建筑、设施、标识、服饰、器物、工艺制品等物质和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非物质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外在显现。物质和非物质的民族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岁月的积淀,其产生与形成具有自然性和原生态性,反映民族的习俗和意识,本身就是记载和保留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民族地区由于经济水平的限制,大众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富于本民族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就成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方式。通过民族物质和非物质遗产的挖掘及保护,来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记忆,同时将其中所隐含的民族制度、习俗与心理价值趋向等进行有效的传承,可以达到民族传统保存和文化传承的目的。

其二,资政。民族传统文化往往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成为为政者了解地情、科学决策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个为政者如果对治地民族的传统文化缺乏应有的认识,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其现在并正确地引领其走向未来。“历史是解读现实的第一把钥匙,研究任何社会问题都需要以对历史的透彻了解为基础。”[4]传统是历史的现代解读。为政者只有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并加以挖掘、保护和研究,才能通过保存下来的历史记忆,洞悉其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现实,开辟未来。

其三,教化。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其后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后人透过历史记录和保存先人活动的事迹而进行自省,可收到社会教化之功效。文以载道,史以鉴戒。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历程,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目的在于延续存留其中的精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着民族认同,是培养、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的重要资源。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勤俭节约、乐观向上、教人向善等优秀的传统美德,这些有底蕴、有历史的道德教育更能让受教育者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下恪守基本的道德准则,在利益诱惑面前以道德的力量做出正确的评判和选择。没有历史文化背景的道德原则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人们基本道德观念的培养形成来自对传统美德的继承。

其四,休闲。“休闲”一词从产生时起就已经赋予了与人相关的内涵。皮普尔认为,自人类诞生以来,休闲就成为传承文化、延续文明的一种有效方式。他认为,休闲是“一种对社会发展的进程具有校正、平衡、弥补功能的文化精神力量”。[5]民族传统文化中休闲娱乐也一直是节庆民俗中最基本的特征,其意义在于对文化的体验和感悟。民族传统文化的休闲价值主要体现在能为人们提供可资休闲的内容和去处。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极大提高的今天,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现已成为人们休闲旅游的重要资源。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广西的形式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广西的形式

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2]“人的意识”即精神,[2]与“物质”相对而存在。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决定精神,精神依托于物质而存在。因此,完整意义上的“文化”应包括“与人类活动有关的一切客观实在”和“反映客观实在的人的意识”,即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前者是“形而下的”,后者是“形而上的”。对“文化”的完整解读,须将两者合二为一,而不能割裂开来。本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把握即基于这样的认识和理解。

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是伟大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广西的一个缩影。它的存在和传承,充实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库,补充和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在广西这片多民族聚居的神奇土地上,居住和生活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广西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各自的地域,沿着自身的生活轨迹,保持和发展着本民族优秀传统的文化。他们从一开始就受到民族崇拜、民族心理和民族习俗的影响。不同的民族用不同的方式创造着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异彩纷呈的广西民族传统优秀文化。这些民族传统都闪烁着广西各民族文明的亮点,既显示出整体性的文化特质,又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既有共同的语汇贯穿着整个文化,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差异。广西各族在八桂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共同劳动,创造了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

根据2005年4月1日通过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存在形式有:濒危的民族古文字和语言;记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文献资料;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等民族民间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具有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民族民间传统生产、制作工艺和其他技艺;集中反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建筑、设施、标识、服饰、器物、工艺制品;集中反映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并保存比较完整的自然场所等。[7]这些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有物质,也含精神。

(二)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路径

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因此有优秀的内容,也不乏消极的成分,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既需有汲收,也需有扬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系统全面了解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见之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路径有:

其一,融入教案,展于课堂

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和掌握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并通过课任教师的讲授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则是“超本不超纲”。[8]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理论性强的显著特点。这就决定了思政课的教学不能“空对空”地宣教,而应将学生身边的情况作为教学资源有机地楔入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载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的教学资源。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相连,以生活為基础,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显得质朴,让人觉得真诚,为大学生所熟悉,他们因而易于理解,乐于接受。欲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需以学生所能感受到的民族传统文化来进行理论解读。教学中,教师一是可结合课程教材,通过图片展示、文字描述、录像播放等手段将地方民族传统文化渗透于课堂教学;二是可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播放电视台、电台或音像部门拍摄录制的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新闻报道或专题片,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

其二,独辟课程,专门讲授

思想政治理论课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和要求,但选修课由各校作出选择和安排。就广西高校而言,可在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中开设“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概论” 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限定选修课,以借助思政课这个平台在大学生中广泛传播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使其精华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同时也为广大学生系统全面认识和了解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一个便捷的窗口。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着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形态和强烈的人格精神,并随着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而重新显现出其价值。其地方文化特色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特定地域的文化积淀与当地文明发展历程密不可分,是民族本性及其实现方式的浓缩,是民族发展的基础和灵魂。因此,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单独开辟“民族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给大学生进行专门讲授,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但必要而且必须。

其三,建立基地,课外体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个基本环节,[8]前者重在基本知识的传授,后者重在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亲身检验。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拓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形成和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体合力。欲使大学生真切感受到蕴含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意韵,须结合课堂教学,因势利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引领他们走出课堂下到村寨,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来体验。2003年10月,国家正式启动“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以来,广西民族文化保护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诸保护工程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之课外民族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高校可在这些地方挂牌建立“民族传统文化大学生课外实践基地”,实行校地共建,在为学生确定固定的学习实践场所的同时,充分发挥高校研究人员的力量,一是对史料做进一步挖掘、考证和整理,丰富其思想文化内涵;二是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课外实践的开展,组织和指导学生深入农村,走进村寨、农家,采访、搜集、整理民族民间传说和民俗故事,为这些传统文化增添趣味性和可读性。通过这些工作促进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其四,文化之旅,寓教于游

地处祖国南疆边陲的广西有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其中又以民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最为显著。“民族文化”一直是广西旅游的“卖点”,而基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游乐又位列民族文化旅游之首。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大体表现为节庆娱乐、民族服饰、传统美食等三个方面。山歌对唱、打鼓跳舞、耍龙舞狮、爬坡竿、抛绣球、抢花炮、斗牛、斗鸡、斗马等民族传统活动和体育竞技,“不仅可以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培养高尚品格,同时又因为技术上的高难度、惊险性,造型上的民族性、艺术性,以及配合上的默契性,不仅促进了运动者的个体发展,也使观众感受到了美的愉悦”。[9]游者可以旁观者身份欣赏他人表演,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或亲自参与其中,身临其境体验浓郁的民族节日气氛。在领略民族节庆活动的同时,游者还可以目睹应接不暇的民族服饰秀;欣赏民族民间工艺大展演;品尝民族传统美食。广西民族传统文化最能深深打动人们内心情感的,莫过于其中所蕴含的各族劳动者勤恳、善良、智慧、乐观、坚韧的品格。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广西各世居民族的真情实感和真善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活动实践方式,布置、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或以小组或以个人身份开展民族文化体验之旅,寓教于游。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http://www.zhlzw.com/qx/ss/786697_9.html.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3]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争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温家宝.在纪念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http://www.hljcsswsg.gov.cn/ReadNews.asp?NewsID=10159.

[5]尹立军.谈民族传统文化变迁对休闲方式的影响[J].地方经济,2009(10).

[6]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N].http://ip.people.com.cn/GB/139288/12867735.html.

[8]刘华政.试论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9]王晖.民族传统节日与民俗旅游的开发——广西民族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之二[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5(4).

[责任编辑:钟岚]

猜你喜欢
理论课广西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 05:41:54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6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