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4-07-25 06:46张守华秦宇彤
大学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管理学战略

张守华 秦宇彤

[摘要]本论文在概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产生及背景、发展及特点、成就及问题,论述其研究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即服务实践,引领学科深入发展;多元开放,推动学科繁荣发展;追求卓越,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战略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80-02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是一门关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一般规律和特点的新兴学科,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随着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对高等教育管理学发展进行战略谋划,以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等复杂环境条件,不断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研究的必要性

(一)学科体系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独立的学科,发展时间还很短,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还不成熟,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稚嫩的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既要有效应对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等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又要积极因应高等教育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体系的迅速发展,面临着种种困惑和挑战。只有从战略的高度科学谋划其未来发展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复杂的环境条件变化,确保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

(二)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等方面都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在改革实践中也会遇到一系列问题和挑战,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来指导。[1]所以,研究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战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迫切需要。

(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系统,要实现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走战略发展之路是必然选择。[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任务,其目标就是建立世界一流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这必然包括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的建设;而建设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必然能引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

二、学科概述

(一)产生及背景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高等教育在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困境,迫切需要通过管理职能和方式来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各种不确定的问题。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为迎接挑战、创造机遇,世界上不同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着眼全局与未来,积极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和管理问题,以谋求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国家利益。[4]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学科在不断分化的同时,又呈现出学科交叉、渗透与综合的大趋势,不断催生新的学科。而高等教育管理学在一定意义上,正是高等教育学与管理学两大学科体系分化、整合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

(二)发展及特点

从时间维度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准备期、初创期、发展期。[3]

准备期(1949年-1977年)。我国正处于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高等教育管理“全面学习苏联”,高等教育管理理论及政策、措施等基本是照搬照用,难以深入探讨。但也有一些研究试图从高校工作特点来探讨高等教育管理学问题,如《大学的改造》、《学校工作必须以教育为中心》等,虽然研究成果少,未能形成整体研究局面,但在一定程度上为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初创期(1978年-1983年)。这个时期“文革”刚结束,全国都处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时期,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以各高校管理实践经验积累为主,缺乏深入的学科理论体系研究。但也有一些学者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和理论进行多方面探讨,如李冀主编的《普通高校管理》、朱九思等主编的《高等学校管理》等,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推动作用。

发展期(1984年至今)。这个时期开始从实践经验积累逐渐向学科理论研究转变。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会成立,1987年4月“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研讨会”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已经开始向学科理论体系形成转变。[3]

(三)成就及问题

虽然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起步较晚,发展中还有许多困惑,但经过20多年发展,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学科建设得到更多關注,已经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学科研究发展迅速,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一些其他学科理论和方法也逐渐被引入;学科研究成果剧增,特别是在服务决策、创新理论、咨政育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很多研究仍停留在经验分析或描述阶段,一些概念和理论直接从相关学科移植、套用,而未经严密实验或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派系、发展模式单一,缺乏多派系、多范式的反思与批判,等等。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紧。很多研究以思辨、经验逻辑推演方法进行,实验或实证研究很少,缺少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基础上专有概念、理论和研究范式,在指导解决高等教育管理实践问题方面水平不高;而一些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也还未能提升到理论层面。三是学术地位作用还不够高。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还处在一种边缘的地位,还没有进入国际主流学术区。[1]

三、发展战略思考

(一)服务实践,引领学科深入发展

一是以实践需求引领学科发展。即坚持“实践需求指向”发展,而不是纯粹的“学科发展指向”。无论是学科体系建设,还是学科发展,均应立足于实践,以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管理实践需求牵引学科建设和发展。

二是坚持服务于实践和决策。即坚持用“学科理论指导管理实践”,以学科发展成果服务于高等教育管理决策和实践,积极运用学科发展成果解决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三是在服务实践中不断丰富学科体系。即坚持学科理论源于高等教育管理实践,学科研究由注重理性思辨转向关注高教管理实验和实证研究,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验证学科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学科体系。

(二)多元开放,推动学科繁荣发展

一是充分汲取多学科优秀成果。高等教育管理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其构建和发展需要以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所以必须以更加开放、自信的学科意识,在主动接纳其他学科的观点、原理、方法等资源的过程中,重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规范。

二是不断拓展研究视野和领域。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剧,高等教育管理不但要面向国内,而且要面向国外,所以要以“兼容并包”、“洋为中用”的战略姿态,重视多学科研究领域和国际化研究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科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化。

三是鼓励多派系、多模式发展。一门成熟学科的标志之一是具有多种体系与多样化的范式,所以应当提倡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多种体系与多样化范式,以“海纳百川”的气度,不唯我独尊,鼓励多观点、多派系、多模式共存,在相互批判与反思中实现学科的繁荣发展。

(三)追求卓越,立足国内走向世界

一是注重研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积极汲取其他学科成果时,要在概念体系、研究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增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互异性程度,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在汲取世界优秀成果的同时,既要考虑到各国之间的差异及文化的“适应性”,又要处理好借鉴与依附的关系;要尽量独立于世俗的权力和政治、经济、社会的干预,不盲目跟风,致力于学科求真的理论体系。

二是创建中国特色学科理论体系。要站在时代的前沿审视和反思学科建设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在学习和引进西方优秀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并提升到理论层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学理论体系。

三是确立我国国际学术地位作用。不仅要在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还要更新思维观念,运用战略管理技术,优化资源、规避风险、应对挑战,确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学科发展战略,赢取竞争优势,把学科理论体系推向国际学术舞台,确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世界主流学术地位,为世界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增添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李继兵.论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与完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1-4.

[2]孟凡.从学科属性看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契机[J].江苏高教,2010(1):29-32.

[3]李轶芳.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走向[J].现代大学教育,2003(6):98-101.

[4]张秋立.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战略管理研究现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59-61.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管理学战略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战略
浅谈管理学
战略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