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课标理念 打造幸福课堂

2014-07-25 06:13文/王靓
新课程·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独裁者后进生兴趣

文/王靓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声音在呼吁将课堂还给学生。可是,究竟该如何还?却是众说纷纭,各显神通,最后都变成了形式主义,表面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紧跟新课改的步伐进行探索,做到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关键词:兴趣;后进生;独裁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适应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必然回归。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努力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将课堂真正地还给每一位学生。

一、激发兴趣是主旋律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蒲公英》一课时,我采取了直观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视频:蒲公英生长的视频资料。

配着视频,朗读第一小节。

师: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生:我看见了蒲公英长出了小花,好美呀!

师:多美呀!谁能读出随风飘荡的感觉?

是呀,多美呀!可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的孩子们,有几个真正地见过蒲公英那蓬勃的姿态呢?干瘪的朗读,只会让他们机械地学习,只有通过最直观的感受,才能从心底接受文本所赋予的生命形态。激发学习语文的必要性兴趣,也叫求知欲,它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的确,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要求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要求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改变教师灌、学生受,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主动获取,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 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等要求的具体体现,真正做到眼中有学生。

二、眼中要有后进生

小组合作学习,请一个小组讨论,组长汇报集体的智慧,组长们侃侃而谈?

真的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了吗?不止一次,我在参与小组讨论时,更多的发现是组内两三个优等生在组织答案,而后进生往往只是一位旁观者。我们是否应该深思,教师眼中要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时丢下了一些学生,仿佛是节省了时间,完成了任务,其实这种完成是假的。我们一再强调学习“兵教兵”的经验,也就是课堂上让优生当老师,差生当学生,老师做指导和导演者,组内合作时,优生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一位组员明确本组研究的问题和汇报答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小师傅”的优生,会很努力地去帮助,得到了锻炼,同时,其他同学也更愿意去听小师傅的讲解,一是看看他能不能说得对,另一方面,学生间的语言更利于沟通。

三、勿做课堂的独裁者

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我只简单地问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什么?不出意料,学生一片静默。我继续引导:一篇文章就是一座宝矿,每一个知识点都是美丽的矿石。开始的时候,学生答得偏了,没关系,但只要答对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我都紧紧抓住,鼓励表扬。回答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兴趣浓郁,有的怕自己的“宝石”被人抢走,甚至开始抢答。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的过程其实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而在师生与文本相互碰撞的过程中,课堂的变化是我们教师永远预计不到、考虑不完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几十个活生生的学生,不要死抱着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不放,要打破课前的教学预设,毕竟教学设计只是教学前的一个预计、猜想。我们要让学生大胆地读,大胆地去找,大胆地去说。说出口中所读,心中所感,脑中所想,在与文本碰撞的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是不是更令人期待呢?我们要像于漪那样:“胸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莫做“独裁者”,要让学生带给你惊喜,那你将享受到教育的无尽欢乐。

眼中有学生不仅仅是激发兴趣,主动探索,更是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跟随新课改的步伐,走上语文教学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4.

[2]李永元.登攀的见证.上海三联书店,2011-05.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独裁者后进生兴趣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
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