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英
2012年初,我校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成为北京市中小学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培训项目的第一所基地校。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培训项目的主题是“研究真问题”与“真的做研究”,提高学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推进学校整体发展。历时一年的深度研究,在追求卓越的“自发展”道路上,我们收获了18个研究主题、12节研究课、12份课例研究报告,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发展”的能力。
规范校本研修的方法
研究初期,我们并不十分清楚进行规范的校本研修的具体方法。在北京教育学院指导教师的带领下,教师们逐渐明白,规范的校本研修强调严谨的调研工具设计、严格的数据统计分析、精细的研究计划制定、如实的研讨记录,等等。
在指导教师的陪同与协助下,我们温习并更新了有关语文、数学学科本质和学生研究的专业知识,熟悉了从教材解读、学情调研、教学设计,到课堂观察、持续改进、课后反思的研究流程,实践了文献阅读、设计工具、分析数据等规范的研究方法,建立了聚焦主题、重视证据、持续反思、落笔沉淀等研究意识。尤其是对“真问题”,我们有了深刻的认识。二年级语文组长沈宏玲老师说:“经历了学情调研贯穿始终的校本研修过程,我们每一个人都惊喜于发现了‘真问题,感叹于‘真问题的可贵。我们每一个人都渐渐踏上了一条探索之路,一条教师研修之路,一条提升自己专业发展之路。”
自觉的反思习惯与证据意识
经历了课例研究的磨炼,语文、数学两大学科各教研组的研究气氛更浓了,教师们的研究意识也增强了。大家不再仅仅满足于经验的丰富,而是更自觉地追求经验背后的理论依据,更自觉地、随时随地积累“证据”,养成了拿“证据”说话的习惯。
语文教研组的教师们这样说:“我们不再忽视文本解读中的小问题,而是敏感地捕捉教学中的‘证据。在课上,我们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第一时间记录下来,学生的每一次作业与考试成为我们分析与思考的有力证据,这样的研究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更多的压力,但是我们乐在其中。”
行为变化的背后是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也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切地感受到研究其实可以无处不在,理论原来如此生动可感。
指向“自发展”的管理思路与做事风格
在校本研修项目推进过程中,北京教育学院指导团队新颖的管理思路和务实的做事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
把舞台交给教师,激发他们的潜能,是项目指导团队秉持的理念。在语文教研组的活动中,每一次的主持与点评均由六位教研组长轮流担当,每一次都有一位教师做好书推荐。无论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热情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在数学学科的活动中,在指导团队与学校骨干教师的带领下,一批年轻的教师们站上了课例研究展示、汇报的舞台。校本研修的培训项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校的“自发展”得力于骨干教师的成长,更扎根于每一位教师的专业“自发展”之中。
为期一年的校本研修也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教研组长的重要性。组长们不仅仅是上传下达诸多行政事务的“传声筒”,更是教学研究的专业领导者。我们要努力把教研组长培养成校长的“教学专业替身”。在“1+1+n”的研修共同体中,一位指导教师跟进一个教研组。一年级语文组长宋春艳老师在研修总结中说:“在这一个学期中,老师们除了教研还要做很多教育教学方面的事情,难免出现急躁情绪,说泄气的话。作为组长,我除了发挥组织协调引领的作用,还要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我每天用积极的心态影响大家,关心每个组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创设轻松的工作氛围,力求让大家认真、愉快地完成各项任务。”通过一年的磨砺,我校语文、数学12位教研组长得到了极好的锻炼,专业领导力得到了提升。
经历了校本研修的过程,我们知道了心中要有人——尊重每一位教师,为了教师的发展;知道了心中要有事——明晰做事的方法,学会筹划;知道了做事要有心——态度决定一切,用心做事,收获颇丰。
■ 编辑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