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荣
“学、导、探、评、思”是循序渐进又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五个教学环节。其中,“学”是前提,“导”是关键,“探”是途经,“评”是保障,“思”是升华。
在上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提纲,为课堂导学做好充分准备。导学提纲的内容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一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要求人人达标);二要突出方法的应用(要求人人达标);三要有拓展提高(结合学生实际提出达标要求);四要突出反馈检测(达标率在90%以上,力争100%,对不达标的学生要加强课后个别辅导)。
课上运用多种方式导学,是突出主体性的关键。教师发给学生导学提纲并不是“导”这一环节的终止,而仅仅是开始。教师要依据学生对导学提纲的完成情况,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流程,通过导境、导思、导练、导评等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在教授郭枫的散文《空山鸟语》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境:先播放刘天华的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让学生们从音乐的“曲幽渺、静穆的宁静”到“鸟声四起、争相飞鸣的喧闹”变化中感受“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的意境,使学生对“空山”“鸟语”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以往,我们的导语一般都是:“大自然里有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聆听。”然后再由“各种各样的美妙声音”引到“鸟鸣”。仔细比较,就不难看出:“学、导、探、评、思”中的境更加精细化,更加贴近课文,是针对学生阅历的“空白点”来导入的。就本课来说,新的导境设计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山之“空”、聆听到鸟之“语”。因为,“空山”不等于“大山”,“鸟语”更不等于“鸟鸣”。用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来导境,更能突出文章所反映出的意境。“学、导、探、评、思”教学模式追求的是适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文本内容的最佳导境方式。
导思是“导”的另一重要环节。精心设计提问的策略是完成这一环节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直接陈述知识或传授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不断提出更深入的问题。教授《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开始学生对任公先生蕴涵于演讲中的“真性情”不会理解得很透彻。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书下注解并结合演讲中的韵文所蕴含的感情来理解任公先生的情感,但是这些还不够。这种对国家的热爱达到了什么程度?怎么才叫强烈?这才是深层次的思考。所以,我们还要继续设问:“在讲到杜甫的爱国情的时候,先生是怎样的表现?”“讲《桃花扇》时,为什么讲到‘高皇帝一段时,‘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学生自然能回答出:“是别人的爱国情牵动了先生的爱国情。”一系列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逐渐引向深入。此时,教师顺势引导,继续设问:“为什么会以‘饮冰室为先生的书斋命名?”“什么情况下才会饮冰?”“先生心里为什么烦躁焦热到需要‘饮冰才能缓解的程度?”学生略加思索就能想到是因为忧虑祖国的前途命运。小小的书斋,方寸之地,都能感受到先生炙热的爱国心,这种感情难道还不强烈吗?通过有层次、有策略的提问,启发、引导学生依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思考,自主发现答案。我们要让学生在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中主动探索,打破原有思维的内部平衡,使他们在试图恢复平衡中发展思维。
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多种形式的导学,以及各种教学手段的使用,促进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学生参与课堂率至少达到97%以上;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之传统课堂模式有较大幅度改观;对学生的成长作用突出,对培养优生的效果显著。经过三年的“学、导、探、评、思”教学模式的试验,入学成绩仅20分的小马,中考语文考了93分;入学成绩在年级只排143名的小杨,在中考时语文考了108分,总成绩全区排名第八,被北京八中录取。
当然,在实施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需要教师导境、导思的方式更具实效性;要研究出适合于不同的文本内容,落实不同的语文知识点,便于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师操作的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精细化探索。
■ 编辑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