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灵
如何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何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让少年儿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迪?新童谣就做了很好的实践回答。这些年来,从文明礼仪到八荣八耻,从情系奥运到国庆六十年,从北京精神到中国梦,北京的新童谣内容涵盖学生学习生活乃至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成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新童谣在校园的广泛传唱诵读,充实和活跃了学生的业余活动,取代了曾经流传在学生中的一些灰色童谣和低俗游戏,对学生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新童谣能够显示出很好的教育效果,给了我们三个启示:
一是德育要贴近少年儿童的生活和需要。只有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生的德育素材才最易为学生所接受、所喜爱,也才最有生命力。翻看一些学校的新童谣,不难发现选编的新童谣内容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地反映儿童的生活,体现了与时俱进和“三贴近”的精神,反映了首都的新发展和孩子们身边的新变化。要做到教育方式“三贴近”,就要用学生的大脑去想、用学生的眼光去看、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从学生的需要去思考,让德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二是德育要充分发挥少年儿童的主体作用。新童谣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学生们自身感受、亲身体验的表达,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正是新童谣能够在孩子们当中传唱和普及的主要原因。创编新童谣的过程能够充分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和灵感的萌发,在创编、吟诵的过程中还带动他们感情的升华。
三是德育要把继承传统和与时俱进结合起来。童谣充满了童真童趣,几乎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有烙刻时代印痕的,伴随自己童年时光的健康、简洁、风趣、上口的童谣,从学生传唱的新童谣来看,普遍带有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对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的继承,体现了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同时把富有时代特点的新内容与古老的儿歌创作结合起来,是对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形式,特别是传统教育形式的发展和创新。
新童谣也给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首先,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德育是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是合作性意义建构,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德育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知识、经验和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共同发展的过程。德育要注重实践,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共同参与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我道德判断、选择等能力的发展,形成每个学生独特的精神力量。
其次,氛围营造上,学校要注重学校文化内涵建设。健康新童谣传唱的,是健康的学校文化,而有内涵的学校文化,肯定不是在走廊过道的墙壁上挂几幅画那么简单。学校要用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学校特有的人文资源、社会资源及历史发展为基础,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良校风,培育师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学校校园建设要体现书卷气和儒雅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体现出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文化气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召唤力量。
再次,载体呈现上,要实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举例来说,目前,国内的儿童读物太热闹了,这有两层含义:好的一面,就是品种多了,数量多了,儿童读物的可读性、娱乐性越来越强。另外一面,出版市场放开了,儿童读物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一部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必须要具备好的内容和好的形式,才有广泛的读者或观众市场和传播价值。一是要尊重孩子们的审美规律,教育应该越隐蔽越好,让形象说话。灰色童谣之所以在孩子们当中传播,是因为好玩、搞笑、顺口,但是它用好的艺术形式灌输了坏的内容。二是要张扬游戏精神,寓教于乐,有一定的娱乐性,避免公式化、概念化。三是能够开启孩子们的艺术创造能力,怡心启智,不仅获得快乐,而且使其有成就感。
■ 编辑江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