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开发与实践

2014-07-25 22:30刘锋郭维威单良
关键词:课程群软件技术工作过程

刘锋+郭维威+单良

摘要: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目的与思路出发,提出了从工作任务、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获得专业核心课程的具体思路,旨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岗位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工作过程;软件技术;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28-02

一、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目的

计算机软件行业是朝阳行业,也是知识体系更新最为频繁的一个行业。如何能更好地向学生介绍新知识,跟踪新技术,为学生毕业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以软件专业课程群改革与构建为抓手。课程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中心环节,课程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如何在课程教育环节中融入实践因素,将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是高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口。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为基础,以工作任务分析作为出发点,从实际工作结构中获取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特点组织课程开发。以软件开发就业岗位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明确、具体的知识目标;以课程目标、岗位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为依据,组合课程任务模块,设定课程任务内容、教学项目;以能力训练项目作为课程目标和课程任务内容的载体;以真实的职业岗位活动实例作为训练素材,实现项目任务的职业仿真性;以项目任务为平台,将软件开发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软件开发的职业能力目标、软件开发的知识目标、软件开发课程任务模块、软件开发课程任务内容五个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为一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五位一体任务化专业课程群,最终实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融合和软件技术人才的合理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基本思路

近几年来,黑龙江工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多家软件企业进行联合,根据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基于工作过程模式对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群进行了重新的构思与设计。构思的整体思路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打破以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群模式,将模式转换成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实际项目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真实的软件实践项目的环节中,构建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并拓展其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同时训练其相关职业岗位技能。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内容要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内容的选取要以完成工作任务所要具备的知识为依据,课程内容的讲解也要融入软件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所对应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其中任何项目的学习都要以工作过程中的案例为出发点,在教学环节中,要切实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所需要的各类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机会。同时,要按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人、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软件市场需求的教学与实践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保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学习为核心,真正做到体现“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原则。

三、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关键的一系列课程,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依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过程,从实际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对实际工作岗位所对应的具体职业岗位综合技能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首先要创建工作任务,然后将获得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成为学习领域[1],最后依据转换的学习领域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一)工作任务的创建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真正的企业里为了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项完整的工作程序,其中工作任务则是描述一项工作行为,它直接反映了职业岗位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开发软件产品的工作过程。开发软件产品的过程一般是按照软件生命周期来进行的,即把软件开发的过程分解为需求分析阶段、软件设计阶段、编码及调试、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任务。因此,为了创建软件技术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我们分析了职业岗位目标可能面对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开发、GUI、WEB应用程序开发、企业架构应用程序开发和移动服务软件开发等五种工作过程所要包含的所有工作任务,同时也考虑到Java和.NET两种比较流行的开发平台,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并得到了软件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转换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指在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关联的任务集合。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27个工作任务,通过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确定了10个行动领域,如表1所示。

表1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分解表

(三)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在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或称课程模式,通过对行动领域的转换,可以得到学习领域。任何一个学习领域都可以找到和其相对应的行动领域[2]。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行动领域将被转换成为单一的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性以及存在的联系,我们也可以将某些存在一定关系的行动领域合并为一个学习领域。如把学习领域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分析可以分解为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两个行动领域的相关内容。同时对内容比较多的行动领域可以进行拆分,通过拆分可以得到多个学习领域。如数据存储结构建立这一行动领域的内容被分在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和文件存储与设计两个学习领域中学习。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行动领域的内容没有被集中到某一个学习领域,而是被融入各个学习领域中,每个学习领域阶段都可能存在。

(四)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

基于工作过程模式构建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将有效地帮助我们实施对应学习领域中的具体案例教学过程。因此,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要反映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环节,又要明确工作工程中的具体技术条件。学习领域所涉及的技术并不是单一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具体的典型技术条件上的案例来进行学习,就可以实现该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职业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3]。比如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学习领域中,所要涉及的技术条件虽然有My SQL、MS SQL、ORACLE、ACCESS、SYBASE等多种数据库,但在这一学习领域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系统地学习一遍,我们只是按照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具体要求,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工具就可以了。因此,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就安排了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按照工作过程模式,将学习领域确定所确定的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如表2所示。

表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表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职业岗位综合技能为本位核心课程,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和软件开发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群设置。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过程要真正全面地实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所有课程群的教学大纲及其工作任务书、任务驱动的案例教材等多方面,同时还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小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8).

[2]吴建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11).

[3]郭祖华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收稿日期:2013-11-14

作者简介:刘锋(1980—),男,黑龙江密山人,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软件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开发与实践”(JG2013020025)阶段性成果

摘要: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目的与思路出发,提出了从工作任务、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获得专业核心课程的具体思路,旨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岗位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工作过程;软件技术;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28-02

一、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目的

计算机软件行业是朝阳行业,也是知识体系更新最为频繁的一个行业。如何能更好地向学生介绍新知识,跟踪新技术,为学生毕业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以软件专业课程群改革与构建为抓手。课程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中心环节,课程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如何在课程教育环节中融入实践因素,将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是高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口。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为基础,以工作任务分析作为出发点,从实际工作结构中获取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特点组织课程开发。以软件开发就业岗位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明确、具体的知识目标;以课程目标、岗位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为依据,组合课程任务模块,设定课程任务内容、教学项目;以能力训练项目作为课程目标和课程任务内容的载体;以真实的职业岗位活动实例作为训练素材,实现项目任务的职业仿真性;以项目任务为平台,将软件开发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软件开发的职业能力目标、软件开发的知识目标、软件开发课程任务模块、软件开发课程任务内容五个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为一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五位一体任务化专业课程群,最终实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融合和软件技术人才的合理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基本思路

近几年来,黑龙江工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多家软件企业进行联合,根据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基于工作过程模式对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群进行了重新的构思与设计。构思的整体思路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打破以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群模式,将模式转换成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实际项目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真实的软件实践项目的环节中,构建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并拓展其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同时训练其相关职业岗位技能。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内容要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内容的选取要以完成工作任务所要具备的知识为依据,课程内容的讲解也要融入软件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所对应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其中任何项目的学习都要以工作过程中的案例为出发点,在教学环节中,要切实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所需要的各类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机会。同时,要按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人、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软件市场需求的教学与实践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保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学习为核心,真正做到体现“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原则。

三、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关键的一系列课程,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依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过程,从实际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对实际工作岗位所对应的具体职业岗位综合技能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首先要创建工作任务,然后将获得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成为学习领域[1],最后依据转换的学习领域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一)工作任务的创建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真正的企业里为了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项完整的工作程序,其中工作任务则是描述一项工作行为,它直接反映了职业岗位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开发软件产品的工作过程。开发软件产品的过程一般是按照软件生命周期来进行的,即把软件开发的过程分解为需求分析阶段、软件设计阶段、编码及调试、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任务。因此,为了创建软件技术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我们分析了职业岗位目标可能面对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开发、GUI、WEB应用程序开发、企业架构应用程序开发和移动服务软件开发等五种工作过程所要包含的所有工作任务,同时也考虑到Java和.NET两种比较流行的开发平台,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并得到了软件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转换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指在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关联的任务集合。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27个工作任务,通过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确定了10个行动领域,如表1所示。

表1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分解表

(三)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在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或称课程模式,通过对行动领域的转换,可以得到学习领域。任何一个学习领域都可以找到和其相对应的行动领域[2]。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行动领域将被转换成为单一的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性以及存在的联系,我们也可以将某些存在一定关系的行动领域合并为一个学习领域。如把学习领域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分析可以分解为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两个行动领域的相关内容。同时对内容比较多的行动领域可以进行拆分,通过拆分可以得到多个学习领域。如数据存储结构建立这一行动领域的内容被分在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和文件存储与设计两个学习领域中学习。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行动领域的内容没有被集中到某一个学习领域,而是被融入各个学习领域中,每个学习领域阶段都可能存在。

(四)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

基于工作过程模式构建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将有效地帮助我们实施对应学习领域中的具体案例教学过程。因此,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要反映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环节,又要明确工作工程中的具体技术条件。学习领域所涉及的技术并不是单一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具体的典型技术条件上的案例来进行学习,就可以实现该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职业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3]。比如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学习领域中,所要涉及的技术条件虽然有My SQL、MS SQL、ORACLE、ACCESS、SYBASE等多种数据库,但在这一学习领域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系统地学习一遍,我们只是按照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具体要求,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工具就可以了。因此,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就安排了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按照工作过程模式,将学习领域确定所确定的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如表2所示。

表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表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职业岗位综合技能为本位核心课程,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和软件开发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群设置。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过程要真正全面地实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所有课程群的教学大纲及其工作任务书、任务驱动的案例教材等多方面,同时还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小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8).

[2]吴建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11).

[3]郭祖华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收稿日期:2013-11-14

作者简介:刘锋(1980—),男,黑龙江密山人,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软件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开发与实践”(JG2013020025)阶段性成果

摘要:针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目的与思路出发,提出了从工作任务、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获得专业核心课程的具体思路,旨在全面提升学生职业岗位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工作过程;软件技术;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7-0028-02

一、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目的

计算机软件行业是朝阳行业,也是知识体系更新最为频繁的一个行业。如何能更好地向学生介绍新知识,跟踪新技术,为学生毕业以后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以软件专业课程群改革与构建为抓手。课程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中心环节,课程建设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如何在课程教育环节中融入实践因素,将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是高校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突破口。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为基础,以工作任务分析作为出发点,从实际工作结构中获取课程结构,根据工作任务特点组织课程开发。以软件开发就业岗位能力目标的需求为依据,确定明确、具体的知识目标;以课程目标、岗位工作过程和认知规律为依据,组合课程任务模块,设定课程任务内容、教学项目;以能力训练项目作为课程目标和课程任务内容的载体;以真实的职业岗位活动实例作为训练素材,实现项目任务的职业仿真性;以项目任务为平台,将软件开发的职业能力需求分析、软件开发的职业能力目标、软件开发的知识目标、软件开发课程任务模块、软件开发课程任务内容五个核心要素有机整合,融为一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五位一体任务化专业课程群,最终实现“教学做”三者的有机融合和软件技术人才的合理培养。

二、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课程群开发的基本思路

近几年来,黑龙江工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与多家软件企业进行联合,根据校企合作的经验,以基于工作过程模式对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群进行了重新的构思与设计。构思的整体思路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打破以往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程群模式,将模式转换成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实际项目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完成具体、真实的软件实践项目的环节中,构建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体系,并拓展其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同时训练其相关职业岗位技能。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到内容要突出对学生职业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内容的选取要以完成工作任务所要具备的知识为依据,课程内容的讲解也要融入软件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所对应的知识体系、技术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其中任何项目的学习都要以工作过程中的案例为出发点,在教学环节中,要切实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等多种途径,充分开发学习所需要的各类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践机会。同时,要按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人、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软件市场需求的教学与实践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保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技能学习为核心,真正做到体现“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原则。

三、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最关键的一系列课程,是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基础。依据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过程,从实际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对实际工作岗位所对应的具体职业岗位综合技能进行工作任务分析,首先要创建工作任务,然后将获得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为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换成为学习领域[1],最后依据转换的学习领域确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一)工作任务的创建

所谓工作过程是指在真正的企业里为了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项完整的工作程序,其中工作任务则是描述一项工作行为,它直接反映了职业岗位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开发软件产品的工作过程。开发软件产品的过程一般是按照软件生命周期来进行的,即把软件开发的过程分解为需求分析阶段、软件设计阶段、编码及调试、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任务。因此,为了创建软件技术专业典型的工作任务,我们分析了职业岗位目标可能面对的控制台应用程序开发、GUI、WEB应用程序开发、企业架构应用程序开发和移动服务软件开发等五种工作过程所要包含的所有工作任务,同时也考虑到Java和.NET两种比较流行的开发平台,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并得到了软件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转换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是指在有意义的行动情境中相关联的任务集合。根据实践经验,我们把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27个工作任务,通过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最后确定了10个行动领域,如表1所示。

表1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分解表

(三)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在面向21世纪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方案,或称课程模式,通过对行动领域的转换,可以得到学习领域。任何一个学习领域都可以找到和其相对应的行动领域[2]。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的行动领域将被转换成为单一的学习领域。根据行动领域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性以及存在的联系,我们也可以将某些存在一定关系的行动领域合并为一个学习领域。如把学习领域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与分析可以分解为需求分析与软件设计两个行动领域的相关内容。同时对内容比较多的行动领域可以进行拆分,通过拆分可以得到多个学习领域。如数据存储结构建立这一行动领域的内容被分在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和文件存储与设计两个学习领域中学习。但是也有一些特殊的行动领域的内容没有被集中到某一个学习领域,而是被融入各个学习领域中,每个学习领域阶段都可能存在。

(四)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

基于工作过程模式构建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将有效地帮助我们实施对应学习领域中的具体案例教学过程。因此,专业核心课程必须要反映工作过程中的实际环节,又要明确工作工程中的具体技术条件。学习领域所涉及的技术并不是单一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种具体的典型技术条件上的案例来进行学习,就可以实现该学习领域所包含的职业岗位综合技能的培养[3]。比如软件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与开发学习领域中,所要涉及的技术条件虽然有My SQL、MS SQL、ORACLE、ACCESS、SYBASE等多种数据库,但在这一学习领域对应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并不需要把所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都系统地学习一遍,我们只是按照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具体要求,选择其中一种数据库技术作为数据管理工具就可以了。因此,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就安排了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按照工作过程模式,将学习领域确定所确定的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如表2所示。

表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表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从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以职业岗位综合技能为本位核心课程,按照软件生命周期和软件开发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课程群设置。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过程要真正全面地实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所有课程群的教学大纲及其工作任务书、任务驱动的案例教材等多方面,同时还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评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小蓉.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软件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8).

[2]吴建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0,(11).

[3]郭祖华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收稿日期:2013-11-14

作者简介:刘锋(1980—),男,黑龙江密山人,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软件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软件工程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项目“基于工作过程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群开发与实践”(JG201302002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课程群软件技术工作过程
基于课程群的软件工程专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医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分析及医学方法学课程群构建
基于长三角地区需求的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
利用Java开发智能软件技术研究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