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走入思想品德课堂

2014-07-25 11:28文/常春
新课程·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真理真话真情

文/常春

摘 要:思想品德课堂不能只是宣传理论,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学生在课堂上流露真情,说真话,学真理,真正地用理论构建自己的价值体系,最后要学做真人。

关键词:思想品德;真情;真话;真理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两句教育箴言告诫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教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办真事,求真理,做真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学做真人。特别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求真”思想的培养。

一、举“真例”吸引学生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列举的事例大部分都是真人真事,但也不乏以“小张”“小李”等虚构的人物做主人公编出一些故事,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一看故事就没有了学习讨论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生活中的例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诸如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为代表的时事例子;以电视媒体报道的热点事例;学生身边发生的日常事例……笔者在讲授《网络交往——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沉溺网吧的不良影响,就引入了当地发生的一件因沉迷网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一名在校学生与一名无业社会青年一起在网吧玩了一个通宵的游戏。第二天早晨因为过度疲劳,精神恍惚,导致电动车失控,致使一位早起锻炼的老人身亡。真实的案例使全班学生默然。这种静默,就是学生内心被这个真实的事例真正地触动。在讲授《礼貌显魅力》一课中,我把学生去教室办公室的不同情形编成一个个小短剧,请学生现场表演。学生都能感受到这些情况都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发生过,对此感悟特别深刻,自然对“礼貌”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被真实的案例所吸引,也容易被真实的案例调动起真情实感。真实的事例才能激活知识、激活课堂、激活学生,从而有助于学生品德的真正培养。

二、用“真情”感动学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打开人心灵的钥匙,当教学中师生被真情实感打动时,变不自觉地走入一个“真”的境地。因此在课堂上笔者总是设计一些用真情触动学生心灵的环节。

在讲《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中,我利用了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调动学生的真情:

大爱至善 唐山13位农民——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淳朴、善良和倔强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

……

伴随着学生的朗诵,屏幕上播放着关于他们的一幅幅照片,学生被他们的事迹所感染,已经深深地沉浸在这种“感动”之中,笔者顺势提出:他们哪些方面感动了我们?

学生立即给出了回应,他们都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感情……

在讲授《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一章内容时,介绍人物邓世昌、林则徐、钱学森等人的爱国事迹,学生被这些人的爱国事迹所感动,自然会在课堂上又真情流露。

“真”与“情”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真”源于情感的迸发。课堂上教室创造的情境,本身就是为了呼唤学生真挚、自然的情感。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感受到真情,领悟到真理。

三、讲“真话”震撼学生

在思想品德课上,经常介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逐渐掩盖住了学生内心中的真实想法。学生偶尔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真实感受,由于受到大家“共同价值取向”的影响,也被“和谐”了。慢慢的,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只会说好话、套话了,逐渐地失去了“真”的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面对实情,让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真实观点。如,在教学《做诚信的人》一课时,学生说出了“做老实人往往会吃亏”的观点。我没有反驳他的观点,而是为他举出了唐黎诚信做人的例子:1998年,河南省唐黎以900分(标准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唐黎家境贫寒,正在为学费犯愁的之时,一家生产口服液的企业找上门来,许诺10000元酬金要她做虚假广告。唐黎拒绝了做广告:“人以诚信为本,我不能因为穷而做昧良心的事!”消息传出后,各方人士深受感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让这位农家女顺利入学。故事讲完后,我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唐黎拒绝了虚假广告的1万元,看似自己是吃亏了,但是她真的吃亏了吗?最后学生认识到做老实人,可能吃眼前亏,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是获利的。

再者,教师在备课中要认真地考虑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现象,要多考虑学生心里所想,做到有备无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既能让学生说出真话,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做一个“真”人。

常言说: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只有把课本中“灰色”的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真实地去体验和感受,再让学生把内心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理论才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让学生知晓真理。以真引善,以真塑人,这才是思想品德课真正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梁淑敏.让政治课绽放“美”的花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03).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真理真话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以心换心见真情
真话都可以写吗
真情扶贫见实效
潜伏在应试教育背后的“真理”
真情关爱十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