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燕
[摘要]文化遗产是国家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重要支撑。对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教育是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得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需要文化遗产教育的深入开展。可以通过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学校、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几个角度来开展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
[关键词]公众视野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11-0014-02中国人历来都以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而自豪,作为继承者的青少年有义务、有责任保护和弘扬祖先遗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护和传承下去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而文化遗产保护成败的关键在于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青少年中普及传统文化遗产知识,加强对青少年的文化遗产教育,对文化遗产保护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是探讨在公众视野下青少年的文化遗产教育途径。对个人而言, “公众”的基本含义有两方面:从广义上说,公众是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具有排己性;从狭义上说,公众是除自己及与自己有相当关系或一定交往的人(或团体)外的人群,具有排他性。 而与自己有相当关系或一定交往的人就是自己的特殊群体。如亲戚、朋友、同学、邻居、同事、员工、合作伙伴或单位等。就个人而言,法律意义上的公众必须是狭义上的公众。如果法律意义上的公众是广义上的公众,则立法毫无意义,司法会出现严重的逻辑错误和法理混乱,从而造成冤、假、错案,总而言之,公众指社会上大多数的人。[1]“青少年”的年龄段为12-18岁,广义上是指18岁以下。我们认为文化遗产的教育主要是针对18岁以下的青少年而言。
对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教育首先要明确其重要性和紧迫性,让青少年了解我国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以及保护、传承和利用好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在追求物质生活丰裕的同时,青少年要保护和利用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把中华民族精神的根传承下去,这样才能保持住民族的本土性不被外来文化或者强势文化侵蚀。我国是个多民族的文化大国,只有通过一代代青少年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努力,才能永久保持各民族自己的文化和生活习俗。青少年在崇尚“洋文化”的同时应该反思一下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相对于“洋文化”的魅力所在,争做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使者。
公众视野下做好青少年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应得到全社会成员的认同和支持。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功能最重要的意义是能使人在增进对文化遗产的了解的基础上,增强文化自豪感,从而为文化遗产的持续保护与传承奠定思想基础。目前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很多,下面本文试就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一、青少年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学校是进行文化遗产教育的主要阵地
在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弘扬传统文化,改善人心,唤醒良知,培养青少年文化遗产情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其意义之重大、深远,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接受过这样教育的青少年,以后会在各自的生活和岗位上,以各自的方式,努力抢救、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假以时日,他们必将成为这项神圣而崇高事业的中流砥柱。然而,国家教育方式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根本性作用,目前还没有得到高度关注。抓好学校教育这项硬任务,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义重大。
1.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基本是空白,只有极少学校和教育机构给予重视。如果我们不能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现状,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文化遗产的内容则是十分可行的办法。
其实,在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全面了解并参与其保护和传承也应该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际上,学校在这方面已经开始付诸行动。从最近几年的高考中我们发现,“文化遗产”已经走进高考试卷,高考试题的视角学生关注度最高,特别是每当试题角度有所改变时,教师和学生甚至家长都能很快察觉到,并且引起高度重视。
2.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要强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学校应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文化氛围,让青少年主动地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中。
3.学校可以从文化遗产保存现状的角度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开展文化遗产教育既有利于在社会上形成重视与支持文化遗产事业的氛围,也为发掘与培养从事文化遗产事业的人才提供了契机。
文化遗产的保存、传承和宣传都需要专门的人才,需要从青少年开始培养兴趣和立志投入此项事业的责任感。文化遗产教育可以从文化遗产对于青少年的意义,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支撑角度进行。
济南市回民中学在这方面做出了典范。他们立足学校实际,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在宣传与弘扬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探索,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和时代内涵。从2004年开始,学校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创作建成了以“中华美、民族情、中国心”为主题的大型民族文化展室;2007年建成以宣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山东省民间艺术展厅“,精心打造了以诸城派古琴传人、学校音乐教师高培芬名字命名的“高培芬古琴工作室”,以学校网站、校园博客、大型宣传板牌、学生社团等阵地,宣传民族优秀文化,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民族优秀文化。今年学校又创编了《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读本》,并将其列入校本课程;“守望者”学生民间艺术社团经常开展活动,并在舜网上开了专门博客,很受师生喜爱。
二、文化教育机构主要辅助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相关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如文化局、教育局、旅游局以及其下属单位
文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的影响仅次于学校。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的态度,是影响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成败的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学习外,家长更关注的是孩子的健康和生活,要求孩子了解世界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较少。那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文化教育机构的肩上。相关文化教育机构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教育应是当下各机构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图书馆、书店可以重点选择有意义的文化遗产旅游和书籍进行大力宣传;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可以从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和传承的不同角度出发量身制作适合本单位的文化遗产教育项目,并通过社会宣传来呼吁更多的观众参与到文化遗产教育项目中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文化教育机构及下属单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青少年文化遗产的教育工作:1.开展专门针对文化遗产方面的调查和研究。2.各地应整理出版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文化遗产书籍。书刊应针对青少年的不同年龄层次,分不同的类别,如文化知识类、旅游类、图片故事类等,让对不同类别书籍感兴趣的青少年都能从中了解和学习文化遗产知识。3.发掘文化遗产的可演示或展示资源,以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向观众展示,如通过纪录片、主题电影等形式展示文化遗产发展历史和现状。让广大观众能通过不同角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保存的必要性。4.从社区或者文化娱乐场所定期举办文化遗产科普知识讲座或者流动展览活动;组织夏令营活动,让学生走文化旅游路线进入博物馆、纪念馆或者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典型乡村小镇亲身感受。
三、政府机构需要不断地出台新的相关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和条例,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青少年的文化遗产教育和对普通大众加强文化遗产教育都需要政府的领导和行为规范。政府机构可通过教育、文化、出版业把文化遗产法律规定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作用于青少年和社会大众。政府机构除了自身努力外,还要对基层政府单位下达指令性任务,保证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定期举办,活动形式可以是讲座(内容可涉及政策法规出台的背景资料、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人们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多媒体演示(文化遗产成功保护的案例、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的现状、著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国家级文化遗产和各地区著名文化遗产名录及现状等),也可以是对国家登录在册的文化遗产定期进行检查,对自然原因或者人为原因面临破坏的遗产项目进行保护或修缮,这些活动青少年群体都可以参与其中。这既是一次教育活动,也是一次体验生活的过程,远比课堂讲授更有意义。
总之,青少年文化遗产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随着国际社会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国近几年接连出台了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对青少年进行文化遗产教育能保障中国文化遗产得到及时保护,同时也能提高青少年本身的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深入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2001:437.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