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丽
摘要: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仍然处在僵化的教学轨道上,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出现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现象。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营造“活”课堂的新视点。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活”课堂
长期以来,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仍然处在僵化的教学轨道上。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出现学生厌学,老师难教的现象,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实“活”就是活跃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去。
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中职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可以调动起来。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让学生对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产生浓厚兴趣,使他们成为“乐之者”,从而进入最佳学习境界。那么如何让课堂“活”起来,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一、优化导语设计,引发学生好奇心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中职生的心理处于半成熟状态,他们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与本节课有关的故事、名言、俗语等导入新课,有时在新课的开头针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有时也会用国内外发生的一些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引起学生的注意。如讲到“依法进行生产经营”这一课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法律知识时,我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买东西有没有曾经感觉到受骗或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你们是怎么解决的?”这样的导语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共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对本节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以往的教学,比较注重把要说的道理用平易的形式直白地表现出来,唯恐学生不明白教材的意思,学生很难从中积极地去自我认识、体验、探究和发现,学生缺少积极参与、体验、发现、表达的空间,不可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态度构成张力和挑战,他们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习中也不可能真正参与进去。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思考、激活思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教学“法律为家庭护航”的有关法律知识内容时,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保护的理解、自己的家庭保护情况是怎样的;然后以漫画“孩子怎么没回来”为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你认为家长整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为什么?这样下去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现在有许多家长都比较爱玩,在工作之余经常玩牌,只顾自己一时快乐,忘记对孩子应尽的职责,这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对父母的这些做法,其实学生心里早有一些看法,所以这个情境设置能引起学生关注,进而达到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父母和监护人有抚养、监护及尊重未成年人的职责,这些家长的做法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行为,同学们应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后盾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接着设问:家长对我们尽了抚养、监护之责,我们应如何回报家长呢?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的情境就使课堂教学成为“活”的生活,让学生在真实、主动思考、平凡、体验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增长能力。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并通过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启迪学生思考,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从而大大提高了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对自我生活经验的理解、发现的过程中,不仅获得切身性的理解感受,而且也成了个体道德思维、情感和智慧的陶冶。在课堂中,我创造一些学生体验的过程,如讲授“依法进行生产经营”这一课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法律知识时,我让学生设想自己在大街上购物,会看到商家为招徕顾客而采取的各种手段(如:打折、买就送等),让学生体验到置身在这种环境下消费者权益的保
护问题,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体验中学。这样学生就能够很自然地学到知识,我们也能很轻松地引导学生学到知识。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应该让学生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促使其完成“学会”到“会用”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一个充满师生激情、充满人情、有意义的一种活动。我在有限的课堂上,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与教学过程,尽量为学生创设活动机会,如讲授“依法进行生产经营”这一课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法律知识时,我让学生想象自己作为消费者正在商场购物,会遇到什么情况?使学生处于主体激活状态,把尽量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并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社会热点巧设疑问,创设情境,有效地组织学生集体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及积极求索的精神,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寓教于乐,在“乐”字上下工夫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我尝试着在各种课型中恰当地结合讲故事、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而且完全由学生自己策划、编排,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讲到“名誉隐私不可侵”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隐私,有没有被侵犯隐私的情况时,课堂顿时“活”了起来,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有些甚至义愤填膺,诉说父母私自看日记,被他人偷拆信件等。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
课堂教学在于教师的引导,更在于学生的参与,营造学生喜欢的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教学理念的创新。作为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教师教书育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职业道德与法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