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嫄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舞台式教学考核形式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原嫄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衡量《大学英语(舞台式教学)》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手段,鉴于此,在项目伊始,就安排并开始实施了一套较为有效并合理的考核方案.但是经过2年的实验证明,此套评估方案还存在不足和弊端,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完善整个评价体系,从而推进舞台式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大学英语教学;舞台式教学;艺术类学生;评估体系
为了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本科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以往“教师教得头疼,学生学得想哭”这一学习状态,在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和舞蹈学院率先开展了舞台式教学的模式,就是通过表演经典的英语剧目来教授学生英语,同时还包括单词、词组、语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学习及应用.希望通过两个学年(四个学期)舞台式英语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学习英语,真正的提高他们的英语技能,尤其是英语口语的水平,做到学以致用.根据以上教学目的,制订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的测试模式和总结性评价的测试模式.经过将近2学年,四个实验班的实践发现,在项目开始时制定的评估方式能够较为全面的反应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对这一评估体系也较为适应,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评估中来.但是,因为这一评估体系是第一次使用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有一些弊端.本文将着重探讨在实验过程中,评价系统出现的问题和暂时的解决方案.
在讨论问题之前,需要简单的阐述一下整个的评价体系.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舞台式教学的考试模式,每一学期的考试成绩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为: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而期中成绩又由口语测试和期中舞台剧表演两个部分组成,期末成绩又由写作测试、基础知识测试和期末舞台剧表演三个部分组成.具体的比例安排如下图所示:
平时成绩占比(20%) 期中考试占比(30%) 期末考试占比(50%)平时成绩100% 口语测试(30%) 舞台剧(70%) 写作测试(30%) 笔试(30%) 舞台剧(40%)
2.1 平时成绩:是由学生课堂形成性评估的内容构成.具体各项占比由教师自行安排.
2.2 期中测试:包括舞台剧期中测试和口语测试两个环节.
2.2.1 第10周舞台剧期中考试
2.2.2 第12周口语考试
大学英语1主要测试学生的基本语音、语调及句子朗读规则.考试内容包括朗读单词、较长的句子和指定话题的简单描述.
大学英语2主要测试学生的基本会话能力.考试内容包括教材要求背诵的段落、围绕给出的口语话题,参考相关模板,组织对话并且可以进行较有逻辑、语法较为正确的描述.
大学英语3主要测试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及交际能力.考试内容为围绕所给的话题,组织对话,并且就相关主题陈述正或反方向的观点.
大学英语4主要测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情景对话、看图说话或就任意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2.3 期末测试:包括写作测试、笔试以及舞台剧期末测试三个环节.
2.3.1 第15周写作测试
1.养殖密度大。鱼类经过春、夏季节的生长,进入秋季个体渐渐长大,自然出现养殖密度大的问题。随着养殖密度上升,鱼类排泄物增加,有机质污染超过池塘自净能力时,水质会出现不稳定或变坏的可能,导致鱼病增多。在持续高温的秋季,养殖水体的分层现象特别严重,池底总处于缺氧状态,易导致亚硝酸盐和氨态氮等有害物质浓度增加,水质调控困难,极易暴发各种鱼病。
大学英语1和2,写作测试的形式为连词成句.大学英语3和4,写作测试的内容包括应用型短文、信函、点写英文表格等.
时间均为30分钟.
2.3.2 第18周笔试
包括听力、语法、阅读、翻译等四项内容,内容80%来自课本,20%是与书本内容相关的其它试题.
大学英语1的测试内容:免测听力;语法环节测试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语法结构、词性变化、词类用法、词语搭配等;阅读测试考查了学生从书面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阅读量约为1,000词,本部分测试的材料包括一般性阅读材料(文化、社会、常识、科普、经贸、人物等),采用填空、匹配、多项选择等形式考核;翻译测试学生是否能将英语正确翻译成汉语及将汉语译成英语的能力,所译材料为句子.
大学英语2的测试内容:免测听力;语法环节测试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语法结构、词性变化、词类用法、词语搭配等;阅读测试考查从书面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阅读量约为1,300词.本部分测试的为材料包括一般性阅读材料(文化、社会、常识、科普、经贸、人物等)和应用型文字,不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性材料,采用填空、匹配、多项选择等形式考核;翻译测试学生是否能将英语正确翻译成汉语及将汉语译成英语的能力,所译材料为较为复杂的句子.
大学英语3的测试内容:听力测试学生理解所听对话、会话和简单短文的能力,听力材料的语速为每分钟90个单词,对话、会话和短文以日常生活和使用的交际性内容为主,对话部分包括短对话和长对话,均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核,短文部分采取填空和简答的形式;语法环节测试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语法结构、词性变化、词类用法、词语搭配等;阅读测试考查书面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阅读量约为1,500词,本部分测试的为材料包括一般性阅读材料(文化、社会、常识、科普、经贸、人物等)和应用型文字,不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性材料,采用填空、匹配、多项选择、排序等形式考核;翻译测试学生是否能将英语正确翻译成汉语及将汉语译成英语的能力,所译材料为篇幅短小的文章.
大学英语4的测试内容:听力测试学生理解所听对话、会话和简单短文的能力,听力材料的语速为每分钟90个单词,对话、会话和短文以日常生活和使用的交际性内容为主,对话部分包括短对话和长对话,均采用多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核,短文部分采取填空和简答的形式;语法环节测试学生运用语法知识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语法结构、词性变化、词类用法、词语搭配等;阅读测试考查从书面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阅读量约为1,700词,本部分测试的为材料包括一般性阅读材料(文化、社会、常识、科普、经贸、人物等)和应用型文字,不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性材料,采用填空、匹配、多项选择、排序等形式考核;翻译测试学生是否能将英语正确翻译成汉语及将汉语译成英语的能力,所译材料为篇幅较长的文章.
2.3.3 第19周舞台剧期末考试
进行舞台剧的期末考试,学生主要以表演舞台剧的形式进行考试,5位评委老师的平均成绩为学生该项内容的成绩,(分数换算办法按照具体的舞台剧评分标准执行),考试内容依旧执行“重点为新学习的剧本,穿插复习以前学习过的剧本”这一原则.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舞台剧的评分标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舞台剧的表演,评分教师根据他们个人表现给出分数(实行百分制),评分教师再根据每个小组的集体表现,给出一个小组成绩(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其中优秀系数为1.3,良好为1.1,合格为0.9,而不合格的系数则为0.7,个人得分乘以小组成绩系数,再平均5位评委老师的打分得出该生舞台剧表演的最终成绩.
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该评估模式从理论转向了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在舞台剧评分过程中,由于学生所在小组的得分系数差异很大(小组优秀的系数为1.3,良好为
1.1 ,合格为0.9,不合格为0.7),因此,小组的得分至关重要.例如一个学习很好的学生带领几个英语程度很不好的同学表演舞台剧,该生的个人得分为89,而小组得分为不合格,那么该生的最终得分为89*0.7,仅为62.3,将近不及格.这样的结果导致该位好学生再不可能和英语程度不好的学生合作演出舞台剧.再比如说,一个学习程度非常差的学生,在舞台剧演出中,和英语程度非常好的学生同组,该组的学生不但英语好,整个舞台剧的编排也非常出色,演绎的也非常完美,虽然这个学生的个人得分只有50分,但是该小组演出出色,小组评分为优秀,那么该生的最终得分为50*1.3,也就是65分,这样该生的最终得分由先前的不及格,到现在的及格,差异非常明显.我们可以看到小组的成绩对他们个人成绩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这样的评分标准衍生出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学习好的同学开始“抱团”,他们强强联手,对于舞台剧,亦或是整个英语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成绩越来越优异,和其他同学的差异越来越大;相反英语底子较为薄弱的学生成为“害群之马”,没有人愿意和他们结为同盟,他们只能是“差差结合”,成绩也就越来越差,学习英语从先开始的喜欢、感兴趣到后来的害怕、厌恶表演舞台剧.
3.2 教师打分的时候,主观因素过重,从而导致有的学生质疑评分教师打分的公平性.大部分评委老师都能依照拟定的评分准则来进行打分,但是有的老师在打分过程中,过多的加入了个人的喜好,比如说,有的老师给表演能力强,专业能力强的学生打高分,而不考虑这个学生的英语能力,而有的老师对于形象好的学生比较关照,这样都会有失评分的公平、公正性原则.
3.3 从上述的考试安排可以看出,对于艺术类考生来说,英语考试有点过于频繁,考试的种类也过于繁琐,比普通类学生的英语学习量还要大(多考两次英语舞台剧,其他内容等同于普通类学生),这就使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尤其是舞蹈专业的学生,每天8-10个小时的专业课后,基本没有学习文化课的精力.因此,过多的英语考试成为了他们的负担.这样的结果有违当初主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一初衷,过多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慢慢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3.4 考试的安排有些“大杂烩”,不能有效的突出舞台剧这一特色.根据上文中的成绩占比表,两次舞台剧的成绩只占总成绩的41%,不能完全地突出舞台剧教学这一重点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舞台剧的相关内容,还必须兼顾其他方面的内容,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得不分出时间和精力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这一状况有违舞台式教学的初衷.学生表示,与普通班比较,英语学习任务没有减轻反而加重.
就以上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舞台教学的老师们继续摸索,提出了几个可以暂时缓解的方案:
4.1 在对舞台剧表演打分的时候,注意在每个小组中,个人得分的区分度.换言之,把学生的个人成绩固定在不同的分数档中,这样在同一小组中,拉开学生之间的分数差.每个组里都会有高分,同时也会有不及格的同学,这样就暂时缓解了学生“强强联手”,英语底子较为薄弱的学生“无处可去”的现象.但是,确切的数字有时不能够完全量化语言和表演,85分与82的区别不好把握,这也加大了评分的难度.到目前,这种评分方式只实践了一次,可以略微缓解问题,但是成效不大,因此,老师们还需要研究和实践,找出一个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
4.2 简化考试板块,例如:去掉口语测试、缩小写作测试范围等.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口语测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舞台剧主要测试的就是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没有必要再单独设立测试项目,单独进行测试.而且艺术类的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薄弱,即便是测试,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测试结果.但是,可以在舞台剧测试结束后,教师就有关舞台剧剧本的相关内容提问,让考生做以回答,这样做其一可以检测学生对于剧本的掌握程度,其二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学生英语交际能力.适当地缩小写作测试范围,每一学期学习一、两种文体,考试也就仅仅围绕学习的内容进行.对于艺术类学生来说,应该适当降低难度,能够较好地掌握3-4种文体,并且能够熟练应用就已经达到学习目的了.
4.3 加大舞台剧成绩的占比.舞台剧成绩的占比应该由过去的41%,提高到60-70%,可以适当地减小平时成绩的占比,目的是从考试的角度,突出舞台剧这一教学特色.
经过了2学年的实验,舞台式教学已经得到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但是处于实验期的舞台式教学在教、学、测各方面还是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边实验,一边摸索,一边改进,才能促进整个舞台式教学向着良性轨道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G642.474
A
1673-260X(2014)12-0177-03
中央高校项目(3192013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