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他(自己的孩子)玩手机,心里就很紧张纠结,生怕他看到不该看的东西,受到诱惑和教唆。可翻查手机又怕涉及隐私,让孩子反感。”
—— 在沈阳从事设计工作的吴冰,是一名16岁男孩的妈妈。吴冰认为,如今手机软件几乎没有“守门员”,下载有暴力色情元素的内容时,有关年龄限制的提示非常罕见,负面信息很容易渗透给孩子。
“我们也知道提前学不太好,但是看其他孩子都在学,内心没法淡定。现在都是独生子女,耽误不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实在是担心孩子识字量太小、影响孩子的学习信心。”
——面对不允许小学快进上课的规定,一位家长表明了自己的顾虑。事实上,这些家长基本上都没有到小学详细了解上课情况。究其根本,还是跟风心理起了很大作用,加上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规律认识不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让很多小学生从低年级起就课业负担沉重。
“在一些中学和小学,想象力都不被看好,甚至不被认为是一种能力,因为它不能对付考试。有想象力的孩子常被认为是淘气和惹事的。”
—— 儿童文学作家薛涛在首届“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颁奖典礼暨第二届幻想儿童文学高层论坛上说道。近日,有多名作家和学者先后发表了相同的言论,呼吁保卫儿童的想象力。
“每次跟儿子打电话,孩子说的最多的不是要什么东西,而是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对于我们来说,母爱的表达方式只能是平时省吃俭用,往家多寄点钱,希望孩子大了能够理解这些。”
—— 离家在外打工八年的母亲范萍,提起远在家乡的儿子,总是充满了歉疚。在城市化急速迈进的当下中国,当“打工妈妈”“留守母亲”“老漂一族”的规模不断扩大时,提及母爱,一些中国母亲对于孩子的无私情感中,还夹杂着些许无奈。
“我们读诸子百家,看鲁迅巴金,也会玩二胡古筝。”
——谈到“五四精神”,作为“90后”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闫静道出了自己的理解。“90后”青年对新事物更容易接受,却并不排斥传统,而“五四精神”中的爱国、科学、民主等内容也依然是当今青年的追求。
“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出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最重要的是,扛得住情绪崩溃,熬得过岁月沧桑!”
—— 这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时下当妈标准”。现如今在孩子的教育培养方面,社会对母亲的要求似乎要高于父亲,甚至有人调侃地总结出“入学拼爹,开学拼妈”的“道理”。“拼妈”的核心应该是比拼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就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手段,有关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有关子女的幸福感,是非常重要的。
“那时我还在上学前班,每天的作业是写满一页田字格的汉字,老师会给作业打上一个具体的分数,我总是拿到七八十分。我没想过老师给一页汉字评分的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78分和84分的差别在哪里。我不关心别的小朋友得了多少分,也不在意自己每天的分数是涨是跌。对于‘七八十分这个水平,我觉得已经很高了,虽然不是100分,但也占到了100分的大多数。我总是兴高采烈地告诉妈妈:‘我今天又拿了高分。对于我的志得意满,妈妈却很少给出积极回应。终于有一天,她兜头泼了我一盆冷水:‘你才拿七十几分,高兴什么?你看看别人家的小孩!”
—— 豆瓣网图书运营经理卢十四谈起自己的童年经历,道出了许多人的童年困惑:考不了100分就是没出息?
(责任编辑:张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