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聘鑫
摘 要:情境的创设对提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有好处的。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愿写,乐写;在写作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张扬个性 ,塑造良好情趣,发挥他们的创作才能。
关键词:情境;写作;个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写作最重要的驱动力。教学中创设课文情境,写作中创设作文情境,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愿意写,乐于写。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他们通过语言所表达出来对世界的感观各自不同。老师如何创设好情境,让学生发挥联想,大胆地去创作,使学生从苦作文变为乐作文,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是我们语文教师要深思的一个现实问题。
情境教学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求知的意欲,把情感活动和认知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情境是人为优化了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是把教育环境、人际环境、活动环境、校园环境有机结合,由教师人为创设,将教育内容、文本美感融汇智慧和乐趣的空间。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情境教学是个性化课堂教学的重要体现,教师依据文本创造各种课堂情境,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意欲,从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文本内容在情在景中扩大,转化为各种多姿多彩的意境。师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课堂教学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而且能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目的的情境创设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游戏创设;可以利用影视媒体创设;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来创设;教无定法,不一而足。
一、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有意识地把教育融合到游戏之中去,让学生玩中乐,乐中学,比照本宣科的死板教育方式收效更为明显。创设游戏的情境,就是“诱导” 学生们学习作文的最有意义的“玩具”。上作文课时,我叫学生拿一张白纸,把白纸折叠起来,然后用剪刀任意剪裁出六个窟窿,最后把白纸铺开来。我让学生观察各自所剪的图案,并结合自己剪纸时的思路,发挥想象,即时写一篇短文。由于学生各自的个性不同,他们写出来的作文的风格也不同。
二、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
在学生学习写景散文的写作时,我用多媒体让学生观赏朱自清的《春》。大家看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后,觉得作者写得很传神,把春的美感表露无遗,令人叹为观止。读《桃花源记》时,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展示一幅秀丽的世外桃源美图):同学们,有的人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而有的人却倾心追寻于醇美的田园风光。你们看,这青山翠林,池塘屋舍,这淳朴好客的村民,这就是令人神往、令人欣喜、令人陶醉的世外桃源……学生一下子就把心思都放在课文上,跟着渔人的脚步游历在世外桃源之中了。
诗词、经典小说的教学可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创设情境。许多诗词歌赋、悠久建筑的介绍、文学经典都拍成了影视作品,不但让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还极大地弥补了文本的不足,让文本可看可听,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激发他们的联想。例如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时,可先放一段配乐的介绍长江三峡的画面来创设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把静止、平面、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化为动态、立体、多维的情境,从而给学生以多角度的视听冲击和强烈的心灵震撼,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引领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观看了影视作品后,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口头评价,再进行书面品鉴,学生才有话可说,有料可写。
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认知与情感相互渗透,收獲生理感观的愉悦,又收获认知过程中思绪自由飞翔的兴奋。学生通过学习,明白要善于观察事物,发挥自我丰富的联想,写作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三、利用欣赏作品来创设情境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同时也要让他们具备凌驾超越文本的创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工作。学生在欣赏课文《最后一课》之后,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用第三人称改写课文,或者写一篇《我最难忘的一堂课》。在学习古文《伤仲永》之后,我让学生根据文章续写故事情节,叙述三、四十岁时方仲永的遭遇。学习了星新一的《喂——出来》后,为课文续写结尾,既训练了写作水平,又让学生对前文的疑惑迎刃而解。通过仿写和续写,同学们都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伴随着自己的个性,创造出理想的作文。
四、利用角色体验来创设情境
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可表演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让学生角色扮演,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更能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扮演《皇帝的新装》中的各个角色,他们把皇帝、两个骗子、大臣、小孩各类人物都演绎得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模拟的本质是一种新型角色的体验,能启迪孩子们的情感体验和逆向思维。模拟使学生进入一个类似于童话的世界,从而体现自己的个性,展现自我的才华。演出完毕,我叫演员们写“演后感”,观众们写“观后感”。因为是自己亲身体验的,同学们的作文都能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创设情境能充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情感反应。学生认知心理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包括两个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方面:一是学生对于作品内容的情感体验能力;二是学生对作品内容有所评价的情感反应。情感体验能力,保证了学生与阅读内容实现交流与共鸣;情感反应,则体现了学生对阅读对象的主体评价。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材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如《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背影》中的父亲;胡适写的《我的母亲》中的母亲。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没有温度的知识,没有热情的思想,是绝对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的,即使采用填鸭式教育,效果也只是暂时的。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如种子,种子只有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上,才能茁壮成长。只有饱含感情的有温度的知识,才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和运用。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灵深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情境,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情感体验能力,引导学生在温热的情感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展开想象与联想的翅膀,深入体验文章的情感。这对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和培养较佳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写作之难,不在于没有内容可写,而在于缺乏能引起他们写作意愿的情境,俗话说: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作文教学重在创设写作情境,或者说情境只是一个触点,从而激发了他们本身具备的写作能力,把孩子们内心中的宝藏发掘出来,发挥出他们内在的潜能。
参考文献:
[1]李白坚,张赛琴. 21世纪我们怎样教作文(小学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周 鹏.个性写作(新课堂作文丛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