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五个切入点

2014-07-22 12:49王愿荣
甘肃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学素质

王愿荣

〔关键词〕 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教师;素质;学生;

主体意识;客观;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9—0072—01

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尝试,是全面推进跨世纪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呢?

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1.超前的教育观念。2.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3.高超的教学技能:能充分发挥学生全体作用的能力;能熟练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娴熟的德育技能;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科研技能。

二、要努力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意味着学生主动参与自身发展,以达到他们身心充分、自由发展的开始。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学生参与自身发展、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加上其自身严谨的逻辑性和抽象的理性,要求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创设一定的情景和氛围,教师应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适学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

三、要从教材内容知识点切入,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

高中数学教材中有大量的材料可切入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遵循新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新教材要求”的原则,结合生活实际适当地加深、拓展教材内容,选出探究的切入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在讲“复数概念的引入”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数的发展是由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和解方程的需要推动的,是科学实际和生产、生活相结合的产物,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无解”和“无实数解”的区别,通过问题的层层揭示及联系数的开方知识、解方程知识等手段来突破难点。这一过程使学生亲历数学的研究之中,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要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它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教材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高中数学教材中主要有以下一些课题:《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线性规划的实际应用》《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等。对于这些课题,在进行具体的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选好课题。对于自选课题,教师可从不同方面启发学生选择,可引导他们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社区及校园内引发的问题、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前沿问题、即兴所思的问题等切入做选择。教师必须投入大量的精力,并由浅入深引导学生从对课本中知识的探究深入到对现实生活中数学规律的探究、从模拟前人的探究方法到进行自主独立探究,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要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研究性学习教学中,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对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应只重视结果,更应重视学生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发生的变化。由于研究地点、请教对象、研究小组的不同,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可能有统一标准,教师应以肯定为主,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1.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情况;2.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体验情况;3.学生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4.交流合作情况。

编辑:王金梅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数学教学素质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