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柱+++闫友彪
进入21世纪,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多元性。现代学校教育应该成为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多元文化共生教育视野下的课堂教学是基于对课堂教学和多元文化共生教育概念进行的探究,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形成特色课堂教学,传承民族文化和世界多元文化,并具有多样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的三大特征。
多元文化共生课堂教学进入21世纪,基于对多元文化共生理想的追求,人们开始用共生理念审视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而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论,推动了教育价值观的新革命。同时,经过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努力,当前教育教学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深入教育实践,特别是进入课堂,就能发现教育实践依然深受工具性和功利性思想的影响,造就了本应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课堂教学各主体、各要素之间的冲突和排斥,使课堂教学难以发挥其作为一个有机共生体的应用作用,以致在教学中难以达成多元文化共生的理想。对此,该探究主要是以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论重新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以期建构共生性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走向共生化探寻实施路径。
一、当前课堂教学的审视
1.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通过对目前中学、大学中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合查阅相关报告资料,发现当前课程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四方面的问题:(1)教学目标上重预设性目标轻生成性目标,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习惯以一种从预设到实现的教学方式来安排教学,不能顾及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忽略了课堂中具有生成性的特征。(2)教学内容上重基础知识讲授轻能力培养,这一缺陷将导致扼杀学生的自由意志,戕害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泯灭了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的后果。(3)教学方式上重正确答案的寻找轻思维的深层探究,有些教师上课的时候喜欢提问题,遇到错误答案后教师就向全班发问:“谁来回答这个问题”“谁来帮助他”,这种教学问答的实质是“寻求正确答案”,而没有关心学生的思维深层探究过程。(4)教学评价上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2.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成因
针对上述教学中的四大问题结合笔者调查分析,总结出如下六个方面原因:(1)学校本身的文化氛围淡薄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2)学校教学条件简陋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3)考试制度压力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4)教师的专业知识浅薄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5)教师的情感缺失对课堂教学的影响;(6)教师反思的不足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二、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内涵
通过相关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和教育公平理论,旨在保证所有人不论其性别、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社会经济地位和所属社会群体的差别都能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高尼克综合众多学者的观点,提出了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的五大目标:促进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和价值;促进人权观念和尊重个体之间的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促进每个人都有不同生活选择的机会;促进全人类的社会正义和所有人的机会平等;促进不同种族间权力分配的均等。多元文化共生教育,长期以来,学术界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教育研究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进行了界定。我国的一些学者认为,多元文化共生教育必须使年轻人对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在保存他们对本民族和文化认同的同时,也要发展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深刻认识和了解,使他们获得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自信和机会。多元文化共生教育就是以尊重不同文化为出发点,在平等的基础上,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谐共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共同平等地“异文化间的教育”。
三、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建构及实施策略
1.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建构
通过前面对现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导致其存在的原因分析,可以知道在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中,要使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就要改变当前课堂教学中这种功利目的性的指导思想,用一种更加适应时代需求的全新教育理念取代当前的教育理论。基于对多元文化共生的追求,依据教育的基本理念,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构建教学各要素之间互动、相互促进的共生课堂。
(1)教学目标。基于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依据预定目标,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创造性特点的动态生成。其次,基于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再仅仅定位于片面追求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是追求共生理念的全面实现。
(2)教学内容。基于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课堂教学的内容是促进人的生命价值提升的知识和信息基础,因而在静态上强调知识、情感与能力并重,体现出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在动态上是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在师生互动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中进一步加工生成的再创造过程。
(3)师生关系。共生性师生关系基于人的非自足性,一方面,教师是先于学生成长的、有着鲜明个性的、代表着一定文化立场的独特生命体,作为责任和自身的双重需要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和互动;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有待于成长的、有个性的、有尊严的独特生命体,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升和完善自己。
(4)教学环境。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环境追求物质布局上的人性化、自主化和个性化,重视设计上的动态生成性。在教室环境的设计中,注重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教室布局和装饰的内涵,体现学生的文化诉求,注重教室环境文化的多元性,在教室里留有一定的空间展示学生自己的文化,让学生从内心认同和接受教室环境蕴含的文化元素,从而使教室成为展示和引导学生文化的场所。
2.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各组成要素和教学活动参与主体间的互补与协调,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促进相互间的发展与完善,达成课堂教学的全面共生。
(1)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要生命化。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要结合教育目的和教学总目标的要求,立足于学生生命活动的全面性和自主性,定位于促进学生生命健康而全面的主动发展。
(2)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要生成化。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在保证其科学性和结构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基础,促进简约、抽象的静态知识生动化、生活化,促进教学内容在科学和人文两层面的融合。
(3)课堂教学的师生关系要平等化。要保持师生间融洽和谐的互动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注学生、接近学生,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取得学生的信任,保证师生间通畅的信息沟通和对话交流。
(4)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要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习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5)课堂教学的教学环境要人文化。教师要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环境建构理念,在班级环境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课堂活动需求,使班级环境建设以方便学生的生命活动、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张扬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最高宗旨。
(6)课堂教学的教学管理要民主化。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引领下的课堂教学强调管理的民主化,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化、弹性化管理,使课堂教学各要素相互协调,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7)课堂教学的教学评价要过程化。新理念下的教学评价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体现出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关爱。对学生的评价要突破纸笔测试的局限,在学生的认知领域,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智能发展情况。在学生的非认知领域,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变化。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人际交往中的沟通、理解和协作能力,以及在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实现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反馈。
四、结语
本论文基于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的理念,从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环境、策略、管理、评价和师生关系诸方面分析了当前课堂教学缺乏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之表现,以及其背后存在的原因,尝试构建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之应然状态,并提出了多元文化共生教育理念引领下课堂教学实施的原则和策略。但由于课堂教学研究的复杂性,及笔者的视野狭窄等原因必然对研究的内容有所遗漏,今后还需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温小军.文化自觉下的课堂教学改革[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01):5-8.
[2]何玲梅.论多元文化共生时代英语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科学,2012,(04):32-36.
[3]邱仁富.文化共生论纲[J].兰州学刊,2008,(12):155-158.
[4]华卜泉.“共生”世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1):10-11.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0〕95号)湖南文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ZD1005):结合网络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高校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