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问题行为状况与教育指导

2014-07-21 18:26陈红梅孙英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品行男孩问卷

陈红梅 孙英荟

研究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对280名3~6岁幼儿的行為进行调查,显示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三个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在品行问题和多动指数上大中小班存在显著差异;父母亲职业分别影响幼儿的品行问题和心身障碍。探讨与分析幼儿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从家庭、幼儿园方面对问题行为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和教育,同时为家庭养育和幼教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幼儿问题行为教育指导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现明显增长的趋势,已引起家长、老师和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儿童行为问题并不是躯体性疾病,它是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偏异,包括行为和情感两方面,不同年龄组儿童有着不同的行为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对3~6岁幼儿问题行为进行研究,以便为行为问题儿童进行早期干预以及改善父母及教师的抚养行为、教育方式,提高抚养和教育质量提供实证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哈尔滨市7所幼儿园选取研究被试。共发出280份问卷,收回问卷274份,剔除无效问卷18份,最终有效问卷256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18人,女生138人;小班(3~4岁)32人,中班(4~5岁)111人,大班(5~6岁)113人。

1.2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此问卷是应用得最广泛的筛查儿童问题行为的量表。共包含六个因子: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采用四级评分法。

1.2.2施测方法

发放的儿童行为问卷为他评问卷,由父母或主要抚养人填写。调查前,对调查研究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保障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先进行了问卷的预调查,对调查过程和项目进行明确界定。为避免新生入园焦虑的影响,选择幼儿园开学一个月以后,向幼儿父母发放问卷,调查者核查无错答和漏答现象,现场回收问卷。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 for Window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依据资料分别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来分析各因子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2结果

2.1幼儿问题行为的性别差异

统计分析发现,男孩和女孩在问题行为的第一个因子品行问题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 =0.000),相比较于女孩,男孩品行问题行为更高;性别因素在第四个因子冲动多动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P =0.002),男孩子冲动多动的问题行为表现更为显著;第六个因子多动指数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 =0.005),男孩多动指数高,相比之下女孩则显著低于男孩;而在其它三个因子学习问题、心身障碍、焦虑的数据显示上未显示出性别差异。

2.2幼儿问题行为的年级差异

运用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幼儿在问题行为的各个因子中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其中品行问题因子F(5.996),(P =0.003),由于P<0.01,所以在这一因子上年级差异已达到显著水平;多动指数因子F(3.912),(P =0.021),P<0.05,不同年龄组幼儿在品行问题及多动指数上存在显著差异。运用LSD法经过进一步事后分析发现,小班幼儿出现更多的品行方面问题,并显著高于中班与大班,而中班和大班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班在冲动多动方面问题相比较于中班表现更多,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焦虑因子上小班显著多于中班;多动指数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中班表现更好,小班和大班表现出更多的多动行为。从平均数的总体趋势来看,低龄组的小班问题行为表现最多,到中班问题行为大幅减少,而到大班后,问题行为的各个因子上又有小幅的回升。

2.3幼儿问题行为的父母职业差异

以问题行为的六个因子的得分为因变量,父亲职业和母亲职业为自变量,采用方差分析考察幼儿问题行为在父亲职业和母亲职业上的差异,幼儿问题行为父亲(母亲)职业的方差分析显示,幼儿父亲从事不同的职业在幼儿的品行问题方面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F(3.459),(P =0.017),在多动指数因子上接近显著水平F(2.624),(P =0.051)。在问题行为的其它方面未达到显著水平。与父亲职业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不同,幼儿母亲从事不同的职业在幼儿的心身障碍方面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F(3.320),(P =0.020),对其它因子的影响不显著。从总体上看,父亲从事公务员和其它职业的幼儿在问题行为的各因子中得分较低,也就是问题行为较少;比较而言,父亲从事商服业或工人的幼儿在各因子中的得分较高,即问题行为较多。母亲职业公务员的幼儿在心身障碍方面要显著优于母亲从事其它职业和商服业的幼儿。

3讨论

国内外已有研究显示,儿童的问题行为均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女孩整体问题行为检出要低于男孩,性别差异还体现于问题行为表现的不同方面,女孩和男孩的问题行为分别表现出内倾和外倾的不同倾向。我们的研究也显示幼儿在品行问题、冲动、多动指数等外倾问题的表现上男孩显著多于女孩。在焦虑等内倾的因素上未检出女孩显著高于男孩。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源于生理因素的差异,男孩的活动性更强,比女孩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第二,性别不同所受到的教育和社会期待不同。我国早在西周的《礼记》中,关于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就区别为“子能言,男唯女俞”。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崇尚男孩阳刚而女孩柔美,动静的要求是不同的。从生活、游戏、交往到服饰、语言等各方面,在日常的教养与教育方式上家长和教师对于不同性别的幼儿的指导也各不相同。男孩被引导从事追逐、打闹等外倾性活动,女孩从事安静的游戏项目会得到更多的认同。

从研究数据上看,小班幼儿问题行为显著高于中班与大班,中班问题行为最少,大班问题行为又有回升。Mesman的研究显示,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陈会昌等人的研究也显示,儿童问题行为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连续性。由于本研究做的是横断研究,本研究认为幼儿问题行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存在发展的关键期,即小班到中班阶段。幼儿从小班升入中班,经历了一年的适应和学习,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都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中班幼儿更能适应生活和教育环境,熟谙成人对其提出的要求和规则,所以在行为表现上会更加符合社会规则,表现出较少的问题行为。

研究发现,父亲和母亲从事职业的类型,都会对幼儿的问题行为表现产生影响。父亲的职业对于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品行问题方面,而母亲职业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心身障碍方面。从研究数据可以看出,父亲从事商业、服务业或工人的幼儿相比较于父亲从事其它行业的幼儿问题行为更多。此研究结果印证了我国学者郑希付的研究:父亲职业与幼儿问题行为有一定的关系。现有研究中,几乎没有关于母亲职业与幼儿问题行为关系的专门研究。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更多的女性开始走出家门,在工作岗位中扮演重要角色,关于母亲从事职业对幼儿问题行为的影响路径仍需进一步论证。

参考文献:

[1]陈红梅.幼儿退缩气质与问题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的相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郑希付.幼儿问题行为的家庭原因研究[J].云梦学刊,2000.

基金项目:2012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2522292,佳木斯大学科技处W2011-033。

猜你喜欢
品行男孩问卷
优良品行
男孩的『自信缺失症』
男孩今年六十岁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问卷网
富川县安监局开展“ 讲道德、有品行” 专题学习研讨会
彭林军:诚实守信 砥砺品行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老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