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荻
别急着送培训班,先让孩子听听,要是孩子对钢琴曲子都没感觉,那还是歇菜吧!
这些年,越来越多家长让孩子学钢琴,琴童们能力山大,听说有些家长要求很小的孩子每天练三四个小时,甚至八九个小时。真为这些孩子的身心健康担心啊。
谁去学?几岁学?
真的有这么多孩子需要这么早就练琴吗?
除非有特殊才能,一般不建议七岁以下的孩子学习乐器,更别说钢琴了,他们认为孩子更需要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游玩中。
就算到了年龄去学钢琴,也仅仅当作兴趣爱好。孩子是否学琴,家长让他们自己决定。一旦孩子开始学了,家长不会去旁听,孩子自己掌握学习和练习的主动性,家长也不在乎孩子的进度,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家长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享受你的钢琴课吗?”弹钢琴用英文说是play piano,直译是玩钢琴。孩子们就是在玩,因为有兴趣才玩,兴趣才是真正的老师,只有从学习钢琴里得到乐趣的人才会有持续不断的动力。
我能走上职业音乐家的道路,并一直坚持走下去,就是因为我在演奏、学习中不断发现音乐的乐趣,所以一天不练琴都觉得难受。别人看我每天练五六个小时,觉得太辛苦,却不知我其实乐在其中。
如果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快乐不快乐,强迫孩子定时定点练琴,且不说心灵伤害,对孩子骨骼发育也没啥好处啊。
为什么而学?
学钢琴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爱好,是个生活的乐子,这个定位比较靠谱。正如我们让孩子去学游泳,只要掉水里不沉下去,还能啪啦两下子,强身健体就可以了,要求孩子的姿势与运队员媲美,速度与世界冠军看齐,就属于不靠谱。
很多家长坚定地选择让孩子学钢琴,除了觉得这个高端大气上档次,可能还有个理由,就是听信了网络传言,学钢琴可以开发孩子智力,提高个人情操。这又功利得没有趣味了,而音乐是需要趣味的。
一个不懂音乐的家长送孩子学音乐,很容易掉入一个陷阱——因为自己不懂,就只能用一些硬指标来衡量孩子学好了没有。例如考过了几级,比赛拿了什么奖,一天练了多少小时等等。这有一定道理,但当这成为学习音乐的唯一考量标准就糟糕了,孩子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机器人:手指啪啪跑得飞快,考试的曲子倒背如流,弹出来的乐曲全是一个味道。孩子弹的不再是钢琴,是寂寞。
而艺术最讲求特质和差异性。现在的科技很发达了,电脑完全可以精确地把作曲家写的音符一个不漏地奏出来。为什么那不是艺术?因为那里面没有内容,没有理解,更没有热情和温暖。
到底该咋整?
所以在孩子还小时,别着急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和孩子们一起去欣赏艺术,聆听音乐更实际,从小培养孩子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对周遭事物好奇的心。因为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有百折不挠的坚持。等到确实发现孩子对音乐感兴趣时,再跟孩子一起做决定也不迟。艺术是一辈子的事,何争朝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