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从人们接受小学教育开始,语文教育就要渗透古诗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鉴赏度,提高古诗教育方式,灵活运用现代科技融入教学,提升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从中了解古诗优美的意境,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古诗审美能力,加深同学对我国传统古诗文化的理解度,为学生建立爱国情怀。
一、引入背景创造意境
现代新课程改革指标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应以教学创新为主,而不应用传统方式去分析古诗语句,要着重分析古诗意境,对古诗的关键词进行解剖、分析。不仅新课程改革建议创新,大部分教育专家也提倡语文古诗教学的创新,其中某位教育家说:在小时候即使对古诗意思不了解也要死记硬背,把古诗内容背下,为语文打好基础,往后古诗积累多了自然会理解,但是理解较为费劲。现在讲究的是创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泊船瓜洲》,作者王安石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春风”、“江南岸”、“明月”、“我”的字眼,创造春风吹绿江南两岸,作者望着月亮怀念家乡的意境。让学生融入古诗意境中,更容易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独坐敬亭山》中“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前面一句,从“众鸟”、“高飞”、“孤云”代表着作者,根据古诗所讲的静物让学生幻想自己就是作者,独坐在敬亭山中,感受“众鸟高飞”、“孤云独自闲”的意境,而不是把《独坐敬亭山》古诗内容全背下就可以理解意思。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把学生引入古诗意境,了解诗人写诗的意境,又如,《滁州西涧》中后一句诗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讲的是诗人在“雨”、“渡江”、“舟”的意境下写出这首诗,了解到作者在江边自己渡州的情境。引人入胜,让学生融入作者的诗情画意中,感受诗人所感受的意境。
二、注重想象,训练朗读
学生接触古诗是由小学开始,老师在进行古诗教育时,要重视把握教学内容,从古诗要点、重点出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朗读能力,并时刻训练学生古诗朗诵能力。老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训练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想象力理解古诗意思,在课堂中激发学生表达欲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去解释古诗意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教学《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大声朗读,通过不断朗读把诗句记在脑海中,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举办诗歌古诗朗诵比赛,从《庐山瀑布》、《望洞庭》、《绝句》、《峨眉山月歌》这几首古诗选择朗诵对象,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去朗诵古诗,最后老师问:在朗诵时想到什么就把它画出来。此时学生兴趣高涨,都想表达自身看到的、想象到的事物。例如:对《游园不值》古诗进行总结时,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诗人描绘的园林春景是不是很美,如果你们也想把春天的景色表达出来,可以把描绘春景的佳句写出,然后在课堂中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通过朗读把诗句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朗诵能力。
三、拓展阅读空间,增加古诗底蕴
课堂中进行古诗教育,大部分古诗内容都来源于生活,例如:晚唐杰出诗人杜牧的《清明》中有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明显体现出实际生活,清明就属于人们生活中要过的一个节日。老师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把古诗内容限制在小学课本中,应向课外不断延伸。如,王安石的《咏梅》,当学到描写景物的古诗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在课外读物中描写景物的古诗,这样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利于提醒学生应多阅读课外书籍,提高自身鉴赏能力。除了提高阅读课书籍外,还应通过计算机网络提高学生古诗的阅读量,例如:盛唐诗人贺知章的《咏柳》,运用网络可以查找到小学课本中所没有的讲解,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空间,有助于学生的古诗底蕴。
在新课堂背景下对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进行创新,首先,老师要重视古诗教学中的情境使用,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注重想象力、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从引入背景中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想象力。最后,通过朗诵把古诗意境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诗歌海洋中遨游,感受古诗优美的韵味。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的文学涵养。在新课堂改革背景下,随着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创新,语文古诗的教育方法会不断更新,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巩固语文基础,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学习、了解古诗,让学生建立国家荣辱观和树立爱国精神,使其道德、智力、体质、修养等得到全面提高。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