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让读写并蒂开花

2014-07-19 02:38罗晓萍欧阳芹
教育界·上旬 2014年5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罗晓萍 欧阳芹

【摘 要】“读写结合”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融读写为一体的随文练笔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为提升随文练笔质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随文练笔的设计,本文提出再现情景、想象补白、迁移方法及感悟文本等方法提高练笔的效果。

【关键词】 随文练笔 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互相促进。随文练笔是一种结合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内容中某一亮点设计的写作练习,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1],是“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学习文章的章法结构,训练其遣词造句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2]。教师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学生随文练笔,让读写相得益彰,为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当下语文课堂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3]。但由于诸多的原因,学生在练笔过程中常出现浅薄与单薄的不良现象,主要表现为:内容较为浅显,见解肤浅;文笔稚嫩,词汇贫乏,缺乏优美的语言,布局欠合理。在随文练笔过程中高质量地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随文练笔训练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进行更有效的读写训练,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拟从读写结合训练的策略角度出发,力求发现设计随文练笔的新思路,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归纳整理出一些行之有效的随文练笔训练方法,为学生能够在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中逐渐会读善写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

一、再现情景,丰满形象

教材中,不少文章文质兼美,《毛主席在花山》《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詹天佑》《她是我的朋友》……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教学中若能抓住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练笔,就能对学生感悟人物、体会思想感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的第十二自然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教师紧扣动词“挖”启发学生:父亲没有挖掘工具,他的动作只有一个“挖”,他挖的是什么?这里的“挖”还可以写成什么词?漫长的38小时余震时常发生,他又是怎样挖的呢?透过这灰尘、血丝,透过这破烂不堪的衣服和斑斑血迹,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面呢?让我们拿起笔,写下父亲挖掘时的情景吧。此处进行随文练笔,再现父亲艰难挖掘的情景,不仅让学生读懂了文字“挖”背后的信息,做到文本的适度细读,而且让学生触摸到父亲的坚毅执著,如山般的父爱,从而使父亲的形象更丰满、更高大。

学生感悟了父亲的了不起后,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在漆黑的瓦砾中,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亲人,有的只是14个小伙伴,被压在废墟底下的阿曼达在死神面前如何鼓励同学与死神搏斗,争取时间最后获救的呢?同学们在练笔中紧扣父亲的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写出了阿曼达的所思所想以及对小伙伴们说些了什么、做了些什么。随文练笔让学生从身心参与中感受到了阿曼达的了不起,丰富了阿曼达的勇敢坚强的形象。

二、想象补白,领悟内涵

不少课文会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或内容简而言之,或“言虽尽而意无穷”,或情节存在大跳跃,留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补白”是随文练笔常用的一种训练形式。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学生感悟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

如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中法庭上李大钊“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教师引导学生从“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中体会敌人对李大钊施了重刑,从“平静”“慈祥”体会李大钊的坚贞不屈、守口如瓶。而后教师设计练笔:

李大钊为什么“没戴眼镜”、头发为什么“乱蓬蓬”?他在狱中是怎样和敌人作斗争?同学们请拿起手中的笔把这部分内容补上,写出李大钊和敌人的语言、神态、动作,再现出李大钊与敌人斗争的场面吧!

学生在阅读中已经感悟了李大钊的坚贞不屈、大义凛然 ,所以练笔时“文思泉涌”。有一同学这样写道:“啪——啪——敌人疯了似的扬起皮鞭恶狠狠地抽向李大钊。李大钊的头发蓬乱了,眼镜被打落在地上,旧灰布棉袍上留下了一道道鲜红的血痕。敌人狂叫道:‘快招!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在哪儿?李大钊抬了抬头,淡淡地说‘什么共产党,什么地下组织,我不知道!‘看是你的嘴硬,还是我们的刑具硬!穷凶极恶的敌人居然用竹签残忍地敲进李大钊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一次次昏死过去,但每次被辣椒水浇醒,他依然一脸从容,依然是那句‘我不知道。”

同学们的“补白”融入了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引发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思考,再现了李大钊在狱中与敌人作斗争的场面,展现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领导人的光辉形象。赏析完学生的随文练笔后,老师追问学生:“狱中斗争的内容既然能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为什么作者不写呢?”继而引导同学们明白狱中斗争这个场面并非作者亲眼所见,《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篇回忆录,回忆录有尊重事实的特点。

三、迁移方法,习得技巧

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这些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独具匠心,观察方式、表现手法富有特色。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读写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这些表达方法,在练笔中加以运用,将有助于学生掌握写作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为人民服务》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议论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中心论点,每个自然段提出一个观点,采用“引用、对比、举例”的方法缜密论述。学生在感悟了课文的构段方式和表达方法后,教师指导学生随文练笔:“在本文中还留下了毛主席不少经典名句,你们喜欢哪句?请联系生活实际,试着运用“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写一写吧!”同学们有的围绕“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练笔,有的针对“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抒写见解。这样,同学们在读中悟写,以写促读,让读写统一,实现了表达方法的巧妙迁移。endprint

又如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结课前,出示了这样的小练笔:课文用三个事例,反复说明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请你学习这种写法,先确定一个观点,然后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它。学生学以致用,应用“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阐述“失败乃成功之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天才出于勤奋”等观点。此处随文练笔,让学生对课文的表达方法有了真切的体验与感悟,令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

四、感悟文本,升华情感

“言无情不发,情无言不达。”好的文章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在阅读中若能捕捉这文章的“动情点”及时练笔,以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入情入境地体验与感受。则有助于学生感悟文本和升华情感。

《一夜的工作》是著名作家何其芳先生的激情感慨之作。教师引领学生品读了平时而又动人的文本,感悟到了周总理不辞劳苦的工作精神和简朴生活作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周总理高尚的人格魅力,教师播放总理最后的日子为内容的课件,配上声情并茂的画外音。学生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教师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小练笔:面对这位呕心沥血、忧国忧民的周总理,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述说,请拿起你手中的笔把你的心里话流泻于笔尖吧!

在《百年恩来》的主题曲《你是那样的人》的音乐声中,同学们“情动辞发”。有一同学一气呵成如下文字:

“总理啊总理,您是人民的‘孺子牛啊!你日日夜夜、年年岁岁为祖国、为人民辛勤操劳。办公室的灯光啊,闪耀着一个又一个通宵,您的一生睡得太少太少。你洒的是汗,泼的是血,捧的是心,拼的是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是血是您人格的真实写照。

总理呀总理,您像燃烧的蜡烛啊!你几十年如一日,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和富强呕心沥血。您那坚定的步伐啊,疾走在大地各个角落,您的一生奔波太多太多。视察灾区,探求真理,治理国家,放眼视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您情怀的无私体现。

总理啊总理,您的形象比大山还高大。您的心胸比海洋还宽广,您是挺立在我们心中不朽的丰碑。您将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言为心声”,通过练笔设计激起了学生与文本的再次共鸣,学生的情与文本的情交融在一起,增强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激起了对一生为民的总理的敬佩与爱戴。

随文练笔是阅读的拓展和升华,是写作的训练和体验,它让读写并蒂开花。只要我们凭借教材,巧设练笔,激发学生读的热情、写的欲望 , 长此以往,语文这片园地定会群芳争艳、姹紫嫣红!

【参考文献】

[1]陆睿英. 紧扣教学文本,有效随文练笔[J]. 中国校外教育,2010,355(8):248.

[2]黄红霞. 读写结合 妙笔生花[J]. 语文教学通讯,2011,650(10):67-68.

[3]吴雪萍. 顺水推舟 阅读写作双受益——随文练笔指导谈[J]. 教育探究,2008,3(4):51-53.

[4]李冰. 关注表达,挖掘小学语文高年段的读写结合点[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10(6):171-177.endprint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读写结合小学语文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