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探讨

2014-07-19 17:50刘世伟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外化内化生产力

刘世伟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无疑有自己的目标指向或价值取向。明确的目标使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方向明确而具有针对性,进而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选择的手段、方法、途径具有实质有效的可能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对象思想内化和行为外化只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始,并不是全部,这只是初级目标的完成;教育对象思想行为的改变,使教育对象能够完全的融汇到社会主流之中,最终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才是中期目标的完成;通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人的潜力,进而促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远期目标实现。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内化行为外化 自由全面发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29-0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集团,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教育对象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通过转变其思想,来改变其思想行为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最基础、最本质的愿望和最基本的要求,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发展的目标,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属,制约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行。因此,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意义

(一)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处于根基性的地位,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如何确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其它要素得以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涉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范畴的延展与纵深。“要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人们就必须确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搞清教育过程中实际上追求的目标或目标是什么”[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但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还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地位的确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评估。因此,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发展的必要保证。

(二)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有计划、有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约束、指导。只有明确了“应该去做些什么”、“要去做些什么”,才能为“如何去做”指明方向。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就无所适从,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陷入混乱和无政府状态,这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也就必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旦确立,就必然会蕴含一定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需求的契合程度,将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它将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内在地规定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三)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指向,而且还支配和调节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结果上。因此,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成效以及成效的大小,其根本依据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正确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能够极大的提高人们行为的自觉性,可以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向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发展,进行有序的设计,实施科学的操作计划。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切切实实的健康发展,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思想内化行为外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初级目标

思想内化实质上是教育对象将外在的社会思想、原则、规范等转化为自身意识,并作为行为的准则与依据的过程。教育对象只有自愿认同接受教育内容,并且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评判选择、消化、吸收、继而真正纳入自己的意识体系后,才可能在思想的指导下发生动作行为,为行为外化提供依据支撑。思想内化的成果集中表现在教育对象在观念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意识。

“道德不是他们被记住的时候就会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而是在他们生存于朝气的情感波澜中,生存于创造和行动之中的时候才成为神圣而牢不可破的。”[2] 行为外化就是教育对象将在内化阶段形成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为习惯,行为外化的成果就是产生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使“社会要我这么做”转变为“我要怎么做或者已经这么做”。

思想内化与行为外化是辨证统一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思想内化是行为外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思想内化阶段通过行为外化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接受思想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行为外化中有思想内化,在行为外化阶段利用思想内化取得的思想来引领指导行为实践活动的方向,并巩固和强化思想内化形成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通过思想内化-行为外化-思想内化的循环发展,最终培养教育对象具备健全的人格,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教育对象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中期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和交往的社会实践活动,它通过启迪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力、解放人的思想、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素质,从而提升人的存在、完善人的本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其出发点是人,最终归宿点也是人,其促进人对本质的占有、促进人之发展,促进人之解放,即为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是人的发展的远期阶段,它是人的超越性的实践活动必然引向的结果,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指向和旨归。

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所需要、由人所创生、为人所推动,其本身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必然要逐步走向自由自觉,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道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促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目标,是其价值理想和终极皈依。把追求“现实的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自由个性”、对全面的人的引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价值目标是“恢复思想政治教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本来面目”[3]。它通过疏导的方法、激励的方法、自我教育等方法促进思想、观念、思维、精神等的解放,并促进人的解放,为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拓展可能性空间,全面地展开人的内在丰富性,全面地解放人,“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4],也就是使人摆脱自然束缚,摆脱不合理的社会关系束缚,摆脱旧传统、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自由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本质力量。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发展方向以及选择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根据;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及其有效渠道。但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不是一个仅仅具有终极关怀意蕴的理想目标,而同时是一个逐步实现的现实发展过程,它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质变与量变的统一,是终极化的精神皈依与具体化的现实标准的统一。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必然是一个可以逐步实现但也只能无穷地趋于完美的过程。

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远期目标

任何社会发展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和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和满足一定社会的发展需要,不仅要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的需要,最基本的是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需要最基本的体现为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为一定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服务,最终是为一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任何社会形态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都要受到一定的思想意识支配,而思想意识又有先进与落后之分,那么要促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就必须破除落后的思想意识,建立与生产力发展相协调的思想意识,针对性的发挥思想意识的反作用力。只有先进思想意识为人所学习、掌握与运用时,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在于扫除障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造良好氛围、促使先进思想意识为人民所掌握,并转变为先进生产力。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使人全面、辩证、客观和科学地看待社会的问题,分析社会形势,促使人用新思想武装头脑、用新方法解决问题,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提供总的方法论意义上的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起到导向和调节作用。“经济发展需要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否则经济建设搞不好。经济工作其他各项业务工作中都要有政治。”[4]思想政治教育使人认识到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必要性,使人投入到变革生产关系的实践中去,最终使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马克思讲:“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具有坚定的思想信念,掌握先进的思想文化,完成先进思想理论的准备,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达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

五、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初级目标是中期和远期目标的根本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准备。只有在初级目标实现的基础上,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中期目标是初级目标的延伸,同时也是实现远期目标的基础,是连接初级目标和远期目标的纽带和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远期目标对初级目标和中期目标的实现具有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集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最高的目标。

总之,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初级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把握目标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真正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先近后远,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实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凝练理论,用理论推动实践,才能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思想内化行为外化;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

注释

1 (美)奥兹门.克莱威尔著,石中英 邓敏娜等译:教育的哲学基础6(第七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6

2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46

3 李瑞平.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N].光明日报,2006-10-16-6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43.

5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八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118-119

参考文献:

[1] 王礼,湛陈杰,陆树程.思想政治教育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6-36

[2] 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5-178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95

[4] 胡万霞,王洁,刘格.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化与外化[J].教育与职业,2013,(14):52-53

[5] 程婧.思想政治工作内化外化规律探析[J].党政干部论坛,2002,(12):12-16

[6] 张耀灿,曹清燕.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定位—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J].江汉论坛,2008,(01):35-38

[7] 杨生平.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其实现[J].江汉论坛,2006,(11):115-118

[8] 郎晓东.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的终极坐标[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1):35-36

[9] 游永恒.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目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02):35-40

[10] 李国祥.论历史唯物主义利益范畴及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04):61-66

猜你喜欢
外化内化生产力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