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的新趋向及应对措施研究

2014-07-19 19:33:28柳彬曹国英张晗
考试周刊 2014年41期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

柳彬 曹国英 张晗

摘 要: 在国际贸易中实行保护主义政策,设置贸易壁垒在许多国家都曾出现,这直接阻碍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的开展,不利于国际间的经贸交流和国家间的交往。二战后,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在原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和后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与推动下,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大降低,关税作为传统的贸易壁垒,其保护作用逐渐削弱。在这种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使其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转而在高关税壁垒之外采取其他措施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并使之逐渐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这就使国际贸易壁垒呈现出新趋势。近年来,技术性贸易、劳工标准、绿色贸易壁垒和企业责任成为发达国家构筑贸易壁垒的新方式,这些贸易壁垒的新方式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国际贸易壁垒。

关键词: 国际贸易新壁垒 技术性贸易 劳工标准 绿色贸易壁垒 企业责任

1.国际贸易壁垒的新发展

1.1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指商品进口国制定的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程序对外国进口商品构成了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在技术指标、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方面制定苛刻的规定,最终限制进口的技术性措施。

1.2劳工标准壁垒。

劳工标准的内容主要有:废除强制劳动;禁止劳改产品出口;严禁使用和剥削童工;非歧视的工资水平,同工同酬;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保证劳工的最低工资水平;工人有自由结社和集体议价的权利等。有些发达国家试图把劳工问题同贸易捆在一起解决,削减发展中国家的劳动成本优势。

1.3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环境(非关税)壁垒,是国际社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安全,而采取的直接或间接限制或者禁止某些商品进出口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其实质是发达国家依赖科技人员和环保水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从而把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

2000年联合国启动了“全球契约”计划;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指南》(ISO26000)。截至2011年末,已有36个国家将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化转化为国家标准。随着传统贸易壁垒逐步走向分化,关税、配额和许可证等贸易壁垒的作用逐渐弱化,以绿色贸易壁垒为核心的新贸易壁垒形式不断发展,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加工企业的贸易环境面临新的挑战。

1.4企业责任。

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责任除了追求利润外,还应该考虑相关利益人。其中,雇员利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中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内容。SA8000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认证要求企业不使用童工、不强迫劳动、不干涉员工的信仰和风俗习惯、至多每周工作48小时等。2004年,欧美国家把企业社会责任与轨迹国际挂钩,在5月强行对中国出口企业推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认证,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相对于传统技术贸易壁垒而言,上述三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在性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发达国家现在不仅以产品在本国的消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理由实施贸易限制,更开始努力试图对出口国如何组织和实施生产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2.新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贸易壁垒出现并不断强化并非偶然,它是国际经济、科技不断发展的产物。分析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最主要有以下几点。

2.1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以致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壁垒日益增多。

2.2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求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都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于是,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

2.3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关系很大。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易遭到对等报复。因此,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2.4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手段。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问题较复杂,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同时,高灵敏和高技术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给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2.5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纷纷寻求新贸易壁垒,保护其国内产业。

3.新形势贸易壁垒带来的影响

3.1对于WTO产生的影响。

WTO的非歧视性原则是多边贸易的基石,非歧視原则主要由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等条款具体地体现出来。最惠国待遇意味着各成员在贸易上拥有平等的地位,规定给予其他成员产品的待遇不得低于给予任一成员方相似产品的待遇。国民待遇则要求对进口和国内生产的相似产品给予相同待遇。

非歧视原则是以“相同产品”作为适用对象的。两种产品只要被认定为“相同产品”,那么就可以使用以上这些原则,一国就无权对其中任意一种产品施以数量限制、禁止进口等歧视性待遇。如果技术性贸易、劳工标准、绿色贸易壁垒、社会责任问题逐渐被应用到贸易限制中,WTO的“相同产品”概念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贸易限制措施的泛滥将不可避免。

3.2对于传统自由贸易理论的影响。

如今,传统要素禀赋理论已经扩展到以技术为基础的成本优势、区位优势、政府政策导向优势等领域。诸如污染的消纳能力、天气气候的不同等环境差异、劳动力成本等都与比较优势密切相关。

一国有权利决定如何安排生产,只要这种生产方法的差异没有明显的负外部性。在经济水平较为低下,对人的基本生活需要都难以保证的前提下,要求发展中国家将过多资源放在关注技术、劳工上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率的。

3.3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从基于对“产品”的贸易限制到基于对“过程”的限制,对于中国的对外贸易无疑将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我国与外国在生产工艺等各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生产过程”中,差异更大,所涉及的环节更多,更加防不胜防。

另外,企业责任对于大多数国内企业而言是个新名词,如果不及时调整,足以让这些企业举步维艰。珠江三角洲的很多企业已经因为SA8000认证不合格而导致出口产品遭到外商拒绝。

4.新形势下我国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

4.1必须以WTO为依托。

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该由出口国权衡眼前的经济利益同未来的长期利益后根据具体国情做出选择。技术性贸易壁垒等问题是值得关注的,但是贫穷就是合意的吗?在这些问题上,每一个国家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灵活的时间表。

同时,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并没有也不可能过多地关注这些问题,虐待童工、污染环境等做法,在这些国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可谓屡见不鲜。在这些国家通过这些手段获得了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大大增强之后,他们逐渐产生了对于环境等社会问题的新诉求。在此时,以更严格的要求去约束经济上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合适的,而且是不公平的,发达国家理应为此负担更大的责任。

4.2必须调整战略布局。

出现这些问题,说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本来就是存在的,只不过原来这些差距不会在贸易过程中得以体现。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我国必须努力向国际标准看齐。

从我国目前的比较优势而言,仍然以低廉的劳动成本为依托,技术含量低。低价竞争依然是我们的核心思路,这意味著当出现各种限制,无法从低廉的劳动力、低廉的生产成本上发掘更多的比较优势时,我们开始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捉襟见肘。因此,积极的战略调整,产品的高附加值,才是应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从当前来看,要引导企业有效规避近期出现的这些风险,还需要政府部门发挥更大的职能,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指导,以便企业能够顺利完成生产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应对新的贸易壁垒。

4.3必须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对外贸易数额逐年攀升。中国入世已经十二年,虽然成果颇丰,但在贸易上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入WTO,给更多中小型企业带来不小的冲击。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生产上,在激烈的竞争中,势必会有不少企业因技术落后而破产倒闭。这就要求国家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切实维护本国企业的安全,加强对进出口企业的保障,引导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更好地与WTO的要求相适应,更好地与国际接轨。

中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国家面貌和国际地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深化改革开放、扩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完善对外贸易运行监控体系和国际收支预警体制,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国际贸易壁垒新趋势带来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晓霞.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J].企业研究,2007(6):48-49.

[2]白云.论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新趋势[M].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258-260,40/100.

[3]刘琦,罗礼萍.当前国际贸易壁垒发展演变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现代企业,2005(9),44-45,36/100.

[4]郭立夫.大管理视角下政府与企业应对技术壁垒的协调机制[J].经济管理,2008,(12):47-45.

猜你喜欢
绿色贸易壁垒
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商情(2017年22期)2017-07-18 16:27:37
国际环境下绿色贸易壁垒成因分析及法律应对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法律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我国绿色贸易壁垒法律制度构建策略探究
法制博览(2016年12期)2016-12-28 18:28:03
特色农产品出口贸易如何拓展国际市场
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分析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8:50:49
绿色贸易壁垒视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路径研究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法律对策究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