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课来袭对高校教学的影响

2014-07-19 12:16马国富闫怀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网络教师

马国富++闫怀平

摘 要:面对席卷全球教育界的“数字海啸”幕课,普通学习者欢呼雀跃,自此,学习将变得更加主动、便捷,更加充满个性化。而对于教育的提供者来说,则在这场大变革中,感受到了机遇背后的挑战和隐忧。本文主要介绍了幕课的特点、幕课对当前教育的影响及在幕课到来时教师角色的转变。

关键词:幕课;高等教育教育;网络;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2-01

所谓“幕课”(MOOCS),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语简称,是在线教育的高级形式,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课程动辄上万人,多则十几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为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

不仅如此,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随时与教授和其他学习者实现在线交流,并且依据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为自己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视频课程被切割成10分钟甚至更小的“微课程”,学习的过程就像体验游戏的通关设置,在学习之后还可以通过评估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甚至,在通过考核之后,学生还可以拿到不同层次的证书。

慕课出现于2008年,真正的井喷却始于2011年秋。来自190多个国家的16万人同时注册了斯坦福大学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课,并催生了Udacity在线课程;不久后,斯坦福大学两位教授创立Coursera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4月上线,4个月后学生数便突破100万,一年不到突破了234万,后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密歇根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62所知名大学加入合作共建在线免费课程;2012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宣布整合两校师资,联手实施edX网络在线教学计划,第一门课《电子和电路》即有12万名学生注册;2012年秋,第一批课程的学生人数已突破37万,已有全球上百家知名高校申请加入。

就在之前,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将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及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共建中文“慕课”平台。12所高校将建立若干高水平在线课程平台,实现在线优质课程共享,率先“试水”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率先探索跨校联合辅修专业培养模式,探索和实施“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向社会开放。

一、在线课堂,能否取代传统高等教育

“慕课”的到来,让先贤“有教无类”“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宏愿越来越近。不少人也为大学的命运担忧:未来,在线课堂,会否取代传统的大学课堂?找到了一条通向免费大学课堂的便捷路径,实体大学靠什么吸引学生?

有学者认为,“慕课”现阶段还不可能取代传统的高等教育,毕竟校园生活的经历、校园文化的熏陶都是在线课程难以替代的,以“慕课”冲击为契机,加快大学教学、管理的根本变革,实现两者的融合才是更好的姿态。与此同时,在这场汹勇的世界浪潮中,中国高水平大学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方能化危为机。

让我们来看看当“幕课”逐渐从欧美传递到中国之后,大学校长们的反应。

“幕课拆掉了大学的围墙,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并重塑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履行大学服务社会这一重要职能,不能期盼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采取行动。”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在今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论坛上表示。

“这场在美国发起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运作模式开始触动传统高等教育的根基,将引起大学的重新洗牌,最终形成全新的大学格局。”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说。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育部、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市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资源共享平台。无一例外,这些平台都不同程度的具备“幕课”的特征。但是,应该注意到,和国外有着丰富经验的“幕课”平台相比,我们的在线教育平台还很不完善。为此,中国的高等教育界有着基本的共识:发展“幕课”要系统规划,而不能简单的“凑热闹”。

在国内已经有这样的先例:网络公开课在网上出现后,在我国曾一度出现热潮,可跟踪调查发现,这股热潮并没有持续多久,而所谓“网课热”,也是少数几门热门课程热,对于一些系列课程,耐心听完的人,少之又少。日前,类似情景再次出现,6月,首批上线的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尽管受到学习者的万众期待,但其互动和评价功能未能得以完全展现,还是令不少人失望。

“我们在推广的过程中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不是简单地把一门课放到线上,也不是简单组织一下就可以了。”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在建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时候应该达到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个层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扩大受众的范围,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享用;第二个层次是通过网上来完成各种各样的答疑、咨询、交流,改单一的灌输为双向的互动;第三个层次则是以提高能力为导向,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要做出有质量、有意义的在线课程,仅仅把课程内容搬到网上是不行的。

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认为,当前高等教育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资源共享,第二学习模式。利用“慕课”的平台,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过来,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而大学如何运用这一模式,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则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实践。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成为几所国内名校不约而同的探索方向,教师可以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问题解决,真正实现“翻转课堂”。

这一模式将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以及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学习也将变得更加有效。

三、结束语

幕课将会引发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影响绝不限于大学,对推动继续教育发展,打造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将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彭敦运.幕课酿造区域色[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