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海
以南京晓庄学院公体10、11级学生(非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
图1 南京晓庄学院学生09-12年体质健康及格率
图1可见,4年的体质测试成绩中,“达标”及格率从2009年84%降低到2010年78.5%。这是由于体育课程没有进行改革,延用了原体育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出现下滑趋势。为遏制该趋势的发展,南京晓庄学院领导对体育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故后3年及格率不断上升,由2010年的78.5%增到2011年的85%。这归功于院领导对体育课程的改革和考核标准的提高、校级领导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及开展体育俱乐部等措施。通过采取组织学生阳光长跑与晨跑等措施,2012年的及格率由2011年78%增加到87.63%。数据足以说明体育课程改革对提高学生体质的重大作用,促进了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全面推进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体育课程改革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针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考核过程中经历了从劳卫制到达标测试,再到近年来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变化。课程内容方面也同样从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和运动能力为主,到提高学生体育理论知识为主以及现阶段的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培养终身锻炼为主的演变过程[1]。体育课程改革方向如下:
2.2.1 成绩考核与评定改革
结合学生体质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南京晓庄学院特点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表1 体育课程每学期考核与评定标准
考核标准中体育成绩的两个一票否决制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除必测的项目男子1 000m、女子800m外,另外还增加了阳光晨跑与长跑,实行两个一票否决制,即男子1 000m、女子800m不达标,体育成绩不及格,晨跑长跑次数与距离不达标,也意味着体育成绩不及格。男子1 000m、女子800m不及格的学生经过下一学期努力锻炼,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通过后,恢复原体育成绩;补考不及格,体育课程要重修。当然,若身体有特殊情况,经过严格的程序审查,进入体育保健班学习。
2.2.2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二。体育教学推行“三自主”模式,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能力;提倡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互助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确保体育课有实际的活动密度和强度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耐力项目及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的体育活动内容,把新兴的体育项目定向越野引入体育课堂之中。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细化,对学生技术和心理健康都做了新的规划与调整,要求教师在传授技术的同时融入趣味性练习内容。教学具体目标上,重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培养体育趣味性、教育性,健身性,使学生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和丰富教学内容。
2.2.3 阳光体育晨跑与长跑实施
阳光晨跑与长跑实施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三。晓庄学院于2012年引进10套“校园阳光长跑智能自主管理系统”终端机,首次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了学生长跑活动的智能化与自主化管理。利用“指纹打卡”方式引导和监督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阳光长跑与晨跑从学期第2周到第17周结束,时间为每天早上6:00点至晚上10:30,参与学生可自行安排。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必须参加阳光长跑活动,三、四年级学生自愿参与。必须参与阳光长跑活动的学生本学期至少应完成长跑48次(其中23次必须在早晨6:00-8:00时间段内完成即为阳光晨跑)。达到这一条件后,为鼓励学生多参加长跑活动,超出规定要求次数的,在学生体育成绩评分时可给予适当加分。次数达不到者,该学期体育成绩为不合格,最高计为59分,必须在下一学期开学后三周内进行补跑,补足跑动次数后体育成绩为60分,长跑里程为每次长跑距离女生不少于1 500m,男生不少于2 000m。实践证明,上述措施有助于促进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克服学生锻炼时间少,体质下降等种种弊端,对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品质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尤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系统的应用使管理更加方便简捷,为高校体育管理改革探索新的思路。
2.2.4 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四。目前,体育选项课一、二年级为必修课,总时数144学时,每学年72学时,每周2学时(每学期为1学分),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学生修完指定教学内容及达到学时数,考试合格者给予1学分。要求每节课保质保量上满100min,每次课保障40min以上的身体素质练习时间,且要求教师每次课必须安排学生长跑练习内容。由于学生间个体差异性的普遍存在,因此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进行分层,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各自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有效解决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达到充分发挥和挖掘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形成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的最终目的。
2.2.5 开展体育俱乐部
以陶行知“小先生”制为基础的体育俱乐部开展为体育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五。目前,体育学院有各个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每年参与人数近1 000人,“小先生”实施教学与管理效果明显。如今体育学院实践的“小先生制”的内涵已得到进一步扩充和发展,这种新型的“小先生”制就是发扬人的主体精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承担角色,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氛围。实施“小先生制”是一种实践探索,效果明显。不仅运动技能得到提高,还学会了教,深受体育俱乐部学生的喜爱。以陶行知“小先生制”为基础的体育俱乐部带来显著的效果和好处激励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通过每周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小先生”们本身热衷于学习体育,还通过带动在每个俱乐部成员大显身手,以其流利的技能组织比赛,赢得了更多学生的羡慕,更激发其他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实践成效实践证明,俱乐部活动是开展体育活动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解决了体育活动师资缺乏的矛盾,是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有机补充,有助于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学生身体体质。
体育课程改革要明确改革思路和方向,紧抓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的合理性,积极开设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参与的运动项目,以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从考核标准入手对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阳光体育、课堂教学、体育俱乐部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证明:通过体育课程改革,学生体质正处于上升趋势,说明体育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对学生体质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
[1]殷 飞.影响大学生自主运动参与的主成因子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6):119.
[2]汪 江.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3(13):157-158.
[3]刘红妹,陈 亮.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4]任建慧,刘春燕,张少卿.对“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思考和建议[J].高等教育在线(科学教育),2010(9).
[5]郑杰政,唐 军,朱青松.高校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分析与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09,29(S2).
[6]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 [EB/OL].(2008-09-27).http://news.qq.com/a/20081004/000475_1.htm.
[7]蒋国权,高 嵘.当代我国体育课程本质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