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语文课堂意境教学方法

2014-07-19 01:54张婷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感悟审美意象

张婷

摘 要:意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途径有很多,本文从文字、意象、情感三个层面介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渗透和意境教学,旨在通过多样教学途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审美;感悟;文字;意象;情感

意境教学,是指培养学生在接受、理解、评价、创造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好、高尚情操方面的水平,它会潜意识地影响学生道德观的塑造,是丰富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能力因素。审美渗透、意境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情感的变化来分辨美丑,自觉地趋善避恶,实现道德的升华,是教师必须掌握和领悟的一种教学能力。哪些途径可以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呢?本文从三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品位文字的妙处

教学中,教师应抓住一些关键的字、词、句,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比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遣词造句的精妙,更让学生体味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名家文章总是字斟句酌,以达到用词的精炼和准确。“推敲”一词是唐代诗人贾岛和韩愈在诗词炼字上的一段千古佳话。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简练优美的词句认真琢磨,仔细品味。例如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第一次拿给李甲的一百五十多两银子都是藏在被褥里的“碎银”。教学时,要求学生仔细品读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字,就会发现这两个字非常简练也非常形象,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这表明,这么多的银子全是杜十娘一点一滴、日积月累、辛辛苦苦储存起来的;这还表明,她是一个有心人,有深谋远虑的性格,很早就下定了要跳出火坑的决心。因此说,文字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把握文字的妙处,就能更好把握句子和文章。

二、领悟意象的韵味

《文心雕龙》中“意象”指的是一切悟彻人生的艺术家能运用笔墨描写想象中的景象。通俗意义上的意象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认识的结晶。对作品的欣赏,一来要入乎其中,深切体悟其意象的内蕴,揣摩其言外的“不尽之意”;二来又要出乎其外,懂得联系作品反映的广阔生活背景,考察其意象概括的真实性。如辛弃疾《摸鱼儿》,整首词婉约中透漏出意象之细腻,“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从眼前的景物写到春意阑珊,催刚为柔,独具艺术特色。一个成功的意象营造可能成为万代诗人借鉴的对象,成为经典;现代诗人文中意象造设无须像古代诗人那样求得普遍的共感,只要体现出现代感性的独特性。卞之琳《雨同我》一诗中,“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却将忧愁付诸绿色意象;常白的《看灯》甚至将红色和绿色都处理成愁怨的色调:“长街灯市,排开红绿的新愁。”如顾城《一代人》吟咏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其中的“黑色的眼睛”的意象注定一经产生便会产生经典效应,这清楚地表明了始自于“五四”的中国新诗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说,在意象的品读和赏析中把握作者的思绪、柔美与刚毅的文风、文意是鉴赏文章的途径。意象教学也可以灵活采用室外教学法,在大自然中契入授课的意象,这种方法更直观也更活泼,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意象的能力。

三、感受情感的真挚

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陶冶和洗礼,从而使情感变得更纯洁、更健康、更高尚。以真情动情感,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教材人物、事件、故事情节基础上,应适时启发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把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从个性化、浅层次的形象中领悟到普遍化、深刻内涵的本质特征,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道理。如沈从文《边城》以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描绘了诗情浓郁的湘西风情画,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沈从文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章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心灵的滋养与疗补,教学过程可通过音乐等聆听方式,让学生感受淳朴民风和善良单纯的人性之美,也感受到作者对曾经生活过的农村土地的情感。如教授《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应从荷塘月色的情境美,由表及里的分析、启发,最后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荷塘写得如此美丽,宁静得像一个世外桃源,表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逃避心理,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的心愿,进而体会作者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科学地把握情感教育的点和度,创设一个积极向上、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达到情感教育的最佳效果。教师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感的作用,从而使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还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阎增武.浅析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J].教育研究,1987(2).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感悟审美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来自林间的风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