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及递进对策探讨

2014-07-19 20:07吴昊艳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教师

吴昊艳

一、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

1.教育方法方面。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仍然局限于“片面追求升学率”,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平时只管教书看分数,辅导重点,漠视其他,缺乏对学生思想、兴趣、个性等方面的了解,对待学生方法简单,态度生硬,使师生之间形成强大的离心力。

2.自卑心理方面。由于学困生基础差,学习目标难以实现,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往往事与愿违,这样自尊与自卑交织矛盾,自尊心常因失败或教师的批评遭受沉重的打击,长此以往,导致情绪低落,自暴自弃,自卑心理占据上风,逐渐丧失自尊、自信,其过程可能由学习障碍演变为人格障碍,影响到生活习惯。

3.逆反心理方面。中学生自我意识浓厚,学困生相对其他学生而言,更显得早熟。来自教师态度、学生评价、生生关系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容易激发其抵触情绪,凡事与教师“对着干”。久而久之,形成狭隘偏执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特征在胆汁质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学生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4.知识技能方面。学困生缺乏合理组织学习过程和自我调查的能力。语文科表现为词汇积累少,作文语句不通;数学科表现为应用解题能力差,概念易混淆;外语科表现为缺乏记忆方法,交际能力差。学习中习惯于死记硬背或依赖重复性的复习,学习方法不当,是学困生难以走出低谷的重要原因,他们既存有现实性的“怎样学习”的困惑,也存有终结性的“学会什么”的问题。

5.相互合作方面。很少有学困生在课外与学优生聚集在一起交流学习情况,讨论课程问题。学困生往往“同病相怜”,谈论与学习无关的问题,对学习避而不谈,对成绩更是讳莫如深。如此心态只能将自我动机与学习的距离拉得更远。

6.焦虑状态方面。调查表明,有72℅的学困生在教师提出问题或考试中有一种恐慌畏惧感,担心自己答不了题,显得紧张不安,表面看注意力集中,实则头脑一片空白,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

7.学习机会方面。班级授课中许多教师热衷于让积极举手的学生发言或板演,而学困生主动举手的概率很低,遇到竞赛、学科的活动,这些学生更是无缘参加。另外,教师的习惯也使学困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此,客观上造成了学习机会的不均等。

8.家庭环境方面。受传统教育质量观、人生观的影响,家长关心的依然是学生成绩和有无希望考大学的问题,一旦看到考大学无望,便放弃对子女的期望。特别是部分家庭的家长,在家庭娱乐方面我行我素,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对待孩子的发展听之任之,这更加剧了学困生学习的困难。

二、学生学习困难的递进对策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暂差生中的90℅是可通过教育转化的。布鲁姆也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学会的东西。”为加速学生转化的进程,笔者提出如下转化措施:

1.全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可见,了解学生是对学生施以教育的前提。教师在平时必须仔细观察,主动接触学生,与学生谈心交流。此外,教师要通过频繁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以博大的胸怀换取师生间的信任,去温暖学生的心田。“爱是理解的别名”,久而久之,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个性倾向便会显露出来。教师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挖掘其潜力,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教师不得戴上有色眼睛看待学生,更不得用粗暴的批评去代替耐心细致的辅导。

2.增强自我信念,激发学习动机。教师教育学生要讲求育人艺术。首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使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通过实际活动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不断获取成功的经验,从“抬起头走路”到“跳一跳摘到桃子”,再到重新评价自己。其次,学生家长和教师要提高对学生的期望值,加强正面引导,通过前途理想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其学习动机,使他们形成自我进取意识,创造自我价值。

3.组织合作教学,同质异质并行。小组活动是合作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有利于为各层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教师在处理“问题分析”“知识巩固”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异质组”的形式组织教学,在运用提高及课外活动时却可以采取“同质组”的方式进行。如此创设“生生相学”的机会,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4.开设心理辅导,疏导心理障碍。班级应有宽松和谐的氛围,为心理不健康的学困生提供矫正的时空,让心理疏导工作深入到一切教育因素和个体生活领域,直接影响到其认识、情绪、行为倾向乃至个性的改变之中去,促使其按社会期望发展。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应用正确疏导的原则,给予恰当的表扬,并适时给予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批评,消除其逆反心理。教师还应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教育的作用,创设多形式的亲切活动场景,使有自卑感的学生的紧张、孤僻、焦虑等感情体验得到淡化或抑制。

5.目标分层施教,整体形成递进。教学中将目标分层、练习分层,在宏观上熟练驾驭教材,要求各层类学生完成各自学习任务的同时鼓励低层向高层递进。在评价学生成绩时,运用多视点、多角度的形成性鼓励评价,让学生逐步体验成功,稳步向上,最终达到从底层向高层过渡,实现整体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教育教师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