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广大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数学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要给学生提供创新情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重视变式训练和题后反思,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自主探索;教学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数学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主。这要求教师把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结合起来。
一、提供创新情境和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学生的创新欲望是启迪思维、发展创造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情境。首先,营造一种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尊重、和谐的关系,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念,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干,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提倡学生质疑和大胆猜想。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以看的机会、想的时间、说的机会、练的空间,根据教学实际精心设置悬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急于了解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活动。如在教学“事件的概率”时,向学生提出问题:“齐鲁风采、福利彩票、三十选七,你知道中大奖的几率有多大吗?”这样设置了悬念,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究兴趣,激发起了学生的创新欲望。
二、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彻底改革“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的现状,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导演”,学生才是主角。要相信学生,凡学生能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给,凡学生能解答的例题不要由教师做,凡学生能表述的内容不要由教师写,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探索。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按照学习要求,先让学生精读教材,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学生互相讨论,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的铺垫。一些问题的答案,一个学生如果回答不全面,可让多个学生补充回答,一些规律性的知识可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并找出规律,如学完“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一章后,让学生总结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平行(垂直)、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平面与平面平行(垂直)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重视变式训练
变式是指交替变更所提出材料的形式,以显示出其中本质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具备发散性、新颖性等创造思维的特点。如变换数学概念的叙述方式,对问题和条件纵横展开,打破学生原有经验和思维定势的限制,从新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提出新问题。在学习“函数奇偶性”时,有如下例题:已知f(x)在R上是奇函数,而且在(0,+∞)上是增函数,证明y=f(x)在(-∞,0)上是增函数。
变式1:已知奇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函数f(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