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摘 要:本文针对现代中职学生特点,阐述如何针对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通过抓好“三点一线”教育法,切实有效地开展好中职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抬起头来听课,成为一个学有所得幸福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挺起胸膛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学有所成幸福的毕业生。
关键词:中职学生;中等职业教育;三点一线教育法
如何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如何让毕业生挺起胸膛走向社会?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每一个问题背后,都是系统繁复、艰深庞大的课题。在经历深入思考、反复考量的过程后,笔者尝试化繁为简,将这一命题简化为这样一道形象思维式的数学题: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毕业生挺起胸膛走向社会=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一、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现状进行认真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六大特点:
1.理想与现实冲突
具体表现在:理想信念模糊,许多学生只有美好的向往而没有切实的行动,眼高手低。
2.情绪与理智冲突
具体表现在:心理承受力有限,在挫折面前,情绪容易走向极端,以个人的情绪、好恶为标准处理事务;缺乏自信、自卑感严重,心态浮躁,逆反心理严重;受挫折、受批评、受歧视的体验丰富,人生的期望较低。
3.性格与动力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文化底蕴不足,自我调适能力偏低,容易以偏概全,部分学生性格缺失。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有睡觉现象,回答问题积极性不够,学习缺乏动力。
4.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沟通能力不佳,缺乏社交技能,自控能力不足,思想主观、偏激,是非标准不清晰,行为上消极、懈怠、不合作。
5.学习以及生活上的不适应
具体表现在:生活、学习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兴趣太广,目标不稳定,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理想。纪律性差,关心他人与集体的观念比较弱。
6.道德情感的冷漠
具体表现在:缺乏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个体竞争观念突出,一味追求个性,纪律松散,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二、“三点一线”教育法的作用剖析
笔者认为,针对中职学生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通过抓好“三点一线”教育法,可以切实有效地开展好中职教学工作。原因在于:“三点一线”教育法,归纳来讲,就是通过重视教书育人、重视社会实践、重视道德教育等三个点,将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德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一点,以高度重视教书育人的特殊作用为基准点,发挥专业教育的功能;二点,以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特殊作用为出发点,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三点,以高度重视道德教育的特殊作用为支撑点,发挥德育教学的功能。
在坚持做好以上三点的同时,以校园文化的特殊作用为贯穿线,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抬起头来听课,成为一个学有所得幸福的学生;毕业后能够挺起胸膛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学有所成幸福的毕业生。最终实现笔者所设想的数学题: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毕业生挺起胸膛走向社会=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三、“三点一线”教育法的实践
第一个点:以高度重视教书育人的特殊作用为基准点,发挥专业教育的德育功能
(1)重视“教书”,即教学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重点是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思想道德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文化艺术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二是注重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重点是以下几点: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提供方法示范;从问题入手,教会学生探究知识的方法;在分析学习错误的原因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加强过程关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教材活化给学生,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多元化,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重视“育人”方面工作
重点是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齐抓共管,营造和谐校园,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摒弃陈旧的差生观念,创造民主氛围,改变主观的态度,发现学生闪光点;热爱学生,用自己的信心,鼓舞和感染学生;尊重跟信任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他们更多的关怀;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住校生管理,帮助学生建立生活的秩序性;加强自控能力与沟通能力的教育;专业教师做本专业班级的班主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动本班专业发展。
第二个点:以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特殊作用为出发点,发挥实践教学的德育功能
学校应把社会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分年级规划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教学内容,制订社会实践教学大纲,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思想教育要求,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要求,使社会实践教学规范化;同时要派有经验的业务教师组织教学,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使社会实践成为教师接受再教育、学生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
(1)指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具体是以趣激学。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看到自我的专业前途,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学校可以通过主题教育班会、参观实训工厂、参加技能竞赛、请社会人士来校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树立职业观念,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努力方向,珍惜在校学习时间,使他们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自身也能得到发展。
(2)提供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让他们认识自身的价值与潜力
让学生认识自主成才的有利条件。让学生了解实情:适合的岗位才是最好的;让学生了解现状:高级蓝领胜于低级白领;让学生多参加活动,在他人和集体的肯定评价中,心理得到满足,获得更好的动力。
(3)为学生自主成长、社会实践打好素质基础
重视对学生的个别培养,要为学生自主成才创建良好的平台;要为学生自主成长创造发展空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挖掘学生的素质潜能;多方联动,加强学生社会实践的举措(如校企合作等);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因材施教。
第三个点,以高度重视德育教学的特殊作用为支撑点,发挥德育教学的功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抓好德育重点是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在中职阶段,可以分为三大方面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社会理想、事业理想、人生理想的理解与建立;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2)心理教育
以引导、启发、赏识、激励、鼓舞为基本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具体包括:以口为主的表扬——口头表扬个人或集体;以笔为主的表扬——利用作业本、板报表扬;以笑为主的表扬——用微笑、目光、动作等体态语表扬;以评为主的表扬——评选先进集体或个人,授予荣誉称号;以展为主的表扬——多种形式展览进步学生的事迹;以奖为主的表扬——发奖品或给予丰富多彩的精神奖励。
(3)礼仪教育
建议在每学期的第一个月作为礼仪教育重点月。具体措施有:每周举办生活礼仪讲座;每月进行生活录像展播,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次生活录像,内容为各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片段;定期开设礼仪课;定期评选礼仪标兵。
(4)法制与自律教育
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引导学生懂法、守法、用法。具体措施有:通过法制课堂等方式,传授法律知识,使学生建立法制观念;以班带校,全面开展自律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律意识,教育学生学会自律的举措;以生动的实例方式开展,寓教于乐。
(5)诚信与感恩教育
具体包括: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评选诚信之星,树立诚信榜样;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习惯与讲究效率的意识;通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培养学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诲之恩、同学间的爱心相助等意识。
一线:要将教书育人、社会实践、德育教育贯穿一线,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特殊作用
校园精神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和教育资源,是学校历久常新的动力跟源泉。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跟声誉,高层次的校园文化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跟能力。集体生活文化背景下,校园文化活动是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能够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特性,建立并感受友情,增加学生内心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信心,能让学生感到校园生活的充实,从而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具体措施包括:开展“学校大讲堂”系列讲座,使广大在校学生认识和认知本校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从而产生认同感、归属感;针对学校所设置的不同专业,邀请各行业精英来校讲课,特别是可以邀请本校成功的毕业生走上讲台,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成长、成才经历畅谈感受,为学生提出切合实际的成才建议;组织高水平的作业展评活动,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实践,转变角色,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调查,义务演出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去聋哑学校、老人院等);通过开展各种讲座,知识竞赛、才艺表演、志愿服务、演讲比赛、社团活动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表现出呵护群体准则的自律性和组织原则性的导向效果;围绕专业课程学习,开展各种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专业进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深入主题班会,搭建一个可供学生交流感受的平台,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借鉴;校领导和教师定期通过座谈交流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状况和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做出相应决策。
综上所述,通过“三点一线”教育法,让学生思想上解惑,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最终实现笔者所设想的数学等式:学生抬起头来听课+毕业生挺起胸膛走向社会=让学生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总之,中职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扎实推进,又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倡导中职学生快乐学习与快乐生活,是教师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由于篇幅及能力所限,本文只是从有限的角度探究了一些基本问题,对学生具体状况的复杂性暂时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而若“三点一线”教育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笔者已经感到十分荣幸了。
参考文献:
[1]金国华.高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新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2]曾小彬.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探索[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姜猛.遇见真正的自己[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
[4]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陈志刚.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