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二献
摘 要:地理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地理。地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实践中的地理信息,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功能和价值,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和经历形成地理素养。
关键词:生活化;资源;情境;探究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基本理念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不是简单地汲取固化的书本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强调学生用地理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地理问题,主动地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地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地理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地理知识生活化,生活地理化,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体验、探究和感悟。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地理教育,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地理教育。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谈谈地理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要善于挖掘地理教材中的生活资源
这是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基础。教师应善于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勇于突破教科书,从学生的生活中充分挖掘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撷取学生感兴趣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剖析,创设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探讨,架起生活与知识、生活与感悟的桥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学习、发展。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活思维。生活处处皆地理,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地理课堂教学,学生便会觉得亲切、自然,易于接受与理解。应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积极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地理知识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展开想象。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一章前,笔者提醒学生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并自觉养成每天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学生在收看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熟悉了一些常用的天气符号,这样学生在家里,无意当中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联系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良好思想品德,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运用地理知识增强生存能力
中学生缺乏生活技能,在教学中可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对学生的生存发展有启示、有帮助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旅游活动专题,虽无法让学生周游世界,但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模拟旅行。如:假如你打算利用假期去新马泰旅游,为了旅游前的准备(如准备届时穿的衣物、购买机票、准备资金)你要获取哪些信息(这些国家的气候特点及近期天气预报,我国与这些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等),如果打算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带回些特产或小礼品,你需要了解哪些有关信息(这些国家的经济文化特色等),还要预测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商讨应急方案。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仿佛全身心体验到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他们获得的技能超越知了识本身,又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四、给学生布置课题探究任务
通过给学生布置课题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积累地理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课题确立后,开学初笔者给学生布置了“我身边的地理”的课题任务。要求:形式、内容不限,将你觉得与地理有关的内容包括衣食住行、自然环境、天气气候、旅游、日食月食、航空航天、农业工业等各方面,以各种方式呈现。有了这个任务,学生会关注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思维习惯;学生会通过报纸、电视新闻、网络等进行资料搜集整理,提高了学生有效获取资料的能力;通过撰写论文、做课件、办手抄报等,学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使用工具的技能。布置任务后,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尤其是对一些学困生,教师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动手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要参与的,就给予奖励。当时,有一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拿着一份完成得不是很好的作文来找笔者,笔者当时就对他进行鼓励,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从此以后,这位学生学习变得积极,期末考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这样的活动带动部分学生,也是课题的意义所在。在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咨询,作品也不断上交,形成了良好的地理学习氛围。
总之,将地理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就能产生一种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感和学习地理的内驱力。学生往往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兴趣,同时又对一些问题产生疑惑,而运用地理知识则可以解释这些现象和问题,由此及彼,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地理的需求感和内驱力是相对强烈和持久的。可见,回归生活是由地理课程的性质决定的,是地理教学的内在需要,也是学生学习发挥主体作用的源泉。